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彼岸

七支坐法简介/明吉法师

文:明吉法师

佛教的修行方法可以归纳成三学“戒定慧”,在三学中“定”讲的是禅定,也就是收摄我们的心念,达到集中专一的状态。学习禅定最好的姿态就是坐姿。

在佛门的行仪里谈到“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立如松”的举动,其中“坐如钟”讲得就是禅坐时的姿态。正确的禅修坐姿要点在于:让身体各部位自然放松、呼吸自然,气脉通畅、保持身体的平衡、脊椎、头颈、肩和手有良好的支撑、不会过于舒服而容易昏沉。

一般上来说,我们会使用七支坐法来进行禅修,所谓的“支”者可以讲做支撑点,也可以讲做重点。简而言之,七支坐法是指七个禅坐的重点,这些重点包括:足支、手支,腰脊支、肩胛支、头颈支舌支及目支。

足支的方式是要我们在禅修时坐在蒲团或地板上,臀部用小坐垫垫高一点,而臀部的三分之一部分是坐在这小坐垫上,双腿盘起来。这个坐姿能给予身体最佳的支撑以维持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而不失去平衡。假如无法双盘,也可以单盘或者散盘。

手支则是要我们双手结“定印”(也称做“法界定印”):双掌向上左掌放在右掌上,两拇指轻轻相触。结手印能让我们的心容易安定下来。

腰脊支则是背部端正挺直,但不要过度把脊椎申直而是保持其自然的曲线,下脊椎自然内曲。此时,我们的胸部要微含,如果有挺胸的感觉即是背部用力过挺,呼吸时就不自然。

肩胛支是指放松双肩和双臂,手臂不要贴紧身体,双手轻放在腿上轻贴丹田前面的部位。必须让双手找到适当的支撑点,不要让双手的重量增加肩膀、手臂和背部的压力。

头颈支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放松颈项,头部正中,下巴微收,呼吸自然。舌支指的是闭起口,完全用鼻子呼吸,牙齿微扣,舌尖轻舐上颚,唾液过多时就缓缓吞下;脸上微带轻松的笑容。

目支则是要双眼微张,让视线自然落在身前数尺处的地面,但不刻意观看任何东西。如果张眼过久觉得疲劳,可以闭上眼睛。为什么不完全闭上眼睛呢?因为闭上眼睛,我们的念头更容易散乱,各种想法和记忆会更容易涌现;再不然就会很容易昏沉,即是打瞌睡。

七支坐法是修学禅定的基本方法,也适合每一位入门者的学习。虽然,在开始坐禅的时候会面对身心上的困扰,但是,只要有信心及耐心在老师的指导下,必定可以克服障碍,放松身心,渐渐获得禅修的利益。

反应

 

登彼岸

谈九住心

文:明吉法师

定觉支谈的是四禅定,也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及四禅。我们需要通过禅修的方法进入禅定,而这过程在佛教中称为九住心,也就是说通过这9个阶段的训练,就可以进入心一境性,成就初禅的定功。由于一般人很少接触“定学”,因此就趁此机缘,向大家介绍有关九住心的讯息。

九住心的内容如下:

(一)内住:就是把自己的心念从外境收摄回来,让它安住在内心的一个所缘境中。由于,过去我们的心念没有受到管理,所以在开始的阶段不容易收摄,而且很容易散乱。

(二)续住:虽然,我们把念头收摄回来,但是念头不会安静不动,它习惯东奔西跑,因此,我需要有耐心专注,继续不断地把它拉回到所缘境上。

(三)安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虽然无法做到完全地把心安住,但是已经有能力觉知心念散乱的情况。因此,可以很快地把散乱的念头收摄回来,安住在所缘境上。

(四)进住:是指功夫有所长进,可以更细微地觉知自己念头的状况,更有能力在所缘境上专注及深入。

(五)调伏:由于心比较能安住,所以会对“定”的功德生欢喜心,知道“欲望”的过失,因此不会被造成心散失的十相:色、声、香、味、触(五欲)、贪、嗔、痴( 三毒)及男、女所诱惑而导致散乱。

(六)寂静: 对于内心的不善法如不正寻思──国土寻思、亲里寻思、不死寻思、欲寻思、恚寻思、害寻思等以及障碍禅修的五盖(贪欲、瞋恚、惛沈睡眠、掉举恶作)都能以内心的安定功德而克制之,免受这些障碍扰乱。到了这个阶段,我们会感觉到内心的寂静。

(七)最极寂静:已经具备了降伏贪爱、忧郁、昏沈、睡眠等烦恼的功法,只要察觉其生起,就可以立即除遣,立刻除灭。

(八)专注一趣:此阶段的心已安住,不受内外不良因素所动乱,临到了平等正直持心的阶段。 我们就此努力使心能专注于统一,就可以不断的、任运的、自然而然地相续而住。

(九)等持:此阶段的专注的功夫更進步及純熟,内心不需要再加功用行,即可任运自在的,无散乱的相续而住。

经历了这9个阶段的训练及成就,我们可以进入到真正的“禅定”境界,享受到禅定的功德利益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