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多次教改 打击教育/许元龙

在过去的一甲子,我国教育领域掀起了千层浪。从英殖民地时代的殖民教育,到独立之后的国民教育,我们是与时并进或原地踏步,还是不进反退的乏善可陈,将学子们当白老鼠?

在过去的一甲子,教育政策的最终目标是要落实单元化的教育体系,强化一个种族、一种语文、一种文化为国民教育体系。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其他族群坚持学习本身的母语,而至我国人民有机会自由选择本身所喜欢的源流学校接受教育。

我国多元化教育已成了国家人民建国的最大优势,也给众多优秀人才能扎根本土、面向世界。政府原本的教育政策是重点发展国民学校,使它成为全民的首选学校,但是否成功?

把学子当白老鼠

历任教育部长,可以说是掌权之后就有大动作进行教改,最叫人民难接受的是相关教改,皆非由真正的教育专家学者集思广益,深入探讨各方方面面的语文、教育人文与学习环境问题,而是想到做到的教改,最终沦为朝令夕改,把学子们当白老鼠,致使学术、人文、道德一代不如一代。

国民学校不但未能成功树立其人民的首选学校,还逐渐的被国际、私立及华文国民型学校所取代,落到成为甘榜或小镇学子的“首选”。



新政府上台,学术界的知名学者马智礼博士受委为教长,大家都寄予厚望,希望他能为教育部注入一股清流,使之真正能为国家发展塑造出新一代的建国人才。

引导学生最关键

马智礼教长最特出与无关教育的是“白鞋换黑鞋”,最大的教改是“小学一至三年级免考试及不再分班”,而以学校老师的平时评估为准。

老师们如何评估学生在课业上之表现?其评估标准如何?学生们不再面对考试压力、不再为分数而读书,他们又如何调适? 家长们又如何接受没有考试下孩子的学习?

当然,最关键的是,老师们如何引导学生,在没有考试的学习环境下,求取比先前“应试教育”更佳的发挥空间与学习进度。

新教改是否会将学生当成白老鼠?最终是否又U转?行走崎岖教育路,路在何方?

反应

 

言论

由疫情催动的教育革新/林煌达

面对冠病影响,结合了互联网与智能教学的线上学习,似乎已在“老师要教好,学生要学好”的前提上,成为了人们推崇的“教育新常态”。

近几年来,随着多媒体、电脑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开始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善原有的教学方法及教育环境;然而,此种做法也间接导致了传统学校和教师的角色,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及挑战。



学校作为一个接受正规教育的场所,长期以来以传授符合国家与社会发展目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任。许多现代的学校其实是早期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并以培训工厂员工所需的工作技能为主,甚至向精英阶层传授管理政府、企业与军队的知识与学问。

如今,这种应工业需求而生的被动教学模式已显落后,也不适用于21世纪强调自主学习的大环境。因此,不论是教育结构、教学模式或学习技术,全球的教学资源及教师角色,都无可避免地面临着多样化及颠覆性的革新。

此外,身为教学的主体与中心,教师亦须在不影响教育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情况下,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善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本位的教学功能,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师生身分重叠模糊



时至今日,教育的核心已从“教”转移至“学”,课堂的目标也不再是老师的教学进度,而是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台湾著名作家严长寿曾说,我们应该从未来的眼光审视现在,而非用过去的经验框限未来。

对此,我们不难预测,今后“教师”与“学生”的身分将经常重叠,而日渐变得模糊;“学校”也将成为一个求学的地方,转型为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话虽如此,教育不应因科技的进步而变质,其传承知识、启蒙创新、立德树人的本质更不能够因为新技术的介入而被抹去。

教育不能仅着眼于现在,而是必须放眼到宏观的未来。面对新科技带来的各类冲击,有些教师是表现得不知所措,有者则固守权威,其中自然也不乏过于看重技术的更新,而漠视了人文素养的教育工作者。

有道是,培养人才靠教育,而教育成败的关键则在于教师。而今,在以“创新学习”作为新理念的教学环境中,如何高效地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以及改变现代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诚然也是教育界中的重大议题。

换个角度来看,学校、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除了可被视作推动教育改革的契机之外,或许也是某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即让一众教师重新审视往日教学方法的同时,亦能为旧的教育观注入新血、赋予新内涵,并用以栽培适应时代发展的栋梁之才。

互学新知为后代谋福祉

适逢今年我国教师节的主题为“为知识学习,塑造下一代”(Berguru Demi Ilmu, Bina Generasi Baharu),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之理,在居家抗疫期间可谓比以往更具启发性。

有鉴于此,教师应时刻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及深化对教育的理解与认知,并借此引导学生树立相应的自主学习方法、策略及观念,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互学新知,踏实地通过教育为我们的下一代谋求福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