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

进军东南亚5国 先看“危与机”点评

报道·郑美励  摄影·主办单位提供

“不要浪费每一场危机”,英国二战时期的首相邱吉尔曾经说过。历经疫情洗礼的东南亚6亿人口市场“危”与“机”并存,某些领域极具潜能同时也面临特定挑战。进军东南亚各国之前不妨听听德勤东南亚中国服务部逐个点评,从中调整进军该国模式。

 

德勤(Deloitte)东南亚中国服务部近期举办网络研讨会“后新冠疫情的东南亚——全球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及圆桌论坛,分享东南亚5国具潜能的领域。

 

●马来西亚●5G网络带动增长

潜力:高科技制造业、共享服务行业、电子商务及物流业

德勤马来西亚中国服务部领导人谭丽君表示,在高科技制造业上应关注电子电器领域。世界银行2018年数据显示大马在高科技产品出口排名全球第8,主要是因为大马有完善的供应链。其次在共享服务方面,大马互联网渗透率85.7%,4G网络覆盖率为80%,这使得大马在AT Kearney 2019 年全球离岸外包目的地排行榜中,排名第3。

测速网站Speedtest的数据显示在今年4月全球固定宽频网速排行榜中,大马排名第38,超越英、意、印、爱尔兰等地。同时,大马计在今年第3季度推出5G网络技术,届时将快速带动大马经济增长。

而共享办公空间品牌雷格斯(Regus)2013年研究报告称大马53%劳动力早已采取灵活工作模式,所以,即使在疫情期间,企业想快速地转换运营模式如远程办公,挑战性和困难度会相较低,而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则与大马完善的基础设施息息相关。

主要挑战:储备计划迅速解“危”

谭丽君指出,大马政局的不确定性会对中资造成一定程度的担忧。不过,由于大马高度依赖全球贸易,所以即便近年的政党轮替,都仍处于比较中立与和谐的态度,并未对外交或国内经济造成较大的影响。此外,马中贸易关系长期保持良好发展,中国自2009 年开始连续11 年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2019 年总交易额达3152亿令吉。

另外,大部分大马企业虽然已有相应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并施行,但在疫情中显得有点措手不及,企业必须在危机来袭之前实施风险缓解策略,并应有关键资源的储备计划,以有效而迅速的从危机中恢复。

●泰国●转单效应中受惠

潜力:制造业、旅游业

德勤泰国中国服务部领导人卢俊杰指出,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逐步复苏、需求回升,以出口为主的泰国制造业订单也会跟着增加。而中美贸易冲突升级,疫情这段时期以来也让客户意识到分散采购的重要性与急迫性,有鉴于泰国长期以来就是重要的生产基地,预期将能从客户的转单效应中受惠。

他也预计经历长期旅行限制之后,可能会有报复性旅行消费出现,而泰国可能会是外国旅客的首选地点。此外,预计疫情后泰国政府会加速项目推进并加大对基础建设的支持,借以刺激经济成长,因此基础设施行业也有一定的潜力。

主要挑战:培养本土人才缓解压力

卢俊杰指出,疫情导致许多中资管理人员在中国远程管理,凸显之前过于依赖中国管理层管理海外子公司的缺点。未来有必要投入更多资源培养本土人才,才能在未来类似情况发生时缓解管理阶层的压力。

另外,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因为对人流、物流的依赖度较低,在疫情中受到的营运冲击较小,还可能享有政府提供的优惠,例如使用电子申报可以延后税务申报期限或降低扣缴税率等,因此企业若要能在疫情后管理面更上一层楼,必须更主动的推进数字化管理。

●越南●机遇加速电子商务转变

潜力:电子商务与物流、制造业和供应链、旅游

德勤越南中国服务部领导人谢有明指出,越南与多个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并吸引许多外资进入,当地工厂林立,预计制造业在疫情后将会是率先复苏的领域之一。同时,越南有过半数人口都是年轻人,电子商务行业仍在增长,本次疫情带来的机遇加速这一转变。

另外,近几年来已有许多游客前往越南观光旅游,虽然旅游业在疫情中饱受重击,但疫情后亦会有好的发展。

主要挑战:找可靠专家辅导企业方针

谢有明指出,外来投资者应重点关注《投资法》(修正案)和相关指导法令。他表示虽然越南经常会修改法律/法案,但这些变动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纠正落差继续营造更好的投资经商环境。其次,越南官方机关只使用越文并未使用外来文字和语言,因此外来投资者宜找寻可靠的专家来辅导企业进军越南。

●新加坡●扩大制药研究领域

潜力:金融服务、制造业、电信基础设施领域

德勤新加坡中国服务部领导人李忠兴指出,金融服务仍将是新加坡的重要支柱,该国也将力保并提升其成为亚太区财富管理和投资中心的地位(世界第4大金融中心)。

官方数据也显示疫情期间外来存款增长4倍,印证全球对该国金融体系信任很高,他也认为会有更多高净值个人和家族选择到新加坡管理他们的财富。此外,金融科技将继续吸引更大规模投资,新加坡将在一两年内颁发约5张数字银行执照(已有21家企业提出申请)。

加速5G网络宽频投资

制造业方面,他指出食品供应链是疫情期间的主要关注点,新加坡将寻求更加自给自足的粮食供应系统,政府也鼓励在当地增加食品生产。上游高科技园艺、适合城市发展的农业方面的投资也将成为亮点。同时,新加坡将继续发展及扩大致力于生命科学、制药研究与制造领域的研究。

另外,新加坡已经宣布颁发2张5G网络许可证,考量到新常态下居家办公的需求以及对数字服务的需求激增,这将加速对5G网络和额外宽频容量的投资,而5G 网络的发展也会带来更多新兴创业和新科技的投资。

主要挑战:中文沟通模式或有限制

他指出,新加坡拥有大量国内外劳动力,但大多数职员主要是讲英语,有鉴于中资企业的工作环境、文化背景及多数用中文沟通的模式, 新加坡在这方面的人才库可能会有所限制,中资必需适应国际文化、工作方式来吸引更适合和优秀的人才加入企业。

再者,中资要在新加坡投资,需要母公司财务支持或有可观海外资金可动用,但需要母公司支持便可能会产生其母公司能否获得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批准为海外投资提供资金的问题。若一家企业在新加坡是新企业而且缺乏昔日业绩记录,在获取银行贷款和融资可能会充满挑战,而中国母公司能否为海外子公司提供担保,也是主要挑战之一。

●印尼●具备成熟投资环境

潜力:基础设施、消费品和服务、金融

德勤东南亚/印尼基础设施项目合伙颜琳指出,基础设施有潜能是因为这是带动国内经济和就业最直接有效的刺激措施,同时现任印尼政府也提出印尼2045年展望(Vison of Indonesia 2045),另外,这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印尼有着较为成熟的政府私人合伙的项目投资环境。

至于消费品和服务的潜能,是来自于城市化工业化、人口年轻、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技术创新(如自动化、数字化、网络经济),金融方面则是印尼国内资本发展的需求以及金融科技的创新所带来的潜能。

主要挑战:欠缺本地化管理人员

颜琳表示,随着经济大环境波动性增加,对于印尼及东南亚各国,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有必要从以前的激进投资方式转变为追求长期、可持续发展,投资必须有企业本身的投资业务、业务转型、持续性发展……等相结合。

其次,疫情暴露中资企业在管理人员上本地化的不足问题,由于管理人员被迫从总部进行远程管理,导致许多项目被逼中断,同时缺乏本地化管理人员对于了解当地民情和形势也是一个缺点。

货币贬值融资困难

融资上将面对挑战,特别是在基建基础设施上的挑战会更大,因为大多数基建基础设施项目向来采取境外美元融资方式,而汇率波动和当地货币贬值会造成融资困难。

另外,以往一些项目会有财政部/政府部门给予担保,但接下来由于资金需求增大,因此可预见当地政府的担保会逐渐减少,会使到企业更加注重项目竞标可行性的研究,这也对将来的投资会是巨大挑战。

 

 

反应

 

要闻

潘俭伟投诉黄奕鸿 高庭推翻会计师协会决定

(吉隆坡5日讯)高庭今日推翻马来西亚会计师协会(MIA )纪律委员会不撤销民主行动党白沙罗国会议员潘俭伟向著名会计公司德勤(Deloitte PLT)合伙人黄奕鸿(译音)投诉的决定。

高庭法官拿督旺阿末法立今天透过Zoom视频会议平台审理此案,并在宣判时说,纪委会的决定“存在程序不当”,因此法庭下令撤销该决定。
   
“有关受到质疑的决定存在程序不当,因此可以进行司法审核。在做出有关受到质疑的决定时,纪委会未能独立和自主行事。受质疑的决定也因合法的问题而无效,因为纪委会的规范诉讼权力,未能使法律生效。”

潘俭伟是在2015年5月25日,针对黄奕鸿在2013年至2014年期间签署关于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的财务账户审计,作出投诉。

然而,在潘俭伟提出投诉前,安德鲁阿南也在2015年3月31日向MIA投诉,而纪委会决定,潘俭伟的投诉理解为仍在进行中。 
  
黄奕鸿以既判力(res judicata)原则,就纪委会不撤销潘俭伟的投诉向法庭寻求司法审核。既判力原则旨在禁止同一当事方,对某事重新提起诉讼或重复审讯。

法官在宣判时说,司法审核不涉及有关决定的优点,而主要是针对决策过程的审核。

法官指出,在研究是否撤销潘俭伟投诉时,纪委会寻求MIA调查委员会的法律意见,因此未能以“独立和自主”的方式行事。

他说,纪委会决定不撤销潘俭伟投诉的决定也因不合法的理由而无效,因为纪委会未能按2001年大马会计师协会条规来执行规范的诉讼权力。

“纪委会把撤销申请提交给调查委员会,就是未能遵守诉讼明确规定的程序规则。首先,撤销申请是向纪委会提出的,而纪委会必须独立自主地做出决定。MIA的条规中没有任何规定是允许纪委会向调查委员会寻求法律意见。”

黄奕鸿的代表律师拿督马烈也在法官宣判后求证,法庭是否有强制令或相应庭令,以促纪委会撤销潘俭伟的投诉。

法官也澄清,这就是一项强制令或相应庭令,促纪委会撤回有关的投诉。

纪委会代表律师约翰较后也说,其当事人将会针对高庭今天的判决提出上诉,并在上诉期间申请暂缓令。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