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太多外劳让人忧/南洋社论

大马境内目前究竟有多少外劳?这个问题,难有确切答案。

根据官方数据,国内共有210万名合法外劳;而根据非正式统计,非法外劳的人数不少过400万名。



换言之,外劳的总人数已超过600万名,这个数目正逼近大马的第二大民族,即人口710万的华人;而外劳人数已远超只有230万人的印裔。

如果有关非正式估计无误,则意味着外劳将在3年后成为大马的第二大“族裔”,一个畸形社会会否因而产生,让人不得不感到担忧。

据孟加拉《每日星报》报道,马来西亚人力资源部长拿督斯里里察烈和孟加拉侨民福利与海外就业部长努鲁依丝兰,于18日已在“G2G(政府对政府)Plus”协议下,签署了一项了解备忘录,为未来3年分阶段引进150万名孟加拉外劳铺路。

星期二,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突然急转弯,宣布搁置这项决定。

姑且不论大量引入外劳的最终决定如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太过依赖外劳是否适当,始终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大马职工总会(MTUC)18日向内政部及人力资源部提呈了备忘录,抗议政府大量引进孟加拉外劳,并要求政府给予从事3D(肮脏、危险、困难)工作的本地员工合理薪金。

蓝领,尤其是3D工作,是少人问津的领域,除了肮脏、危险及困难,3D工作相对较低的工资,也是国人不愿投入这个工作领域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在日本,其国人绝不会轻视蓝领阶层,而蓝领工人也不会妄自菲薄;对于3D工作,日本人也没有抗拒之心,因为他们的薪金往往还高过白领工人。

而在大马,除非迫不得已或本身的能力有限,要不然谁愿意舍弃坐在冷气房内领取更高薪金的职业,而去接受一份低薪,且又肮脏、危险及困难的工作?

“有钱能使鬼推磨”或许不是政府鼓励国人投向蓝领或3D领域的最佳比喻,但诚如大马职工总会所提出的要求,提升3D工人的薪金和福利,肯定对大马减少依赖外劳有着一定的帮助。

从眼下的态势审视,大马对外劳已然丧失“免疫能力”,没有外劳,建筑及种植等行业将难以存活,若让这个现象无休无止地发展及延烧,实在难以想象大马在数十年后将变成一个什么国度。

政府以国人不愿投身蓝领,作为大马不得不大量引进外劳的主因,这种说辞虽说不无道理,但过多外劳所将衍生的治安及卫生等社会问题,政府早有经验,如今打算3年内引进孟加拉外劳,此举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或副作用,政府不可等闲视之。

在足以危害国家安宁的事件没发生之前,政府必须居安思危,同时,确保所有已设定防范措施按章落实,而不是形同虚设。

反应

 

财经新闻

雇联:劳动力短缺恶化 应速解除聘外劳冻结令

(吉隆坡11日讯)大马雇主联合会(MEF)主席拿督赛胡申博士指出,目前劳动力短缺的情况正在恶化并危及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存;因此,政府需要快速解除聘请新外劳申请的冻结令以缓解情况。

他说,农业和种植业面临约23万名工人的短缺,建筑业为30万,制造业为20万,服务业为10万。

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弗丁上月19日宣布,政府决定维持对新外劳申请的冻结政策至明年首季。

赛胡申提醒,如果继续冻结引进新外劳,国内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只会加剧。

“3D工作”仍难请到人

他接受《太阳报》访问时说:“想象一下,我们以前可以更换工作许可到期或选择返回自己国家的外国劳工。但现在不行了。

“虽然我们支持政府通过自动化、机械化、提升和再培训当地劳工的政策,以改善工作流程,通过加强技术和职业教育及培训和再培训,但事实仍然是,国人人并不热衷于从事肮脏、危险和困难(3D)的工作。”

他说,即使是“清洁”行业,如电子和电器,也难以吸引足够多的本地员工,更不用说涉及体力劳动和恶劣天气条件的3D工作了。

赛胡申指出,今年第三季失业率为3.2%,涉及约53万个人。

“如果国人不改变想法,无论其他领域如何改进,都无法吸引他们从事3D工作。”

他强调,外劳对国家经济的贡献显著,并援引世界银行的数据,该数据表明,外国体力或“低技能”劳工净增长10%可以将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提高多达1.1%,或1948亿令吉。

“如果没有外劳填补人力空缺,企业和国家经济将面临严峻挑战。新加坡了解这点,因此允许雇主灵活聘用外籍劳工。

免经济遭更大损害

赛胡申指出 ,大马雇主联合会支持特别开放让柔佛雇主聘请外劳解决外劳短缺问题,以缓解经济压力,推动州内GDP增长;尤其是在服务业领域,高阶工作岗位则可通过人工智能和最新技术提高竞争力。

“否则,提高工资将导致柔佛州酒店和服务业成本增加,利润空间本已缩小,这种做法难以实现。”

他认为,此时对外劳政策进行争论毫无实效。

“3D行业迫切需要劳工,我们不能等到政策制定者‘醒悟’。政府必须立即解除外劳招聘冻结令,以免国家经济遭受更大损害。”

各大领域员工短缺人数:

建筑业:30万

农业与种植业:23万

制造业:20万

服务业:10万

资料来源:雇主联合会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