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陈凯希:民办传统院校停办冲击大
中医不宜巫英文授课

陈祈福向来宾推介海鸥竹盐咖啡——一种清真健康饮品。左二起为吴清顺、陈凯希及刁吉亭。

(云顶3日讯)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长陈凯希说,大马中医药传承正面临一项严峻的考验,作为大马中医药教育摇篮的民办传统院校,因被认为不符政策要求,未获批文而被迫停办。他也认为,中医课程必须以巫、英文授课不合理,因为要学好中医必须研究中医经典,必须掌握中文,才能学到中医的内涵。

陈凯希今日在“第11届亚细安中医药学术大会”开幕礼上这么指出。



“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疗体系,中医药管制必须采用中医药标准执行;若采用西医的角度去管制中医药是行不通的,这恐怕将造成中医药发展逐步受到压制。”

8千中医师已注册

另外,代表卫生部长拿督斯里苏巴马念医生出席开幕礼的卫生部传统与辅助医药组总监吴清顺,也回应停办课题。

吴清顺说明,教育方面的课题是由高教部负责,卫生部的管理范围在注册传统医师与职业方面。

“卫生部传统医药辅助局也鼓励中医师尽快登记,目前自愿注册中医师达8000人,主要来自大马华人医药总会、中医总会及大马中医针灸联合总会;卫生部也将在行医过渡期,帮助他们合法化,如准备提升课程。”



大马华人医药总会秘书长郭怡捷说,该会获卫生部委任,负责为传统医师及系统教育医师注册;为了中医药的未来,该会15年来一直非常配合政府的指示,并经常寻求指导。

他说,在传统与辅助医药法令下,往后要注册的医师,必须通过系统教育,如拥有大学学历及资历等证明。

全球中医药专家分享研究

“第11届亚细安中医药学术大会”一连两天在云顶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为“发扬中华医药,共享世界文明”,为了凸显主题,大会特别安排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医药专家及学者,主讲各自的研究心得。

大会共设置4个会场,同时举办不同课题的论坛,活动吸引近700名国内外中医界人士参与,也有来自中医药领域的年轻博士踊跃参与讨论,给予中医药领域全新的冲击。

此外,大会也出版《中医药论文集》,收入近90篇来自海内外中医药专家及本地中医药院校讲师,针对各项中医药项目的论文与多年的临床心得;大会也举办中医药商品展览及义诊,设立约40个摊位;同时,首次增设草药展,并由柔佛中医针灸骨伤科学协办,让参与者及民众认识及了解各种草药。

出席开幕礼者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李振吉、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刁吉亭博士、海鸥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祈福等。

中医药界专家名医,齐聚一堂,为中医药前景探路。

卫长吁配合推行传统医药法令

卫生部长拿督斯里苏巴马念医生呼吁中医药从业员给予充分合作,让2016年传统与辅助医药法令顺利执行;该部将与有关机构共同努力,迈向更专业化。

由于未克出席,其讲稿由传统与辅助医药组总监吴清顺代读,同时代为主持学术大会开幕。

苏巴马念也赞扬马来西亚再次承办这场中医药学术大会,证明东盟各国在中医领域上更密切的合作,这也符合东盟的合作宗旨:“同一个愿景、同一个身分、同一个共同体”。

李振吉:各国认可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李振吉说,中医药正处于良好的发展趋势,包括马来西亚等,约700家教育机构都在办中医教育课程。

他说,社会及各国政府对中医的认可越来越高,在国际掀起中医热;约20年前,只有民间团体参与研习,如今很多参与单位来自国家政府机构,加强各方在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及教育培训领域的合作。

“中医药逐渐获得国际学术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在国际组织参与后,将提供中医药界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

中医药应列中国五大发明

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长陈凯希认为,中医药应列为中国五大发明之一,它不仅是医学,更是哲学及伟大的艺术;它不仅可以治病救人,还可以修身养性。

他提出,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及火药),应再加上中医药,它是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另一重大贡献;遗憾的是,中医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是因为西方并不了解中医,认为它是中华文化产物,而不是一种医术。

融合了物理治疗与瑜伽学问的印度传统义诊,协助患者解决背痛等问题。

余根铨:须解决中药费用高

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成员余根铨提醒,中药费用越来越贵,如何解决是关键问题。

“若长期治疗中药费变得很贵,一般人恐怕无法承受,中医不应该成为一种有钱人的医疗服务。”余根铨今日在一项主题讲座上这么说。

为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让更多人从中受惠,诸多中医药界院士及名家,围绕“中药运用在亚细安(东盟)区域的现况及展望”的主题上,展开学术交流与研讨。

新加坡中华医院刘元华医师说,除了早前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推动的“高级中药配药师培训”课程,马来西亚需更全面的中药师培训。

他说,大马须仿效西医的药剂师,需要自己炮制药酒药剂,而中药炮制是很耗时及功夫的。

北马毕业医师公会理事许豪然医师提出,以大马目前的情况,在师资、设备等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培育出与西药师具有同等地位的中药师。

“中医药是一项专业,却没有一个基础的规范,因此,我们必须踏出第一步。”

“中医、中药应分家”

来自台湾、香港及新加坡的名家也分享各自中医发展的情况。

中国医药大学中国药学暨中药资源学系张永勳教授说,台湾的中医已进入了正规的医学院,有逐渐完善的制度,但在中药方面却不是很理想。

“台湾想要成立中药学系,但受到很大阻力,如台湾药师公会,他们认为药不分中西,而反对中药学系的成立。”

香港专业教育学院中药课程高级讲师关德祺教授说,香港虽没有中药师的制度,但他们希望开办中药系。

他认为有必要参照西药与西医的制度,中医、中药必须分家,由各自的专业去管理。

新加坡中药学院院长朱文骏教授说,中药的发展情况与许多国家是同病相怜,中药中医分家是个事实,然而“阳盛阴衰”,中医师的地位明显高于中药师。

“中医中药发展不平衡,只因中医师有地位有权,所以发展较快,而很多人没有把中药行业作为一个目标。”

因此,他认为在新加坡,中药师有必要规范化,以加强地位。

反应

 

要闻

陈景岗:敬佩伟人之一 “嘉庚奖是陈凯希最大礼物”

(吉隆坡30日讯)海鸥集团已故创办人陈凯希长子陈景岗指出,如果父亲在天之灵知道自己获得“陈嘉庚精神奖”,也许该奖项是他人生或心目中最大的礼物。

他指出,父亲生前最敬佩两名已故中国伟人毛泽东和陈嘉庚,并时常与其分享《毛语录》。

“父亲随时会提几句,比如‘有些人走了但是还在’,应该指的是精神,但当时我听不懂;然而,今天的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父亲的人是走了,但他仿佛还活在我的心里。”

陈景岗周六晚在陈嘉庚基金会举办的“嘉庚之夜”暨第7届陈嘉庚精神奖颁奖典礼,代表父亲领奖并发表得奖感言时,除了感谢各界人士之外,也承诺海鸥人和北大(北京大学)人将延续父亲的“凯希”精神。

他还说,如果父亲还活着,他断然不会接受这个精神奖,但经过精神奖评委会成员劝说后,本身才乖乖接受。

不求名誉热心公益

第7届陈嘉庚精神奖评委会主席拿督张润安则指出,陈凯希一生中没有任何勋衔,谦虚、不求名誉、热心公益、弘扬优良文化、促进民族友好、关怀社会发展,这些皆是与后者接触过、交流过及共事过的人给予的评价。

“他年轻时,为了实现政治理想却不幸失去人身自由长达8年,重获自由后,创立海鸥集团,推动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出钱出力,不计其数,可以说,在他后半生的岁月里,用他的方式实现了他心中的理想。”

出席者包括陈嘉庚基金发起人暨联合主席拿督陈友信、中国驻马大使欧阳玉靖、陈嘉庚长孙陈立人和“嘉庚之夜”工委会主席拿督李德华等。

陈友信:奉献社会

陈凯希言行值得仿效

陈友信指出,陈凯希虽于今年2月不幸离世,但他生前一言一行仍影响着大家,对其而言,陈凯希亦师亦友,尤其在待人处事、为社会奉献的精神,是一位非常值得学习与仿效的前辈。

“近几年,凯希因年事已高,减少外出参与各类活动, 但心系国事、社会时事的心永不隐退,还常常阅报、看新闻;那时,我们基金董事部经讨论,即委任他为‘基金永久荣誉主席’,继续为本基金未来发展提供宝贵意见,却未料想到,他突然离我们而去。”

提到今年的“嘉庚月”,陈友信指出,今年活动以“庚·续”为主题深具意义,表达了陈嘉庚基金对组织未来运作上的期许,也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有志青年加入,让嘉庚事迹及精神永远流传,也符合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发起之初衷。

欧阳玉靖:陈凯希乐行善举

“嘉庚精神”传承者

欧阳玉靖指出,陈凯希是华社知名领袖,一生乐行善举,努力服务社会,积极促进中马友好关系,是“嘉庚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

他说,陈凯希获颁“陈嘉庚精神奖”实至名归,将会激励更多志同道合者,在弘扬嘉庚精神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勇毅前行。

“只要我们抱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及‘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理念,大家集腋成裘,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汇聚起更加庞大的力量,努力赓续、传承和弘扬好嘉庚精神。”

他也提到,中国主席习近平曾在给陈嘉庚创立的集美(大学)校友总会的回信中,高度评价陈嘉庚,信中写道,“陈嘉庚先生是‘华侨旗帜、民族之光’;他爱国兴学,投身救亡斗争,推动华侨团结,争取民族解放,是侨界的一代领袖和楷模”。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