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周处除三害/彭锦鸿

周处除三害,一个人人耳熟能详的寓言典故,见于《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故事说的是在一个叫义兴的地方,有三个祸害同时肆虐着地方百姓,分别是义兴河中的蛟龙,山上的白额虎,以及凌虐百姓为乐的周处。百姓苦不堪言,因此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害能同归于尽,一举除却三害。

周处上山杀了猛虎,在河里和蛟龙搏斗时却周旋了三日三夜。百姓只道三害已除,大事庆贺。不久后周处终于杀了蛟龙回到岸上,听闻百姓竟然为自己的死庆祝,才惊觉自己原来也是一大祸害。羞惭之下,决意痛改前非,尔后也终于成功改过自新,成了有名的忠臣。



是恶人还须恶人磨

寓言的中心思想,是典型的儒家道德观,抑恶扬善,提倡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恶人就算恶贯满盈,只要愿意痛改前非,也就朝闻道,夕死可矣。而从政治的角度而言,此寓言也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启示,那就是恶人还须恶人磨。在非常时期,要收拾祸害,有时还真的不得不倚赖恶人的能耐。

无疑,敦马哈迪医生过往掌权时破坏三权分立、铁腕打压异己、枉顾民主人权等的不光彩记录,对国家体制、反对派人士以至公民自由所造成的伤害,堪比周处的祸害。而如今,敦马愿意放下尊严为过往所犯的过错公开认错道歉,不惜押上一世的英名和家族的命运,毅然顶着风烛残年之躯重赴战场,破釜沉舟但求拨乱反正之举,不也一如周处的悔悟?

当然,属于敦马的寓言故事还没完结,没人能够保证他的悔悟到底是真心实意还是仅仅为了合纵连横的权宜之计,而这也自然成了政敌重点攻击和用以挑拨离间的议题。有趣的是,在敦马被指“作恶”的年代,配合敦马的一言一行而把“全力支持”的口号喊得震天价响的,恰恰就是当今的这些“政敌”,差别只在于当年还在场边台下摇旗呐喊的小弟们,如今都已熬成了台面上的头面人物。



物换星移,当年对眼前的种种弊政视若无睹,多年来对敦马千依百顺的人士,多年后却“忽然”醒悟了,转过身来义正严词的大力指摘敦马过往的种种不是,和极尽奚落嘲讽如今反而与敦马站在同一阵线的反对派人士。

这种种的非议不难理解,毕竟寓言典故的结局早已为世人所知晓,但希盟和敦马的结盟却还只处于进行式。因为基于现实情况,当蛟龙和猛虎的祸害已经火烧眉头之际,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已成了刻不容缓的优先选项。当此情势,人们怎么可能还有余暇和空间去继续追究周处的历史过错?一味聚焦在批斗周处的斑斑劣迹及喋喋不休争论合作的正当性,却放任蛟龙和猛虎继续恣意肆虐,岂非本末倒置?如此一来,三害不除,也不会有这部千古寓言的出现和流传。

事实上,周处乃何许人,路人皆知,已无须多言。若非迫于无奈,谁愿招惹?这浅显的道理,人人心照不宣,只是有些有心人故作不知,试图抛出转移焦点的议题,妄想自欺欺人而已。

彭锦鸿

反应

 

要闻

时任内阁成员未反对撤回上诉 敦马:白礁岛报告存政治动机

(布城10日讯)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指出,白礁岛皇家委员报告建议对他启动刑事法典调查一事,存有政治动机,同时也点名包括当时的副首相拿督斯里旺阿兹莎的13位时任希盟政府内阁成员,皆未反对政府撤回白礁岛的上诉决定。

马哈迪质疑,为何旺阿兹莎对当年内阁决定撤回对白礁主权上诉一事保持沉默。

马哈迪今日在首要领导基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时说,“为何整份报告只针对我,当时的内阁成员是可以提出反对意见,但他们没有这么做。

“若要展开刑事调查,时任内阁成员都是证人。”

被点名的时任内阁成员,除了旺阿兹莎外,还有时任内政部长慕尤丁、财政部长林冠英、国防部长拿督斯里莫哈末沙布、教育部长马智礼、乡村发展部长丽娜哈仑、经济部长拿督斯里阿兹敏、地方部长祖莱达、交通部长陆兆福、通讯及多媒体部长哥宾星、人力资源部长古拉、农业部长沙拉胡丁及卫生部长拿督斯里祖基菲里。

马哈迪指,这些“证人”在会议上,并未提出反对:“这些人都参加当时的内阁会议,若有任何抱怨或反对撤回上诉,他们可以提出反对意见,但他们什么也没说。”

“所以,我们必须当做这些部长都同意了。他们之中有些依然在政府任职,实际上应该被传唤为证人,以核实他们(当时)是否说了什么。”

“据我们能所知,他们没有。”

马哈迪说,该报告指控他并未在咨询内阁的情况下,做出错误决定,但事实并非如此。

问到马哈迪是否认为此事出于政治动机,马哈迪回答:“我认为整个计划就是如何摧毁我,称我为叛徒等。”

报告47页内容被遮盖
马哈迪质疑国会如何辩论

马哈迪质疑,国会如何就白礁、中岩礁和南礁皇家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展开辩论,尤其是在报告中有47页内容被遮盖的情况下。

他也表示,为何他要求皇家调查委员会公开调查程序的法庭申请遭到拒绝。

“皇家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已被解封,之前它属于机密文件,但现在不再是,这是谁做的决定?为什么我要求在法庭上公开皇家调查委员会程序的申请被拒绝呢?”

马哈迪表示,如今提出想要辩论这份报告,但在217页的报告中,有47页的内容缺被遮盖,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如何辩论?

根据在12月5日被解密的报告,皇家调查委员会建议对马哈迪展开刑事调查,指控他单方面决定撤回马来西亚对国际法院裁定将白礁主权判给新加坡的裁决进行复审的申请。

他们还指控马哈迪在2018年误导内阁做出这一决定,称他只是简要向内阁成员说明了他这么做的原因。

恐带来反向权益

专家建议放弃白礁上诉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指出,大马当时是根据外国专家的建议,才决定放弃对白礁岛主权提出上诉;这些专家认为,若坚持上诉恐会为大马带来潜在的反向权益。

“我们发现,我们的不应申索超出国际法院所裁定的范围。(大马)撤销对国际法院裁决提出上诉的决定,是依据专家的建议。

“国际法院很可能会推翻其裁决,但我们甚至可能会失去中岩礁。这就是我们花时间考虑的原因。”

马哈迪说,尽管国际法院已将白礁岛主权判给新加坡,但我国获得中岩礁与南礁主权,而中岩礁还是具有扩大成为岛屿的潜力。

他举例指,我国曾将南中国海某个岩礁扩大成为岛屿(拉央拉央岛),建设飞机专用跑道与酒店,后来便成立了潜水胜地,此岩礁具有发展潜力。

“中岩礁的面积其实不小,我国在那里建设了一个灯塔和码头,之后就能逐步扩大成为岛屿;我们有这方面的经验。”

“实际上,我们获得中岩礁和南礁主权,远比获得白礁岛更有价值,后者一直以来只是由新加坡管理的灯塔。当时英殖民政府曾询问柔佛政府是否要获得白礁岛,后者回答没兴趣,这也成为国际法院将白礁岛主权,判给新加坡的原因之一。”

马哈迪表示,我国已承诺接受国际法院针对白礁岛、中岩礁和南礁主权所做出的任何判决,毕竟马新两国各有所获。

“若不明白国际法院的判决,大可询问他们,但不能对此提出上诉,否则就会被外界视为不守信用。”

与会者包括马哈迪的代表律师莫哈末拉菲克及再努尔。

质疑阿班迪皇委会角色

马哈迪质疑前总检察长丹斯里阿班迪在负责研究白礁岛、中岩礁和南礁等相关主权事宜上,在皇家调查委员会所担任的角色。

他指控后者在处理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案件时,为何又要针对国际法院在2008年提出的白礁岛主权裁决,提出上诉。

与此同时,再努尔说,他们认为,皇家调查委员会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求真相,而是追究责任,相关建议就是为了要威胁、羞辱与骚扰敦马。

他质疑,皇家调查委员会所公布的217页报告中,为何有47页的内容已被隐蔽。

再努尔也要求该会公开完整及没有被隐蔽版本的报告:“当初皇家调查委员会提呈这个报告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人民公开真相,但其中47页的内容已被隐蔽,这是你们向人民公开真相的方式吗?况且你们也没有说明为何隐蔽这些内容。”

他也举例说,过去的其他听证会,譬如“林甘短片”司法丑闻案,以及国行炒外汇亏300亿案调查委员会等,都是对外公开的。

此外,警察总长丹斯里拉扎鲁丁指出,截至目前,尚未接获任何针对前首相敦马哈迪·莫哈末与白礁、中岩和南礁皇家调查委员会相关事宜的报案。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