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纯朴味道 幸福滋味 浓情化不开

一道道精致的传统家常菜“纯朴的味道、幸福的滋味”,就是大马正宗港式茶餐厅【多多福DO DO FUK】成立的初衷,想要籍着食物的酸、甜、苦、辣,让大家重温小时候简单纯朴且感动满满的时刻。

【多多福】致力改革及不断推陈出新,多方面的尝试,开拓新客源。在疫情期间,很多企业都处于“冬眠”状态,而【多多福】却逆道而行、整装出发,为餐饮市场注入活力,带动经济。

2019年,大马餐饮品牌【多多福】的诞生,让我国餐饮业百花齐放,饕客的选择更多样化,而如何能够在众多国内外餐饮同业中鹤立鸡群,留住顾客的心,张嘉维(Andy)深信,食物的品质就是当中的关键所在。

作为【多多福】创办人的张嘉维对于食材的新鲜度、质量都十分讲究及坚持,因此不惜成本,旨在为顾客烹煮出优质好味的食物。

张嘉维从小就跟随父母关注社会公益慈善深明生活疾苦,所以立志长大后回馈社会,而小时候与家人围桌吃饭的幸福时刻深置其脑海中,因此希望透过食物传递幸福。 

在这里,无论是热腾腾的汤面系列、还是各种菜肴米饭小吃,都是【多多福】想要在这繁华闹市、人际关系逐渐疏远的你、有机会品尝过去地方小食店的浓郁人情味道。 

无论是什么时刻, 食物就是最好的人际桥梁,它不仅是用来填饱肚子,更是生活中记忆的一部分。 

港式风味选择多

走入【多多福】,映入眼帘的是各种怀旧摆设玩意及陈列,那是一种久违的亲切感,童年的单纯欢乐涌上心头,让忙碌的都市人找回失去已久的旧时记忆。 

【多多福】港式风味主打竹升面有汤类或捞面系列,如:金玉满堂竹升面、特制XO酱捞竹升面。另外有古早味的猪油渣捞饭、珍贵佳肴东坡肉、,还有汉堡系列中特色猪扒包等,当然少不了各种特色港式小吃搭配,满足饕客的味蕾。张嘉维希望能够让各种平民小食或市面上的贵价美食,都能让各阶层人士有机会以相宜价格品尝到。 

另外,【多多福】的特色奶茶,不仅有着“港风”,但口味上却十分迎合大马人的口味,不仅香滑还非常顺,除了获得澳门茶王的心得交流及教授泡茶技巧之余,这当中少不了【多多福】的用心调研。 

值得一提的是,可以试试“怀旧玻璃瓶小支装奶茶及鸳鸯”,别有一番怀旧风味。另外也极力推荐“菠萝冰”即美味又香甜好喝。 

创新改革跳出框架

在疫情行动管控令下,勇于改革及尝试的张嘉维带领团队从疫境中脱困,跳出原有框架,与团队构思研发各式冷冻“食物懒人包”,并邀请大马人气艺人“喵喵”透过网络平台直播销售,开拓新客源,迎向全新的篇章。 

张嘉维的理念非常简单清晰,就是希望人们在疫情期间都能够从食物的飘香中感受温暖,传递幸福滋味。了解市场至少需要半年或更长时间才能逐渐恢复,充满正能量的他,在逆境中依然继续投资拓展业务,【多多福】旗下的港式扒房将于7月尾开张。

推新菜式 风味独特 

【多多福】特别在疫情期间研发两道全新菜式,分别是会在早市推出的“伤心酸辣粉”及晚市供应的“港式鸡煲”,让大马人能体验香港人的“一鸡两吃”的独特风味。

“港式鸡煲”的鸡肉腌制入味,在第二种吃法,即放入高汤、手打丸、虾滑及各种蔬菜类一锅熟,拌饭或拌面都依然好吃。记得,【多多福】的食物需要分享才会更美味,因此结伴同行前来,围桌享用吧!

【多多福】提供创业配套,有意加盟者,可联络: 

电话:017-3249918(Andy Cheong)

营业时间:10am至10pm/晚市由6pm开始

【多多福】餐饮店: 

-No.40, Jln Metro Pudu 2, Fraser Business Center, K.L. 

-C-GF-08, Sunway Nexis, Kota Damansara, P.J., Selangor.

-Sutera Mall, L2-003,004,005, Tmn Sutera Utama, Skudai, Johor. 

多多福面簿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dodofuk/

(资讯)

反应

 

美食

把科学仪器变舌头 量化麻辣不让传统失传

“川菜出海记”系列(中篇)

报道|吴梅珍 摄影|谢德煜

东方饮食很少将“科学”挂在嘴边。

中国银芭创始人徐孝洪构建的“发酵与科学烹饪”,理性剖析饮食背后的科学原理,俨如搞懂食物的基因配对,就能精准复刻出想要的风味。

国窖1573米其林主厨川香主题晚宴“寻味东方·川香之境一席入味”遇到3位川菜大师,站在不同角度上解剖川菜的故事。

上期的许家菜餐饮掌门人许凡带我们认识了“川菜24味型”,今期上阵的徐孝洪则分析“发酵与科学”,从四川的地理环境及风土的角度去想象,四川餐桌上的发酵物“泡菜和川酒”(泸州老窖)是如何在这块土地上被孕育的?

走入徐孝洪的川菜“发酵与科学”课堂前,必须对徐孝洪有一些背景认识。

徐孝洪是四川旅游学院烹饪教师、川菜烹饪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也是银芭餐厅创始人。该餐厅连续3年成为米其林入选餐厅和蝉联7年的黑珍珠餐厅。徐孝洪借科学诠释和演绎川菜,原因在于他的另一种身分——烹饪教师。课堂上,他都以科学和学生对话。

说到川菜川酒,就不能提到发酵这一部分。

盆地气候得天独厚

环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饮食习惯。站在外国人的角度我们只懂四川是一块盆地。盆地湿气重,因此,当地人的饮食文化少不了姜、花椒、辣椒和酒……一些助于去湿除寒的食材。这也是外国人对于川菜川人的印象。居住在盆地,造成了饮食中需要更多辛辣“温和”体质。

但,上天在为人们设计栖息地,同样也会供给他们适合那块土地生长的植物或食物。发酵就是上天给川人最大的宝物。

“虽然四川以外的许多地区都有发酵物,但四川却是得天独厚。它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大发酵池。

最佳发酵品在北纬28度

告诉你一个很有意思的饮食冷知识,全世界最好的酒,最好的发酵品都发生在北纬28度,比如西班牙火腿、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它的基点都在北纬28度。北纬28度,是一个神秘的符号。很多神秘而有趣的神秘现象都在这这纬度发生,而它赐于四川的就是丰富的酵群。”

诚如四川省美食家协会副会长赵一频提到川酒泸州老窖,酒本身也是透过发酵打造的酿造工艺。像泸州老窖就拥有451年的国宝级发酵池,至今还一直使用。

最有趣的是本来已经失去生命力的发酵池,可以靠还活着的“老酵池”内的菌群重启生命体,这就是发酵好玩与神奇之处。

神造和人造的发酵

我们常在日常中运用“发酵”(Fermentation)字眼。

徐孝洪说,近代的发酵源自两种形态:神造和人造。

神造的就叫“偶然所得”——是人类在很偶然的情况下,意外发现的“发酵”形态,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偶然发现的“自然发酵法”。

像四川郫县豆瓣就是明末清初时,一位陈姓人氏本来要用蚕豆充饥,却发现它长出霉菌,接着加入辣椒以掩盖发霉蚕豆的味道,无意就发现,这样的发酵形成了奇妙的变化。

人造的,也是科学介入干预的,称为“借种发酵”。

“‘借种’就是量化。比方说,我们拿到某个配方豆酱,只要通过科学仪器解读豆酱里的菌群,找到培育它的温度和湿度,就可以复原它。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某一种发酵食物通过科学分析,进而达到科学化的再造。这是个挺有意思的研究与发现。”(听起来会不会像是DNA基因再造一般?)

微生物的世界

理论上来说,发酵就是“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对于有机物的这个分解变化。”而人类就是生存在一个“微生物的世界”。

微生物是无所不在的,土壤里有微生物、人体肠道是大量菌群的家园,因此找到对胃肠友好的菌类,就可以做出对肠胃友好的食物。这也是徐孝洪致力于研究发酵物的其中一个初衷。

“发酵中有酵素,它对身体很好!另外就是通过发酵的乳化反应,减少食材上的浪费,也就是时下强调的永续经营。”

川菜的发酵之美

徐孝洪说,自然界给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吃得健康及可持续性,且风味不减。

这就是发酵的美。酸菜鱼、泡椒凤爪、鱼香茄子、泡菜鱼都是可在川菜馆邂后的料理。采访时聊起,不仅是大马人不了解“川菜”,甚至在四川以外的中国人,对于川菜也未必很懂。大部人的印象里,川菜就等于麻辣,最深入人心的就是麻辣这个味型。事实上,在川菜教科书上提到的味型最少有24种。

“关于川菜这一块,个人觉得更大一块没被理解到的,可能是川菜的调味逻辑,也就是川菜复合味里,发酵调味品使用的这一块。”

四川豆瓣酱

在大马,也许可看到中国超市有在售卖四川豆瓣酱,但是它的销量不好,理由可能是,人们不懂怎么用或觉得这个豆瓣酱没有做得太好,煮起来没有太出味。

可是在川菜里,很多菜都离不开豆瓣酱,回锅肉离不开、麻婆豆腐离不开、水煮肉片也离不开。但是一般人在吃时,可能并不会直接的察觉到豆瓣酱的存在。

“那是我们在调味应用上,有我们自己的脉络和节奏。

“豆瓣是川菜中一种重要的发酵品;另一种发酵品就是泡菜。四川的泡菜有其独特性,特别之处就在它的泡制工艺,它是采用传统的四川专有的泡菜坛子,坛口用水密封发酵;坛子有呼吸,乳酸菌特别活跃,风味特别浓郁,也就是泡菜除了咸度,它拥有的还有植物和微生物发酵出来的乳酸菌风味。而发酵品调味如何运用,我觉得还需要更多的传播及教育。”

玩油,寻味的一环

近年,炼油也成了餐桌上的加分点。炼油也是属于“发酵”工艺吗?

徐孝洪解释:“先说为什么炼油?厨师炼油是要将酚类的芬芳物质提取到油脂里;酚类物质提取下来后,就有自然的味道。

“譬如川菜中常见的青辣椒油、姜油、蒜油,这都是自然的辛香油;第二种的炼油就是通过发酵制品提炼出来,如豆瓣油、豆豉油、泡辣椒油,这些酚类物质的分件,它依然可以渗透到油脂并运用在烹调上,我就是在钻研这个事情并以科学分析!”

科学与饮食的关系

徐孝洪的四川眉山家里,有很多的坛坛罐罐泡着豆瓣、豆腐乳、泡菜。

他称自己是一个好奇心特别重的孩子。大学里,学的是烹饪专业,涵盖了营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甚至还有食品营养、食品科学,通过科学和系统学习。从前对于“食物科学”上的探索,他都找到了出处。

另外,做为川菜烹饪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孝洪只要找到老一辈流传下来的秘籍、食谱、菜谱,他只要透过科学分析,找到它的规律,基本上就可以遵循的脉络,将工艺和味道保留下来。不然,依靠经验传经验,不是传丢了,就是传偏了。

“所以,我坚信只有利用科学的思维,分析传统的东西,找出它的起点,再去创造和创新。以商业逻辑来说,唯有创新才有竞争力,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了科技和科学,要更好的传承和创新我们的烹饪技术,科学不能缺席。”

编教科书教味道

至于在传授这一块,昔日带徒弟是手把手的带在身边学习,这种模式太慢了。

他说,用传统方式带徒弟,一个师傅精力有限顶多也就是带几个,是慢的。学校授艺就不同了,有教科书(任教大学的第一本教科书是由徐孝洪编著)将川菜中的家常菜、官府菜、公馆菜、时下流行的菜尚都编写在案。

他说,譬如要做干式熟成的水煮肉片,就会分析它的工艺、取材、刀工、烹饪方式、味道,甚至怎样保存它的营养成分,都涵盖在内。

因为要编书做教材,他必须自己先做科学分析,去量化到食材调味每一克的精准,就连时间都是计算到每一秒的精准度。

“这都是科学可以做到的,味道精准算计。

我来自东坡故里,就是眉山。苏东坡有一句话,实际上是对火候的,和滋味的一个概括,就是他的东坡烧肉,‘少着水,慢着火,火候到时他自美’……但是他没有说时间多少,对吧?于是我把时间量化,时间多久?火小到什么程度?一切量化后,就精准了。”

舌头失灵怎么办?

还有大家都疑惑的, 人类舌头也会有失灵的时候吧?

他笑言,科学也考虑到这个一环。人类设计出“电子舌头”以川菜味蕾的层次去分析“咸甜麻辣酸鲜香苦”要在怎样的维度是最好的。

譬如“寻味东方”的宴席上,徐孝洪端出来的“乳化蒜泥油鸡”,其中的蒜泥酱就综合“蒜的辣度、辣椒的辣度、甜度、咸的催化作用,然后也做了甜味的发酵度,密密麻麻的味觉维度形成一张网状的味蕾结构,像蜘蛛网一样,这叫味觉科学。”

下期预告:善调麻辣玩味花椒的王正金教你如何烹出花椒本色,也告诉你川菜中“南堂”一字蕴藏的百年文化。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