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彼岸

权利的争取

风声雨声:廖国民

美国一直是很多追求自由平等人士的理想国。无论是人权、女权、言论自由、权力制衡等,美国似乎都是世人的楷模。我们往往以为这一切的自由平等,在美国的是理所当然的事,而忘了其实今日美国的平等和自由不是从天而降的。美国人为了这些平等和自由付出了他们的努力。我最近看了两部以真实事件改编的美国电影而对此有特别的感触。

第一部为《换命谎言·Changeling》。这是2008年的美国电影。故事背景是距离现在大约一百年前的1928年。在电话公司上班的单亲妈妈克莉丝汀与9岁大的儿子华特居住在一个小镇。某一天克莉丝汀下班回家后发现华特离奇失踪了。她到处寻找华特,但是一连数月却遍寻不获。突然有一天,警方告诉她,他们找到了华特,并带她到火车站等待华特的归来。但是,满怀希望的她却在华特到达时发现,她眼前的这个男孩不是她的儿子。

克莉丝汀要警方继续寻找她的儿子。然而警方坚持这个华特就是克莉丝汀失踪的儿子,即使他比失踪前的华特矮了3寸,而且他的老师同学也不认得他。同时他也不熟悉他的课室。甚至华特的牙医也证实牙科记录和现在的这个男孩不符。警方却找来他们的专家检查华特后宣称,这个男孩就是克莉丝汀的儿子华特。接着发生的事,是我以为只有在封建时代或独裁国家才会发生的事!

以治疗之名施行酷刑

警方指控并丑化克莉丝汀为不称职的母亲、并指她患有妄想症。最后甚至秘密的把她关进精神疗养院,以治疗之名,对她施行残酷的刑罚。更可怕的是,在这疗养院里,克莉丝汀发现还有很多像她一样因为各种原因冒犯了警方的女子被关在这里,和她一样的被不人道的对待。但是幸运的是,克莉丝汀因为在之前就已经通过媒体向警方施压继续寻找她的儿子,所以她本身的突然失踪也引起一些人的关注,特别是那些一直以来监督和批判警方滥权腐败的社运份子。于是在他们的协助之下,克莉丝汀不但最终得以伸张正义,而且还让警队因此制度化改革。

另一部电影是《决不让步·North Country》。比前一部更早,是2005年的美国电影,不过故事背景则离现在只有30年!故事发生在1989年。那一年年轻的女主角裘丝和对她施暴的丈夫离婚,带着2个孩子回到她美国北部的娘家。为了养家糊口,她到当地一家矿场当矿工,虽然工作艰苦,但待遇从优。但是当时女矿工很少,而且在男性主义之下,男矿工对她们深怀敌意和轻蔑。而且更严重的是,有一部分男矿工故意刁难、霸凌、乃至性骚扰女矿工。裘丝因为年轻漂亮,更因为她不愿像其他女矿工那样忍气吞声,于是她成了头号被骚扰对象。

裘丝向公司管理层投诉却不得要领,因为公司对男矿工的行为几乎是默许,因此不处理女员工的申诉。于是她最终决定起诉公司。但是就连她的律师也劝她打消这个念头,因为胜利的机会渺茫。事实的确如此,因为几乎没有人愿意出来为她作证,包括那些和她一样遭受霸凌及性骚扰的女同事。更甚的是,她的这一切遭遇不但得不到当地社群的同情,反而带来更多的流言蜚语,认为她是个放荡的女人。就连她的父母和处于少年叛逆时期的儿子也不谅解她。

赢了诉讼 讨回公道

即使面对如此艰巨的处境,裘丝没有放弃。后来,法官允许他们提出美国史上第一宗性骚扰集体诉讼。这场诉讼历经数年。裘丝面对公司的迫害、男矿工及工会的施压、其他女矿工的不谅解与排斥、社会的舆情,仍然坚定不移。最后她不仅赢得了父母及儿子的支持,还得到其他女同事及一些男同事的支持,而因此赢了诉讼,不但为自己讨回公道,还让所有女性员工的工作安全获得保障。

《换子疑云》和《决不让步》这两部电影无独有偶的探讨了女性在家庭、社会、乃至于法律下的弱势,而且是在我们想当然尔以为男女平权的美国。同时,也让我们见到了两个不畏强权,居于弱势却又如此强大的女性。当然,我们同时也看到更多的,也许和我们一样因为害怕失去我们拥有的那一点所谓的安定,而放弃据理力争的人们。两个女主角所争取的,表面看是她们个人的权利,但是实际上她们为其他那些沉默的人及后来的所有美国人的生活都变得更好!

反应

 

登彼岸

缅怀一行禅师/廖国民

风声雨声:廖国民

享誉国际的一行禅师于2022年1月22日在越南顺化归原寺圆寂。一行禅师应该是在国际间,特别是在西方社会里,知名度仅次于达赖喇嘛的佛教僧人。他在法国创办梅村禅修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向全世界推广佛教正念禅修,因此也享有“正念之父”之美誉。

一行禅师时常到世界各国办巡回正念禅修营,但是马来西亚往往不在他的行程中。因此国内有一批他的弟子多年来一直积极争取禅师可以到来马来西亚。这个愿望终于在2010年实现。在已故挚友罗玉萍居士的努力下,一行禅师终于在当年的东南亚之行把马来西亚加入成为其中的一个站。当时玉萍是马佛青的署理总会长,于是马佛青成为主要的承办单位,并邀请我成为筹委会主席,而她则担任秘书。

玉萍是一行禅师的弟子,跟随禅师修习多时,也曾经到过法国梅村参加长期的禅修。而我却是一个不精进的佛弟子,不曾参加过任何禅师或他的徒弟的禅修。不过,幸好我还曾经读过一行禅师的著作,因此对于禅师不至于是一无所知。实际上,一行禅师是我非常崇敬的法师。我阅读不少他的著作多年,因此2010年在吉隆坡机场第一次看见禅师时,内心确实是有些激动的。当年已经是85岁高龄的禅师,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

随和也平易近人

更大的激动是后来一行禅师竟然出席了我们的欢迎宴,因为我们很早便被告知,一行禅师不出席欢迎宴之类的活动,所以我们并没期待禅师会在欢迎宴出现。基于对禅师的崇敬,一开始我是很拘束的,但是却发现一行禅师其实很随和,也很平易近人。同时也发现所有梅村的师父们都很随和,所以我们这些比较没有太多礼节的马来西亚信徒很快就和随行的法师们打成一片。除了一行禅师,我还特别记得真空法师。她是一行禅师的大弟子,现年72岁的她在欢迎宴上为我们唱歌,歌声动听,旋律优美,歌词更是有深意。

我觉得当年一行禅师的静修营最大的特色就是那是一个快乐的时刻。一行禅师喜欢使用愉悦的字眼,如快乐、祥和、喜悦、美丽等等。实际上,一行禅师2010东南亚之行的主题就正是“这是个快乐的时刻”。静修营的主题则时“祥和及喜悦的步行”。在整个静修营期间,禅师及梅村的僧众们也是一直强调祥和喜悦。而最能让大家感觉到详和喜悦的,应该就是梅村的歌了。

对于一行禅师的开示特色我也印象深刻,那就是虽然他说的是英语,但是他在白板上写的却主要是中文字。对懂中文的人来说,这可让我们更好的掌握师父的开示,尤其是不少时候师父是只写中文字而已。一行禅师开示的另一个特色是他可以用很简单的语言,用很生活化的例子来解说深奥的佛理。禅师喜欢引用花、水、云、树、山等自然景物来做譬喻。而且很多譬喻非常有诗意。

文字象行云流水

一行禅师著作等身,最著名的应该有《故道白云》、《步步安乐行》、《正念的奇迹》、《活得安详》等等。禅师有很强的诗人艺术气息,这也反映在他的著作中。他的文字总是行云流水像诗一样的优美。但是与此同时,却也带给读者很踏实的佛法教育。禅师在他的著作中有很多很生动的佛法教育,让我受用无穷。其中一个例子是我年轻时读过一行禅师的《你可以不生气》。多年过去,书中的内容我早已忘得七七八八,但是书中说的要像一个妈妈对待她的婴孩一样的照顾你的愤怒、拥抱你的愤怒,却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里。

其实,一行禅师给我的不只是感性上的感触。他的著作中另一个让我常常引用的则是他提出的14项正念的修持。禅师把佛教的戒律解说成为“正念的修持”。而且从五戒引申成为14项正念的修持。特别是在这正念修持中,禅师在其中3项(摘录在此文之后)提到了社会公义。这应该和一行禅师早期注重介入社会的“入世佛教”有关。但是后期的一行禅师却如此诠释入世佛教:“入世佛教意味着我们无论在做什么都要无时无地的修持正念。当我们独处、步行、安坐、喝茶或准备早餐,这些都可以是入世佛教。”

如今,禅师已经圆寂,正如2010年我们所说的那样,一行禅师以后不可能再来马来西亚带领禅修营。就像佛陀所说"见法者见我",所以缅怀禅师最好的方式就是我们今后继续透过禅师的著作向禅师学习佛法。

摘录:

第十项正念修持:护持僧伽

觉知僧伽(Sangha,也泛指佛教群体或组织)的本质和目标是修行智慧和慈悲,我们发愿不利用佛教群体为个人谋取利益或把佛教群体沦为政治工具。然而,一个宗教群体一定得采取鲜明的立场以反对压迫和不公正,并致力以不造成派别对立的方式改变有关情况。

第十一项正念修持:正命

觉知暴力和不公正已经发生在我们的周遭和社会中,我们发愿不以有害于人类和自然界的职业维生。我们将尽力选择能协助我们实践智慧和慈悲的生计。觉知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现实,我们要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和消费者,不支持剥夺其他生命生存机会的公司。

第十三项正念修持:布施

觉知剥削、社会不公、偷盗和压迫所产生的痛苦,我们发愿长养慈悲心,并学习维护人类、动物、植物及矿物的福利之方法。我们要行布施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物资与真正需要的人分享。我们要尊重他人财产,但将尽力阻止任何人以损害他人及其他生命的方式敛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