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一代王朝一张脸/沈小珍

午休时分,公司员工聚在一起聆听读书汇报 。有人分享一家企业的成功故事,激发众人思考。读书会的总论是:一家企业一张脸。面目模糊、没有记忆点的企业,往往是 一大败笔。

提及某个集团,立马联想到某张脸。这张脸,塑造了有启发性的企业文化、勾勒出永续经营的愿景。王朝亦然。一代王朝一张脸,气壮山河、势吞万里,这样的王者才能流芳百世。



有些王者并非天生伟人,因时势造英雄、因机缘巧合,因祖荫登上高位,而接受世人的考验和时代的磨练,考验在位者智慧,能否hold得住流言蜚语、保得住王位。

欲拆除李光耀故居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是在父荫下成长的领袖。2015年2月5日,李光耀与世长辞,4月12日,李显扬和李玮玲联合发表声明称,作为李光耀遗嘱的执行者,他们将会按照父亲的遗愿,拆除位于欧思礼路38号的李光耀故居。由于当时李光耀去世仅一个多月,多数新加坡国民尚未从悲痛中走出来,拆除李光耀故居自然无法得到老百姓的理解和认同,李家唯有缓拆。

时隔两年,拆除李光耀故居再次掀起争议,李光耀子女内讧受到全球瞩目。李光耀生前的决定完全是以人民的利益考量,而李显龙不愿拆祖宅的原因,是否如他妹妹所言带有政治议程,唯有当局者清,而局外人看到的是:李光耀在新加坡如神般的崇高地位,确实有助于李显龙的政治生涯。

不看僧面看佛面,政治上的移情效应是相当管用的,在我国多场已故政治人物的补选中足以一窥其貌。瞄准选民眷恋昔日领袖的心态,代父或者代夫出征的政坛素人,往往高奏凯歌,顺利保住往生者的议席,保住政党的半壁江山。当然,出征者背后的资源也是选民的关键考量。



如果说,李显龙在运用亡父故居这张牌,原本也无可厚非,无奈弟妹像毫无预警而决堤的洪水,咄咄逼人的指控排山倒海而来,令旁人一时傻了眼,令当事人一时难以招架。

清官难断家务事。李家家事,非李总理出马难了断。在外人眼中,新加坡的那张脸清晰如故,依然是李光耀。

企业名片王朝玉玺

小恩小惠、小仁小爱,难登大雅之堂,无法名留青史。

1916年9月,孙中山到海宁盐官观看钱江大潮,回上海后写下了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在历史长河中留名的,必定是气吞山河的革命型人物,以磅薄气势改写了一段历史,建立起独一无二的王朝。

去年到厦门听课,有位学者在分享“一带一路”概念与战略之后,有感而发:“有人说,中国近代史上留名的伟人只有三个:毛泽东、邓小平和习近平。”

习近平在1985至1988年间,担任福建省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当时政绩乏善可陈,可是当习于2013年接替胡锦涛担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他大刀阔斧推行的反贪腐雷厉风行,肃清内部之后,向外推展“一带一路”的宏观思维,让学者也引以为豪。

言而有信、信守承诺,是领导人对员工、选民、而至对待家人、亲朋戚友的基本素质。在私心与公益之间的抉择,定调了领导人的格局和眼界。

美国前总统林肯曾经说过:“你可以在短期内愚弄所有人,也可以长久地愚弄一些人,但你不可能长久地愚弄所有人。”

领导一家企业、统领一代王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是企业的名片、王朝的玉玺,所谓的名片和玉玺,就是一张坚毅诚信的脸。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李光耀故居去留引分歧 兄弟阋墙家事变国事

报道:于诗澄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次子李显扬透露,他已获得英国政治难民身分,起因是与兄长李显龙意见分歧后遭到迫害。新加坡政府驳斥他的指控并进行说明。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次子李显扬最近透露,已经获得英国政府给予政治庇护。

李显扬称获英国政治庇护

李显扬因为父亲故居处理风波与兄长、前总理(现国务资政)李显龙决裂,随后他与任职律师的夫人林雪芬更因李光耀遗嘱官司而遭调查,两夫妇在2年前离开新加坡,连他姐姐李玮玲在10月中旬的丧礼也缺席。

李显扬称于2022年以受新加坡政府迫害他及其家人为由,向英国申请政治庇护,如今已获5年的政治难民资格。

事件会否加剧兄弟之间的恶斗,引起国际关注。

李显扬在脸书上发文表示:“我被新加坡政府机关驱逐至国外。由于担心政府可能会对我采取进一步行动,我无法回返新加坡与我姐姐玮玲做最后的告别...新加坡政府多次打压我的家庭。我儿子遭到起诉、我妻子受到纪律程序,他们也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伪调查。因此,我不得不依国际人权法寻求国际保护...基于这些事实,英国已确定我有充分的理由惧怕我回国之后很可能会遭受迫害的风险,所以无法返回新加坡。然而,我依然是新加坡公民,新加坡依然是我的祖国。但愿我有一天能平安归来。”

针对李显扬的指控,新加坡政府回应称,李显扬声称自己受迫害的说法毫无根据,并指新加坡法律并没有限制李显扬及其妻儿返回新加坡,他们可以随时回国,强调新加坡一切法律裁决都是由独立的司法机构充分记录和公开调查后作出。

英国政府不回应

狮城当局还表示,新加坡的清廉指数排名高于英国。

英国政府则称,不回应个别人士的庇护个案。根据新加坡法律,年逾18岁的新加坡公民若持续10年未曾回国,政府可下令褫夺公民权。

李光耀遗嘱曾6度修改
李显龙:诸多疑点

现年67岁的李显扬是李光耀的幼子,上有大哥李显龙和姐姐李玮玲。

他曾出任新加坡电信总裁、星狮集团董事会主席和新加坡民航局董事会主席等要职。

他的太太林学芬是剑桥毕业的律师,夫妇育有3个孩子,长子李绳武现为哈佛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次子李桓武为同性恋者,并与同性伴侣王毅睿于2019年在南非开普敦举行婚礼,幼子李韶武。

“令人不安情况下拟定”

李家兄弟阋墙源于对2015年去世的李光耀的故居处置方式意见分歧,李显扬坚持应该尊重父亲遗愿拆除故居,不让它成为崇拜个人的遗迹,但李显龙认为故居的处置应由政府在考量各种因素之下作出决定。

此事还牵扯出李光耀曾经六度修改遗嘱(前后共有7个版本)的内幕曝光,当中他对于故居的处置也有过不同的决定,而最终版本(第7版)遗嘱决定恢复第一个版本中的“故居拆除”条款。

此版本遗嘱订立于2013年12月,距离李光耀逝世(2015年3月23日)15个月。

不过,李显龙对此版本遗嘱提出诸多疑点,并形容是在“极度令人不安的情况下”拟定。

与前六版遗嘱不同的是,这份遗嘱有李显扬妻子林学芬的参与。

林学芬律师执业吊销15个月

总检察署其后向新加坡律师公会投诉林学芬在处理李光耀遗嘱的过程中专业失德,纪律审讯庭其后裁定林学芬行为极度不当,不仅与丈夫李显扬合谋在16小时内误导李光耀签署遗嘱,还公开撒谎和隐瞒证据。

高庭三司特别庭因此于2020年11月裁定吊销林的律师执业资格15个月。

其后,李显扬夫妇因涉嫌提供假证据而遭警方调查,但他们在此之前已离开新加坡。

李显扬指控兄长动用国家机器对两夫妇搞政治迫害。

李显扬及李玮玲对故居意见一致

李显扬和姐姐李玮玲是遗嘱的共同管理人和执行人,两人在父亲故居议题上意见一致,对哥哥李显龙的做法表达不满,而独身的李玮玲一直都居住在欧思礼路38号的李光耀故居,直到今年10月9日病逝。

两姐弟对哥哥的不满还上升到政治层面,他们指李显龙执意违背父亲遗愿想保留故居为自己争取政治资本,借助李光耀的光环扶持自己的儿子进入政坛,并指已对李显龙失去信心。

李显龙随后发表声明否认这些指责,并对弟弟和妹妹选择公开家中纠纷的做法感到失望。

李显扬还在2020年加入在野前进党,成为哥哥的政敌,但并没参加选举。

李显扬还面对其他司法问题,包括因为在脸书上贴文指控两名内阁部长在装修住宅时获得当局给予特别待遇,遭这两名部长入禀法庭控告诽谤,今年5月被法官裁决罪名成立,需赔偿两名部长各20万新元(约87.3万令吉)。

对于如何处置李光耀故居,新加坡政府成立了部长级委员会进行研究并提供了3项选择,即将之作为国家古迹予以保留;拆除餐厅(当年执政人民行动党创始人的会议区)以外的整栋建筑,并将用餐区改造成观景廊,或将其整合为一个研究或遗产中心;或完全拆除和重建之以供住宅或国家使用。不过,直到今天仍未有最终决定。

李显扬申请拆故居

李显扬在脸书上向现任总理黄循财喊话,呼吁他尽快决定欧思礼路38号的去留。

他还提到,为了尊重父母的遗愿,他将申请拆除欧思礼路38号故居,此后将建立一栋小型私人住宅,并将其永久拥有于家族名下。

 

李显扬促速拆故居
“制造虚假紧迫感”

新加坡政府发言人对李显扬的喊话作出回应,指出李显扬催促立即拆除欧思礼号38号故居是在尝试制造虚假的紧迫感,而他自己知道,他声称这是李光耀遗愿,但这并不准确。

发言人在声明中也表示,当局对故居采取开放态度,包括不排除拆除、保留部分或全部建筑的方案,好让这一代和未来新加坡人有时间做决定。

新加坡当局或许希望淡化这起风波,但这出家事与国事纠缠的连续剧会如何发展,广受各方瞩目。

李玮玲患罕见病逝世

报道:于诗澄

李玮玲力撑弟弟显扬,她曾任医学院院长,她患罕见疾病,最近去世。

李玮玲是李光耀和柯玉芝的女儿,在3个孩子中排名第二,单身。

她力撑幼弟显扬,反对显龙。她于10月9日病逝,终年69岁。

她第一名毕业于新加坡大学医学系,儿科神经科专家,在新加坡中央医院工作多年,曾任新加坡国立脑神经医学院院长。

患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她也在报章上开设专栏,并出版自传《一个客家女人的新加坡故事》。

她在4年前公布自己患上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李玮玲去世后,李显龙在脸书发表悼念文章,也提及了家族纠纷:“2015年他(李光耀)去世后,我们手足之间蒙上了一层阴影,我没能完成父亲的遗愿。但我对玮玲没有任何怨恨,并继续尽我所能来确保她的幸福。”

至于李显扬的悼念文章则写道:“李玮玲一生都秉承着斗士精神,寻求纠正错误,并准备好向权力说出真相。她说话直如箭,从不拐弯抹角。她将自己视为现代唐吉诃德: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英雄,意志坚定,坚忍不拔,始终意识到需要承受苦难。”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