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严以待人宽以律己/章龙炎

马华年度代表大会上个星期落幕,火箭社青团署理团长张玉刚发表文告,抨击马华领袖口口声声加强中庸多元,但是在党代表大会对盟友的极端行径装聋作哑,简直是“为虎作伥”,并指马华的“中庸多元”只不过是空洞苍白的修辞,而马华大会通过七大提案,对巫伊联盟的极端举动只字不提,“虚伪至极”。

依愚见,马华要在自己的党大会谴责盟友,并在实际上改变这所谓的极端行径,那可说是奇迹了。火箭真的要看到马华创造奇迹?

不然。要是马华真的不知量力,按火箭的意思去谴责盟友,还通过提案,那马华岂不成了火箭的“走狗”,被牵着鼻子走?要是马华真的通过提案谴责盟友,火箭不但不会赞扬马华身体力行中庸多元,兴许还会乘机大事宣传国盟闹分裂,幸灾乐祸呢!

像张玉刚的文告,是民主行动党众多“无厘头”的文告之一:浮夸又严重缺乏内涵,本来就不值得一哂。但是,这些文告师承林吉祥,那就有一点意思了。林吉祥最明显的的特色之一就是“严以待人,宽以律己”。

林吉祥趁民主行动党庆祝成立55周年(按他的说法是“社团注册局注册的55 周年纪念”),以依斯干达公主城国会议员的身分发布文告。

他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多元化的马来西亚不能凭借着我们的多元族群、语言、宗教和文化晋身成为世界上在跨宗教、理解和包容上其中一个表现杰出的国家?”

大哉问!这是值得大家探讨思考的问题。

创党55年 吉祥“一枝独秀”

但是,在此大哉问之前的一段话:“我们要如何在马来西亚人民当中培育这样的合一精神,超越族群、宗教、区域,还有甚至是党派政治的束缚,并遏止通过谎言、假新闻、假讯息、仇恨和恐惧在多元化社会挑起的偏狭、偏执和极端主义”,却暴露“严于待人,宽以律己”的本色,会责人,但不会反躬自问。大哉问成了吉祥之器小哉矣!

我不是说其他政党没有“贡献”。党同伐异嘛;党内有斗争,党外也有斗争。在整个权力争夺生态里,火箭能够置身度外?因此,说到火箭好像很无辜,只有被人欺负,没有欺负别人,是谎言,更是名副其实的“虚伪至极”也!

一个政党成立了55周年,却由一个没有党职(顾问是个党职?)的发表文告,内容主要不是政党的“检讨与前瞻”,对我而言奇哉怪也,但火箭支持者可能见怪不怪。行动党等于林吉祥,林吉祥等于行动党,几乎已经是行动党上下的共识。可以说,“严以待人,宽以律己”也表现在火箭高调空谈民主,还有其他与民主相关的平等、自由等等。其它被火箭批评独裁极端的政党,领头人不知换了多少代,火箭还是以林吉祥“一枝独秀”!

反应

 

言论

今有华教默士/章龙炎

混淆视听这一招,搞政治的人士即便不精,也要懂得常常用,用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很多时候,民众是非常容易被混淆的。

说明白一点,混淆本身是一种说服。先混淆自己,再混淆别人就更有说服力了。

不信的话,让我以行动党霹雳州金宝区国会议员张哲敏最近在国会的讲话来证明。

张哲敏针对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与其他党内领袖,屡屡挑起10+6华小建校与迁校课题,声称马华与行动党一同在团结政府之内,应一齐为华教事业作出贡献,不要因为没有官做,在那边扯后腿。

张议员的意思明显(如果不明显那他非常可能自己混淆)是,两党同样在政府里就要保持沉默(默默耕耘乎?),因为沉默象征着两党都为华教事业做出贡献。沉默的反面是出声,魏家祥出声,就是扯后腿。

原来静静能够为华教事业做出贡献,追问10+6华小建校与迁校的进展是扯后腿。张哲敏根本就不信这一套。要不然的话,他应该这么说:你马华那么厉害,就让你做啰(反正都同在团结政府里),我们火箭为了一齐贡献华教,保持沉默。我们绝对不会像魏家祥一样扯后腿(出声)。

马华没代表在政府

还有,马华与行动党都在团结政府,其实只说对了不到一半。马华没有代表在政府,怎能说是与火箭同在一个政府?国会并不等于政府,魏家祥以人民代议士身份发言,名正言顺。张哲敏不是不懂,但是为了混淆视听而抨击马华,是要把民众当傻瓜——反正混淆视听在这群人中很有说服力。

至于张哲敏引述部分例子(柔佛培才华小与雪州培民华小分别在今明年开课,李莱生华小的土地问题,政府目前正与州政府接洽,郭鹤尧华小,建校委员会9月刚提交新的图册),来指控魏家祥与一众马华领袖勿再误导大众,称10+6计划已消失不见,很可笑。

10+ 6计划有几所学校已经建好启用,马华一众领袖有可能说这计划“消失不见”了吗?

张哲敏不敢悉数列出所有学校的最新进展“以正视听”,封住马华领袖的口,反而采用混淆视听的手法,是欲盖弥彰。例如,他说“我们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短短两年内有了很大的成就”,还说团结政府上台以来,教育部部长法迪娜与两任副教长林慧英及黄家和,一直都在努力完成10+6计划。

如果成就很大,那是华社喜闻乐见的新闻,为何不是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本人甚至是火箭秘书长陆兆福郑重其事地出来宣布,而是个同党的国会议员当“代言人”出来回应?

答案就在:混淆是一种说服手法,在马来西亚华社尤其如此。你看看,国阵时代喊得越大声对华教贡献越大;在希盟时代,只是出声追问就是扯后腿,静静才是为华教作出贡献。后者说服力特强,前者已经落伍。所以昔有华教斗士,今有华教默士(沉默之士)。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