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中国致力建设更公平社会/许庆琦

8月17日中共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会议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其实,早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出了“共同富裕”的这一概念。他在1985年便指出,“共同致富,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他警告说:“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

邓小平认为共同富裕要逐步实现,需打破传统体制束缚,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他提倡先让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和人民,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0年中国GDP高达一百万亿元,但也造成了国民收入不平等, 贫富差距甚大。

不平等收入致社会不安

中国基尼系数从改革开放前的约0.20,猛增到2020年的0.46,超过了0.4这一警戒线。不少在改革开放下“得风气之先”而先富裕起来的人,并没有如预期般积极帮助落后的地区和人民,而是到法国购买酒庄享乐,或干脆带着财富移民到外国去了。

改革开放带来的收入不平等反映在财富的集中度不断加大,城乡差距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

中国2020年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万3834元,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万7131元,仅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成。同年北京的人均GDP约为16万4909元,是人均GDP最低的甘肃省(3万6038元)的4.6。

经济发展应惠及全民,不能只是一味追求GDP的增长,而需兼顾财富的公平分配。虽然收入不平等是各国都有的现象, 但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贫富差距现象理应不该如此严重。严重收入不平等是威胁到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长远下去必将导致社会不安。

城乡差距造成卫生、住房、教育等方面分配不均,而户口制度与区域发展不平衡有碍国民团结,造成社会不公的恶性循环。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应该而且能够避免富者愈富,穷者愈穷。他在1992年颇有预言性的指出:“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减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中国已经于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为共同富裕奠下了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不是为少数人谋财富,因此共同富裕是中国在成功减贫,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合理政策延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应有之义。

中央财经委员会的会议也指出,“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 并“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会议也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通过自愿捐赠进行3次分配。

振兴农村、加速城市化、取消户口制、提供均等的教育与培训机会、优惠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大学入学资格、普及现代科技和电子商贸、通过网络为偏远地区提供高素质的教育与医疗服务等行政措施,皆有助减少贫富差距与社会不公。适当的提高高收入者的所得税,提供社保、实施遗产税等税务政策也是是减少收入不平等的再分配有效手段。

中国政府近期出台“双减”政策,重拳整顿校外培训,规定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严禁学科类培训机构资本化运作,一方面固然有人口政策的战略考量,但主要目的是消除校外培训产生的教育的不公平。

高收入定义不能一刀切

对高收入的调节,中国政府需拿捏好尺度,因为不同城市和区域的生活成本不同,高收入的定义不能一刀切。况且,对物质更好更高的追求欲望是驱动人们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从宏观角度看来,提高低层人民的收入将更有效于节制过高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近日,电商巨头拼多多,宣布投入100亿元启动“百亿农研专项”,腾讯及阿里巴巴则分别承诺向慈善事业捐献500亿和1000亿人民币,以响应中国政府呼吁。

企业固然应回报社会,但企业同时也需要利润和资金才能健康成长。因此对慈善事业的捐赠,更多的是应该来自企业老板本身的财富,而不是企业。

中国对互联网和科技巨头的整顿,是为了约制资本的无序扩张以及野蛮生长,创造一个更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境,不是压制民营企业或排斥资本。中国的经济增长有赖私人企业和国内市场。减少国民收入不平等,达致共同富裕,有助提高全民整体消费能力,扩大内需,推动双循环经济。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初心的一脉相承,其前提是经济持续增长。中国的GDP虽然已经是美国GDP的70%,但中国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6.5%。因此,中国经济增长空间潜力大,共同富裕不会变成共同贫穷,而是建设一个更加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反应

 

要闻

中国总理李强18日访马 两国关系推向新高度

(吉隆坡17日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将于周二官访我国,进一步推进了马中建交50周年的双边关系。

这将是李强自去年3月上任以来首次官访我国。分析人士认为,这次官访意义重大,将把马中全面的战略关系提升到新高度。

李强官访将为马中提供绝佳机会,评估双边关系与合作的进展,并探讨未来新伙伴关系的机会。

根据马新社报道,大马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许庆琦强调了此次官访对纪念马中建交50周年的重要意义,以及两国对双边关系的重视。

他说,此次官访预计将进一步增强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并巩固大马作为明年东盟主席国的角色。

“李强的官访预计将把双边关系提升到新水平。”

官访大马期间,李强将与国家元首苏丹依布拉欣陛下会晤,同时也将与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举行高层会面。李强官访期间预计将签署多项双边协议和了解备忘录。

此外,我国将推出一本纪念50年持久联系的纪念册。该纪念册由大马国家通讯社(马新社)与大马外交部合作制作。

李强也计划参观位于鹅麦的东海岸铁路(ECRL)施工地,这是北京主导“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旗舰基础设施项目。

65岁的李强将成为近10年来,官访大马的最高级别的中国政治领导人。

大马与中国于1974年5月31日建立外交关系。去年,与中国的贸易总额达4508.4亿令吉(988亿美元),占大马全球贸易的17.1%。

林振辉:为马中增商机

马来西亚宗乡青慈善与教育基金会董事主席拿督斯里林振辉指出,中国总理李强的来访,将为马中两国带来更多的经贸合作机会。

他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在大马取得了显著进展,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投资项目落地,尤其是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领域。”

他强调,大马是最先站出来力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

“而中马两国在电子商务、数字经济以及金融科技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他今天发布文告说,李强配合马中建交50周年到大马进行官方访问,是历史性的一刻。

林振辉也是世界林氏宗亲总会青年总团总团长,他认为,马中两国的政治关系在过去50年来不断深化。

“这一些年来发生的各种事迹,都一一见证了马中两国的交往深度。”

在经济方面,林振辉认为,中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双边贸易额不断攀升,根据2022年的数据,马来西亚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总额超过1700亿美元。

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双方能签署更多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合作协议,推动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我期待这次访问能够激发我们青年一代的热情和创造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