时事

添加有害物质 使用藏高风险
美妆品存管理漏洞

卫生部强调,无论是本地或进口美妆产品,一律需经过卫生部的“通知程序”。(档案照)
卫生部强调,无论是本地或进口美妆产品,一律需经过卫生部的“通知程序”。(档案照)

(吉隆坡23日讯)要美不要命,化妆品杀人于无形。大马人每年驱动超过20亿令吉的小中型化妆品行业,在缺乏管理及漏洞百出的系统下,卖家不自觉地把消费者及本身置于一个会夺人性命美容产品的高风险地带。

当中许多化妆品相信是源自中国、泰国与菲律宾,还有一些是本地制造;为了兑现“完美无瑕”肌肤承诺,在产品内添加有害物质。



促重检东盟化妆品指令

根据《新海峡时报》调查报道,经过数个月研究发现,这高需求但缺乏管理的行业漏洞百出,制造商及零售商无形中把消费者健康暴露于高风险之中,且无需承担任何法律后果。

专家们促请有关当局重新检视通过实施2008年东盟化妆品指令(ACD)来执行“东盟协调制度”,旨在技术上根据化妆品卖家的“诚实”管理行业。

“他们(化妆品卖家)只需在将产品推出市场前,通过‘通知程序’公布产品成分;无需通过实验室测验或注册。”

有关团队从各大商场、夜市及网络购买各种仿造及本土品牌化妆及保养品,并将它们送往一家知名大学的科学实验室及私人设施检验其危险性,结果令人震惊。



黑心代工厂欺瞒卫生局

除了掺杂致命的混合物出售给一些不知情的消费者,涉及美妆行业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也称代工厂)的黑心商人,也会利用巧妙的欺骗手法瞒过卫生局。

《新海峡时报》派人当“卧底”在一些OEM中观察他们的作业,特别是那些仅在社交媒体推广产品、自称拥有良好生产规范(GMP)的OEM,发现他们可随意注入任何物质进产品的方程式,包括禁止添加进化妆品的汞;据说,汞能让肌肤更显白皙,或呈“雪花白”。

该团队队员假冒一名有意生产一种脸部美白霜的化妆品企业家,有关的OEM承诺会提供协助,并将其业务推展至数百万令吉的规模,听似无所不能。

一些在使用仿造产品后产生严重肿胀、皮肤发红与变薄现象,甚至患上黄褐病的民众,在社交媒体的投诉涌现;惟这些投诉通常很快被网站管理员所删除。

目前未闻产品用户因使用这些产品遭受健康问题,而起诉企业家或OEM;有关的黑心企业家将利用一切的奸诈手法蒙骗用户,并吹牛指若产品含汞,在经过火烧后注射液体会变黑。

标榜安全使用

受欢迎产品多含有害物质

许多柜台都标榜本身的面膜、美白晚霜、美白保湿与防晒霜、唇膏、睫毛膏、眼影、粉饼与粉底的成分获得他们的实验室许可,是可安全使用的。

不过,实验报告显示,当前许多深受欢迎的产品,均含有害物质,如氢醌及汞,还有制造商普遍用以制造美白效果的神经毒素。

其他在ACD下被禁的危险物质包括镉(淡化色素沉着)、铬(着色剂)、铅(维持透亮效果),及砷(改善肤色)。

不过,这些含有毒物质的产品无一被卫生部禁止,或受到“上市后监督”。

其中一个重金属物质含量超标的美容注射产品购自网络;卖家承诺使用者将获得白皙及粉嫩肌肤,该“进口”产品要价210令吉,附有提供该注射服务的多个医生及诊所名称。

专家们提醒民众,这些廉价且一夜之间起着神奇效果的化妆品,在使用数年后将引发慢性疾病,包括癌症、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

除了面对具体的皮肤发炎及严重肾损害,心理上也萌生焦虑、忧郁、精神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等疾病。

诺希山促请民众举报提供美容注射服务者。

诺希山:只限搽涂人体表层

美容产品禁注射

卫生部澄清,未曾批准任何注射美容产品。

卫生总监拿督诺希山指出,化妆品仅用于身体的外部,如皮肤表层、头发、指甲及嘴唇,而不允许通过注射应用。

“没有任何注射产品在卫生部注册,包括维生素C或注射静脉的谷胱甘肽。”

他说,市场上发现含有禁用物质的化妆品将被召回,“通知单”持有人将负全责,“通知单”也将被取消。

召回含禁用物质化妆品

他强调,无论是本地或进口美妆产品,一律需经过卫生部的“通知程序”。

他补充,卫生部正捉拿那些产品安全受质疑的商家,他促请民众举报那些提供美容注射服务的人士。

询及不知情的消费者面临严重的健康风险之际,有问题的产品只被召回,公义何在,他说,该部一直密切监测有不合规记录的“通知”持有人及制造商。

他补充,ACD旨在加强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以确保在东盟市场上销售的化妆品安全及质量,它还规定化妆品中允许的成分及产品标签。

“对无法确定其质量的化妆品销售深表关注,在进入市场前没有经过‘通知’的产品也是制造商的问题之一。

“卫生部发出的‘通知单’持有人有责任确保其化妆品成分的真实性。”

一旦卫生部下的国家药品监管机构收到50令吉费用,“通知号码”的在线处理仅需3天时间办妥。

须符合产品信息文件标准

诺希山说,市场上的化妆品必须符合规定,及其“产品信息文件”中声明的所有标准及规格。

“使用含有或被禁物质污染的化妆品可能对使用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如暴露于受汞污染的化妆品会损害肾脏及神经系统。”

根据1952年毒品销售法令,一旦有罪最高可被判罚款2万5000令吉,或监禁不超过3年,或两者兼施。

没有卫生部“通知单”化妆品的销售及供应一律被禁止,只有那些未能在上架72小时内被发现含有危险物质的化妆品,才会受到法律制裁。

此外,只要这些商家获得一个新的“通知书”,他们便能继续自由地销售新的化妆品,直到化妆品如第一次被禁般被迫销毁,最终陷入无限次恶性循环。

黑心OEM的优惠配套:

●承诺将对方业务推展至百万令吉规模。

●若选择1000令吉的配套,即涵盖100支每支10克的产品,将享有免费包装。

●若购买1000份产品,可另支付2000令吉摆平卫生部“通知程序”事宜,并承诺“付款货到”。

●附上一张长达3页、协助注射的医生及护士名单。

目前市场上所销售有害化妆品及注射美容产品:

没有获得“通知”的产品:

●这套所谓“维他命C”注射产品含有减少体内氧气的氢醌,甚至伤肝、黄褐病及致癌。

●使用者在5年内罹患慢性病的风险将提高5倍。

●使用5年的用户,罹患慢性疾病的风险将提高200倍,包括肾功能衰竭,因为产品的铅、铬、镉及砷含量超标。

●用户会罹患的慢性病包括癌症,因为铅、铬、痕量镉、砷及硒含量超标。

●小瓶装是与鸡尾酒混合后,直接注射静脉作弹丸注射。

●谷胱甘肽含量超标。

●它们无一获得卫生部批准。

获得“通知”的产品:

●该美白产品含有大量的镉、铅及汞。

●该美白防晒霜含有大量的镉、铅及汞。

●该著名晚霜含有每公升300毫克的高汞含量,可带来22倍头脑及肾脏受损的机会。

反应

 

时尚

护肤油可炒两盘菜 韩妆品牌不香了

“韩国那护肤油可炒两盘菜”、“油腻又厚重,蚊子脚一沾脸都会滑倒”、“这哪国的美妆品?评价怎么那么差?”……以上都是中国年轻人对韩国美妆品的评语,它原本在中国年轻人心目中如神般的存在,每天早晚雷打不动的护肤仪式感,怎么速度如此快地被她们抛弃了?

不可否认,韩国商品热是由韩流带动的,从一开始的热播电视剧如《冬季恋歌》、《浪漫满屋》和《来自星星的你》等,到后来一波又一波韩国偶像男女团的狂热潮,从韩妆美容品、服装、电器到汽车等都热火朝天,由亚洲热至世界各地。

当时的韩偶妆容、发型和形象等在人们心中是如神般的存在,在我国也一样,有趣的是我国一些高级购物中心在周末和假日时请1、2位外型不错的韩国人在专柜内促销产品的效果相对好,甚至韩国美发院和整容美容院等都在我国开店;此外,即使服装的售价不低,但只要店里主要服务者是韩国人就会有不错的反应。

开店关店连连

还记得在韩国美容品进驻亚洲市场时,它的蜗牛保湿凝胶、绿茶保湿乳、草莓酸乳面膜和火山泥去角质霜等都给人一种既神奇又新鲜的感觉。后来在韩妆店迅速开店、设专柜时,它的受欢迎程度与大热程度,明显对其它国家的美妆品造成莫大的销售压力。

除此之外,多品牌的韩国美妆品牌集合店和服饰品牌也相继在我国设店,竞争越来越热烈,甚至出动身为品牌代言人的韩国名偶像和团体等到我国造势;为了一睹偶像的风采,粉丝们一大早就来排队占位,形成超长的人龙。

可惜却不是个个都能有好回报,即使品质不错,当大家认为售价过高,与产品品质不相符或效果平平等,人们便会无情地放弃,因此开店与开专柜的虽多,关店与下架的亦不少,再者一些一开始反应不错的韩妆品牌不断开店,在人们觉得其使用效果平平时,品牌便会从巅峰时期转至连连关店。

从2015年至2017年,可说是韩国美妆品销量的高峰期。

数据显示,单是在中国,2015年韩国美妆品对中国出口是呈翻倍增长,但此后的增势就稍显减弱,2019年增长率仅为15.3%,2022年更是从增长变萎缩,韩妆在中国开始褪色,之前人们手袋至少装有一款韩国美妆品的形象消失。

从电视剧中消失

其实不只韩妆,其它韩国产品的情况亦相同,尤其是电器和汽车,韩国最具影响力的《朝鲜日报》曾在2022年报道“现代、起亚汽车和韩国化妆品都已从中国电视剧中消失”。

原本受热捧的韩国偶像形象与装扮的热度不再,中国本土的美妆品牌则在不断地改革与改变,包括在成分方面的革新,以2016年为发展起步元年,包括完美日记、珂拉琪和花西子等都渐渐占据了韩妆品牌原本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份额。

以中国市场美妆品在2022年的20强销售榜为例,虽然香奈儿(Chanel)与雅诗兰黛(Estee Lauder)的市场份额最高,但中国却有6家品牌名列其中,3CE则是唯一上榜的韩国品牌。

全面撤退或努力挣扎?

其实在2023年,已陆续有数个韩妆品牌全面撤离中国市场,另有数个韩国美妆品牌面对撤店危机,同时在社交媒体上也出现类似声音:太过油腻、香味过浓(当然不是全部,当中也有淡香型或不添加化学香氛型。)、没效果或只是骗小女孩的钱等等;显然现在的年轻人在选购化妆品时,已能独立思考,而不再盲随。

此外,中国美妆和美容品牌的相继出现,凭借价廉又有效果的性价比,一开始只是受经济不充裕的学生所喜,很快地这股潮流便迅速延至大专生和年轻人的群体中。

中国特有的中式化妆形象与美容,不只在中国年轻人当中流行,根据一项报道指出,其新鲜感亦受日本和韩国年轻人所喜,特别是其柔中带刚的化妆形象;此外,中国影视剧的影响力亦不容忽视。中国品牌的成功要素之一是无时无刻都在注意消费者的需求,中国消费心理需求不断在改变,但韩国品牌在这方面却没跟上。

无功无过无效果

在一项市场调查中显示,中国消费者在疫情中的2021年,主要是以健康为优先考量去选择品牌。另有53.9%的消费者是选择产品成分,超过了品牌选择、用户评价、明星代言或带货的比例,今年则是看重产品成分与效果的选择比例不断上升。

显然中国品牌针对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在产品针对人群(例如敏感肌肤群)上作出了更精准的细分。虽然之前韩国是以多种植物精萃成分的护肤品深受消费者欢迎,但消费者渐渐发现它只是安慰剂般的作用,不仅无功无过无甚效果,反而还增加了敏感肌的问题;而中国品牌针对成分与效果的部分则是取得消费者欢心的因素之一。

虽然韩妆品牌已逐渐将目光转至包括欧洲、中东和俄罗斯在内的EMEA销售区,而且增长率也十分讨喜,但他们仍不忘着手于中国消费者关心的成分与成效研究,毕竟无论如何,中国才是最关键的销售市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