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马华疫情援助小组 助失业者寻工作

(新山14日讯)马华疫情援助工作小组希望在接下来的半年内协助1000名本地失业者寻找工作,稳定生活。

该小组组长郑志文指出,据统计,因为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而失业的全国人民已有30万人,包括因为马新边界关闭而无法进入新加坡工作的大马人。

他说,另一边厢,我国其实有200万份工作是由外劳填补,目前因为疫情也导致外劳短缺,该小组会从这方面着手,协助国人寻找工作。

郑志文也是马华柔州联委会政府事务协调主任,他今日召开记者会针对失业课题发言。

他欢迎欲求职的国人联络该小组,小组将协助工作对接,或参加由培训机构主办的职业培训课程。

有意通过疫情援助小组觅职的人士可到面簿“Pandemictaskforce”下载表格,填写后电邮至[email protected],或WhatsApp至017-201 8982。

他表示,为了协助经济受困者参加有关培训课程,他将向一些议员征求捐款,以资助有关人士的技职培训费。

他也希望越堤到新加坡工作、目前待业中的我国公民改变思维,当务之急是先找份工作,或设法在本地兼两份差,先稳定收入,好过零收入。

雇主应优先聘本地公民

柔州印裔商会会长西华古马指出,我国劳动市场依旧偏好聘雇外劳,在疫情席卷的情况下,如今我国雇主是时候优先考虑聘用本地公民。

他说,本地人不要在挑剔工作,或说没兴趣就不做,只要提供培训,而且雇主愿意支付较好的薪资,相信将改变失业情况。

他说,若雇主在扣除外劳签证费、人头税等费用后,用以支付给本地人薪资,聘用本地人取代外劳,将会是良策。

技职训练中心代表哥巴拉克里斯南指出,疫情重创经济,失业人士或单亲妈妈或可趁此时参加培训课程,以为寻职加分。

柔州消费者行动协会委员莫哈末沙烈说,高失业率将引发社会问题,希望政府从各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援助,减缓裁员情况。

反应

 

言论

超越马华,不可超越火箭/章龙炎

最近有关华小10+ 6计划在2018年大选后的变动引发的争论,特别是其中三所华小易名争论,“经手人”张念群反击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医生说如果当时她真的是大错特错,为何马汉顺不立马纠正?

张念群还说,她只当了20个月的教育部副部长,在“喜来登政变”后接手的马汉顺,虽然有33个月的时间,还是什么都做不了。她还提醒马华,10 +6华小内有三所华小可由出资者命名,马华不需要当作不知情。

这是典型的混淆视听。首先的问题就是,在她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之前,有关三所华小已经命名。她在任时出现的是“改名”(重新命名)不是‘’命名‘’。两者是有差别的。再说了,出资者可选择将华小重新命名,但不一定要这么做。教育部不点头,出资者也无可奈何。不是吗?

我说呀,张念群要是不认同国阵时期对有关华小的命名,何不建议以火箭的已逝领袖或者华教领袖取而代之?多几个以华裔先贤为名的学校,就是为华人贡献的史实加分,何需妄自菲薄呢?张念群在教育部开了这个自我矮化的先例,不是授人以柄吗?

其次,张念群揶揄马汉顺当了33个月的教育部副部长不能纠正“张念群的错误”,是无能。其实,在火箭眼中,马华是当家不当权,又被华裔选民所唾弃。马汉顺因此实在没有道德制高点来纠正所谓的错误。

相反,张念群只当了20个月的副教长(虽说任期是20个月,但改校名是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就可以把几个华裔先贤名字排除在外,真的是太强大了。不过,这样的‘’强大‘’建立在混淆视听而不是正视听,因此缺乏担当的底气对华裔是非常不幸的。

张念群不敢光明正当地“承认”错误,也不敢坚持当年所为是正确的,只是以稻草人谬误手法,来回应马汉顺及其所属政党。

承认华裔先贤贡献

上面所提到的把‘’命名‘’与“改名”混为一谈,把自己所做的事要马汉顺“负责”是其中两个例子。

但是,两党代表及其支持者在你来我往之中,我们看不到的是华社对这个关系到“去华化”的课题,有比较一致的看法。

所谓的“去华化”是要淡化华人的色彩。承认华裔先贤在世时的贡献,以建筑、道路、学校等命名(或重新命名)纪念他们,有教化作用,可进一步巩固华裔在各领域的历史与政治地位。反其道而行,自然会有截然不同的后果。

可惜,很多华人到现在还跨不过一个坎:超越马华,不可超越火箭。火箭成为最高指标。

像张念群指马汉顺要带风向掩饰自己无能是容易的,要把一切罪名都推给她更是最直接的,很多华裔会信受奉行。

我把上述谈话改成“张念群要带风向掩饰自己是容易的,要把一切罪名都推给马华是最直接的”,华裔的反应就不一样了,即使这比较接近事实。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