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艺术治疗
认识自己找回自我

艺术治疗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发现了吗?或许,你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画面是绘画,那当然也是其一,但却不是唯一。艺术治疗的轴心在于认识自己,重新找回自我不分年龄,从手创或对话中释放情绪,改变自己再也不是一件难事。

透过尽情的涂鸦,让孩子把长期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

“Ta Lin身心灵工作室”创办人陈韦静是一名辅导系列小说家、艺术治疗与能量整骨疗愈师。谈及艺术治疗,其实这也不算是一种很新颖的疗法,大部分人接触的多是绘画、沙箱、游戏、舞蹈、戏剧、手创等等的表达性艺术治疗,不过很多人依然对此一知半解。



长期压抑情绪发泄

“普遍上,许多人都喜欢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而绘画也确实有助于纾解情绪。面对问题或不开心的时候,绘画可以是一种发泄情绪的管道之一。我的工作室后面有一道墙壁是让孩子乱画的,透过尽情地涂鸦,他们可在无形中把长期压抑的情绪发泄出来。”

她接触的对象从孩童、青少年至成人皆有,其中涉猎最多的是青少年群体,这与她的成长经历有莫大关系。在青少年时期,个性多愁善感的她对生命意义有很多想法,这使得身边的亲人或朋友觉得很难与她沟通,孤单、不被理解的乌云充斥其内心。

长大后,她透过参加义务团体开始接触一些边缘少年。抱着曾经是“过来人”的心态,她可以很容易地融入他们的世界,触动他们的内心。即使后来到中学任教被安排到后端班教课,她也可以与学生相处得像朋友一样,聆听孩子的分享并给予陪伴。

当一切看似那么美好之际,问题来了。虽说她可以很轻易地接触青少年,但与此同时,她也发现自己开始用一种成人、长辈、教师、社会的标准对待他们,以致两者的关系一度隔离得很远。



“当时,我扪心自问,为什么我曾经引以为傲的关系变调了?我再也无法听到他们的心声,因为身为教师的我也被整个大环境淹没,要求他们必须做到社会定制的标准。”

绘画审视内心

约10年前,陈韦静开始接触艺术治疗,并透过绘画审视自己的内心。在过程中,她发现了问题所在,并得到了疗愈。

“由于我在青少年期不被理解和无人陪伴,所以当我遇到一些问题少年时,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保护他们的想法。可是,我从经历中得知他们不喜欢被保护,而且其中有很多问题牵涉到家庭因素,我根本无能为力。”

“我迫切地想要保护和改变他们,却忽略了接受孩子原来的样子,这等于是无形中在告诉他们:‘你有问题。’。最后,我只能放弃要求他们,只是单纯的陪伴,偶尔与他们聊聊天。当我渐渐放下成人的身分时,我们又可以恢复亲密的关系了。”

陈韦静:想要引起儿童或青少年的兴趣不能只是用绘画的方式,我会让他们制作一些高难度的手工,有挑战性之余,也不能击败他们的信心。

手创为治疗媒介

以前喜欢透过绘画进行艺术治疗,现今的陈韦静为了追求更深一层的心灵透析,她利用手创作为一个主要的媒介工具。

每个人的疗愈方式都不同;对她而言,真正的疗愈来自手工。透过制作羊毛娃娃、弓箭、捕梦网、树枝再创作等等,她的心灵得着疗愈,也希望以此帮助面对心灵困扰的人。

她拿起一只用羊毛编织的印度黑天神(Krishna)说:“在制作手工的过程中,就是你和内心的对话时间。艺术治疗不一定得在完成一件事后才解读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当我在编织这只黑天神时,我发现花很多时间专注于心灵方面的追求,以致对生活不放重心。”

原来,起初在编织羊毛娃娃时,她把很多力量集中在娃娃的上半身,结果下半身的部分显得松软无力。“一般上,心轮以上是属于心灵层面的,心轮以下是属于物质生活层面的,这件事完全反映在我编织的娃娃上,而这种心态将导致身心灵难以发展平衡。”

过程中看见内在缺点

直到制作第5只羊毛娃娃,她才把力量平衡掌握,证明她能够兼顾全身心灵的发展。此外,急性子的她也学会了放慢脚步。从一开始因性急、倔强、强势而连连被针刺,她看见了自己的内在缺点,在过程中一直告诉自己要放慢下来。最终,一个工整精致的羊毛娃娃就是一个内在改变的最佳证明。

近来,她也爱教导学员制作弓箭,同时也让他们使用巴冷刀劈竹子和削竹子,借此让孩子看见自己的能力,并建立或恢复自信心。

她指出,在各种的动作中,很多情绪会被宣泄。记得第一次体验射箭时,她感到害怕,担心箭射出去会不小心射伤人。

“很多时候,有些人会劝你不可以发脾气,但脾气也是一种力量,需视你用在哪里。如果我把脾气放在箭上,一箭射出去是很有爆发力的,内在的恐惧也会随着箭被释放出来。透过射箭活动,我会引导孩子释放情绪,让他们挑战和克服恐惧的心理,学习如何面对情绪而不是一味的压抑。”

陈韦静使用树枝再创作的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她发现大自然的丰盛,只要走出门寻找,所需的材料就出现在眼前,这令她更想为大自然献出一份力量。
在编织羊毛娃娃的过程中可以纠正自己的内在缺点。

治疗内在小孩

陈韦静认为,需要改变的应该是成人,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将撰写白纸里的内容,进而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品质。

“家长不能期待在短短几天的工作坊就看到孩子的改变,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一定会学到东西。其实,我做的东西是聆听、陪伴、引导和给予肯定,让他们看见内心的情绪,并懂得表达。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想法,这些想法都不应该被压抑。”

相较于儿童或青少年,成人的艺术治疗较着重于从对话中了解内心状况。在去年1月份,她举办了一场面具工作坊,参与者多是父母和教师。

习惯隐藏真面目

“为了得到别人的爱和认同,我们总是习惯把真实面目隐藏起来,戴上各种不同的面具;久而久之,真正的自己迷失了,内心也会陷入迷茫。这个工作坊的目的是要让你找回真实的自己,接受自己原来的样子。”另,她每年也为成人开办儿童艺术治疗工作坊。这里所指的“儿童”并非为儿童而设,而是针对成人内在的小孩提供疗愈方式。透过重新面对过去创伤,再次给予内在的小孩一份爱和安慰,让生命得到另一层的解脱。

当孩子把箭射出去时,情绪也一并宣泄出去了。

反应

 

地方

祖基菲:艺术治疗
助囚犯改过自新

(马六甲14日讯)监狱局总监拿督斯里祖基菲说,艺术治疗有助囚犯改过自新,也可以通过艺术表达狱中或过去的生活。

他说,艺术治疗是种表达方式的治疗,在国外普遍用于囚犯,他们通过绘画、织布或诗歌创作,表达内心世界,这有助强化囚犯的信心与适应社会生活能力。



他认为类似治疗在国外非常受落和奏效,让囚犯通过制作艺术解压,帮助他们建立自我肯定的信心,未来更易融入社会。

莫哈末卡里(右二)为囚犯艺术展鸣锣开幕。左起祖基菲里、扎拉尼及奥马查化(右)。

监狱博物馆艺术展

“除了绘画,囚犯也制作金锦缎和编织,这类艺术需要一两个月才能够完成,相当考验他们的耐力。”

祖基菲出席该局在马六甲怡力监狱博物馆,展出的超过200件囚犯的作品仪式后的记者会,这样表示。

展览主题是“铁帘的表达”。



大会邀请马六甲州元首敦莫哈末卡里开幕。

38监狱仅45心理辅导员

祖基菲他也说,全国有38所监狱,但心理辅导员却只有45人,一些监狱甚至没有心理辅导员。

华裔囚犯绘画的“小岛”作品,写上“这是我梦中之岛–宁静、祥和、安宁”。

“心理辅导员在监狱扮演重点角色,除了提供心理辅导,也有责任助囚犯提高自信心。”

他说,监狱局自2011年公开让民众通过公共服务局,申请监狱心理辅导员的职位,该局的目标人数是100人。

在场者有马六甲州立法议会议长拿督威拉奥马查化、甲州行政议员拿督扎拉尼及拿督林秀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