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彼岸

师父Vs.seafood

道听图说:性道法师

“Seafood”这个英文词语原本是“海鲜”的意思,后来演变成了众人对“师父”的戏称是有其原因的。据说这种称呼是因为台湾有一位大师(自称为佛教导师,但不被正信的台湾佛教界认同)因为接受信众集资供养的豪华名车代步,引起广大的争论,而被网民以“Seafood”(谐音:师父)来暗讽他。

看到这个事件,让我想起在未出家前,有关“seafood”的陈年往事。数十年的一天,我在家里看书,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一个外国人的声音,于是走到门前一看,原来是一位陌生的外国白人男子要询问事情。他用英文问道:“Do you know where can I find Seafood?”,我听到以后,心里一愣,因为从未听说过住宅附近有售卖海鲜的地方。

后来,经过小弟和老弟一起帮忙沟通后,才发现原来我搞错了,他要找的是住在附近的一位跌打 “师傅”,而不是“Seafood”海鲜。结果,接下来的几天,我就因为这件事成为了家人的笑柄,因此,对“Seafood”这个词,我是特别有印象的。想不到几十年后的今天又有缘与“Seafood”重逢,真是别有一番感触。

以我的角度来看,其实这个谐音的“Seafood”可以和假冒佛教的附佛外道划成等号,或许这样形容可以让大众看清楚及分别自己皈依的到底是真正的“师父”,还是冒牌的“Seafood”。以下简略和大家谈一谈“师父”和“Seafood”的不同,希望能帮助大家厘清两者的差别,不要发生本来想找"师父"正信学佛,结果错误的跟随了“Seafood”盲修瞎练而堕入苦海,永无出期的悲剧。

不会强调神通广大

通常师父都是比较低调,不会强调或宣传自己神通广大(就算他真的有神通),帮助了多少人(有多大功劳),他们往往是为善不为人知;“Seafood”则特别喜欢强调神通感应,宣扬自己有多厉害,深怕别人不知道他的法术高明,帮助过多少人,而且通常都会有“天上天下为我独尊”的心态。除了卖弄及夸耀自己的本领之外,他也喜欢评讲其他的人或宗教组织都是有问题的(佛教历史上的一些祖师大德都不被他放在眼里,甚至肆意诽谤祖师大德),宣称唯有他是对的,跟随他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师父对佛法有深入研究,可以正确的引经据典,阐述佛法的真义;而大多数的“Seafood”其实对佛法不了解,他们以自己良好的口才,用自己世俗的看法来解释佛法。虽然,他们说的天花乱坠,但是内行人一听,就会发现这些话都是非常表面,甚至解释错误或歪曲了佛法的涵义。其中有某“Seafood” 竟然说:“我是上天创造的精品”,这真的是“Oh my God !”,他居然不知道佛教是“无神论者”,即不认为有一位创造世界的神(即上天的意思)。

师父是正派的佛门弟子,不会乱搞秘密组织,要你发毒誓遵守什么秘密,一些“Seafood”传法非常秘密,甚至要求信徒不可泄漏,否则会五雷轰顶,死无葬身之地(这个是非常恐怖的事情,真正的佛教是不搞恐怖主义的)。如果遇到这样的“Seafood”,你要赶快醒觉过来,离开他和组织,从新选择正信的宗教吧!

讨好信众 投其所好

通常师父教导信徒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注重信徒道德操守的培养,引导他们脚踏实地的修行,打好修道的基础,希望他们能成长;“Seafood”则讨好信众,投其所好,所以,他们大多不谈戒律,而是提供许多发财、健康或满愿的加持,以及所谓快速成就的方法(大多是在觉受上有点感觉而已)。这种“Seafood”最喜欢信徒永远依赖他们,最好什么事都找“Seafood”解决。当然,解决问题是必须要有诚意的,“Seafood”最喜欢的诚意就是“看前看后”(这里不方便说明,不过,居然你选择了“Seafood”,自然会懂得这个意思。)。

“Seafood”的故事太多了,由于篇福的限制,一篇文章是难于说尽的,只能在此停笔。无论如何,希望在这里已说的内容能帮助到不小心被“Seafood”迷惑者可以看清真相,远离有问题的人和组织,至于尚未说的部分就留待他日有缘再说吧。

反应

 

登彼岸

略说不邪淫/性道法师

道听图说:性道法师       

孔子的名言:“食色性也”,一针见血地揭示了这两个对人类来说极为重要的事情,前者是生命的维持,后者是血脉的延续。因此,古人又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说明了看重孝道的中国人,非常重视传宗接代的事情。当然,重视传宗接代就必须靠男女的性行为才能产生结果。

不过,在真正的修行人眼中,色欲却如洪水猛兽的可怕,因为这种贪欲对修道来说是很大的障碍。到底色欲有多厉害呢?在《佛说四十二章经》中佛陀告诉我们说:“在人的欲望中,最厉害的莫过于色欲(即男女之色)。色这种欲望,没有比它更大及更厉害的东西了。幸亏世间只有色欲这一种最厉害的东西,如果再有同色欲一样厉害的东西,两面夹攻的话,那么,普天之下的人,就会沦陷其中,而无法修行佛道了。”

以上所说的都是针对想修行出离世间的出家弟子而言,不适用于在家信众的身上。在家信众可以过着世俗的生活,承担起养家活口的责任,扮演好自己在社会的角色,以及尽到护持三宝的义务。因此,在家信徒不须要像出家法师那样禁止色欲,而是必须依照道德伦理来履行夫妻的责任,也就是说除了合法的妻子之外,不能与别的异性发生性关系。

闭门造车 行为奇怪

不过,有一些人并没有很好的理解佛法,或依照佛教的方法来修行。他们独自闭门造车,以自己阅读佛法的领悟或个人的想法来修行,结果出现了一些奇怪的行为。其中就有一些人会以修道为名拒绝夫妻的性要求,并且在闹出家庭纠纷后,把问题推卸到佛教的头上,导致别人误解及诽谤佛教。

其实,佛教的在家弟子所受持的五戒中已经非常明白地说明:在家人受持的只是“不邪淫戒”,也就是只能跟合法的妻子发生性关系,而不能有外遇的性行为,这跟出家人遵守的“不淫戒”是不同的。因此,当发生类似的事情时,希望当事人能理性看待问题,千万不要对佛教胡乱造作口业,以致损人害己。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最小单位,是个人亲密关系最初的培养,对人生有极大的影响。如果在家庭中的夫妻关系良好,没有不忠外遇问题的话,那么孩子的身心比较容易健康成长;假如不幸因为出轨及小三的问题而造成家庭破碎,那么作为父母者应该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神、及爱心去照顾孩子身心灵,让他们有能力去面对单亲家庭的生活,减少负面的影响。

2000多年前,佛陀以他的睿智为在家信众制定的五戒就是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家庭,让夫妻能够白首偕老,让孩子能健康成长,父慈子孝,家庭和乐。愿意受戒认真持守的佛弟子自然能享有美满的佛化家庭生活;不愿受戒,违背了婚姻承诺,且发生外遇者必然会尝到自己所种下的苦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