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人人都是种族主义者/里郎拔刀

推行新经济政策,大学入取固打制,工程投标和各种AP让土著企业优先,并且自上台以来屡次发表华人有钱论的马哈迪近日宣称,反对爪夷书法课程纳入华小课本的董总为种族主义者。一则张贴其上述言论的面书贴文据说获得了数百万个赞,让人几乎就要相信凡是主张反对教育部最近推行的爪夷书法政策的一律是种族主义者。

显然种族主义者是一则很好用的标签。



根据最普遍的定义,种族主义者是一名对其他种族展示或感觉歧视和偏见的个人。或者他相信特定的种族比其他种族优越。

煽动言论别有居心

根据上述定义,即便我们理智上或尽量表现得不是一名种族主义者,可是潜意识里却往往逃不过种族主义的意识。比方说我自己,赶路的时候偏偏遇到龟速驾驶的某一族大叔,心里会暗骂他们不必工作,有政府供养。放慢速度享受窗外景致时碰到飚车的某一族年轻人,则暗骂这些黑社会。当然驾驶技术影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华人也大有其人,不过一时之间也找不到恰当的标签来歧视自己的族群。

因为对自己不理性的种族主义自觉,所以我对自己公开发表的言论就格外小心。例如我从来不在任何文章,讲座乃至社交媒体说过任何马来人,印度人,原住民的坏话,甚至洁癖般的拒绝使用任何含有贬义或隐射性的字眼,因为我相信煽动种族情绪的文字和言论,往往是别有居心的政客和他们豢养的网路军团们用来撕裂族群,制造冲突的最佳武器。



可是我们无法保证每个人都有这份自觉。特别是几乎每个非马来人或许从小到大都面临过无数次的种族性的差别待遇;从出生、入学、课程、教学用语、大学入取、做生意、到缴税等等。这些经年累月的差别待遇,不断将前述以偏盖全的种族刻板印象凝固化和合理化,让一些人习惯性的通过种族性的字眼和侮辱性的种族名称来描绘他族。这样的言论,不论以什么语言传达,都是激发更大的种族摩擦,乃至冲突的导火线。

克制情绪使用社媒

自希盟执政后,由于马来票源不稳,政治纠纷越来越种族化,也有越来越将战场转移到社交媒体的趋势。因此社交媒体使用者必须克制种族情绪,包括过于激烈的种族认同,例如开口闭口我们华人,他们马来人等等的对立式遣词用句,而以不情绪化和不族群本位主义的语言就事论事。当然,每个个人毕生都由各自的族群文化,历史和个性塑造,无法尽然摆脱族群本位的影响,可是去除了非理性的种族情绪,让课题归课题,原则归原则,我们才能找到不同族群之间相互理解和对话的可能。

当纯粹的不种族主义已成为不可能,我们唯有先认定每个人都是种族主义者,并愿意克制自己的种族情绪和向特定种族认同的倾向,才可能减低族群关系的分化的撕裂,继续聚焦于施政问题而非政客为了掩饰错误而故意挑起的族群争执。

反应

 

要闻

不懂大马法律和敏感议题 阿克马:这些人才导致种族问题

(吉隆坡24日讯)巫统青年团长拿督阿克马反呛旅游、艺术及文化部长拿督斯里张庆信称,不懂得大马法律和人民的敏感神经,才是导致种族问题的根源。

“发生种族问题是因为那些在大马生活了很长时间,却不知道这个国家的法律和人民敏感性的人。”

他是针对张庆信称吉隆坡市政局对中英文招牌过度执法,让游客质疑大马是种族主义国家,并已影响游客来马旅行的言论,在脸书作出回应。

阿克马说,国外社会是把自己的主要语言放在招牌上,才加上其他语言。

“如此简单的事都不能理解,要怎么理解他人?抑或他们完全不明白马来文?”

吉隆坡市政局日前拉大队前往各个半山芭、西冷路、以及泗岩沫的满家乐一带取缔违例商业招牌。

张庆信对此表示,这些涉及不必要的执法过度和情绪化操作,已引起民间的反感,并让游客对我国的开放与包容产生质疑。

前首相敦马哈迪日前在脸书撰文,称他在隆市一家商场闲逛,感叹我国的购物中心比伦敦或东京等国外的购物中心来得好。不过,却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中国,因为周围的店家招牌多以中文书写及英文翻译,完全没看到马来文的存在。

他不解,这是马来西亚,亦或者是我国已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