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当钱蒙蔽了双眼/方城

日前,看见一位保险代理员,因为出言不逊,讥讽没买医药卡却病倒的青年是活该的新闻后,心里一直很不是味道。直觉告诉我,我们的社会是出问题了吧?为了赚钱,为了得到一己的利益,竟口出狂言,伤害别人。

无可否认,现在的社会走势就是:为将来打算。说得好听,这就是一场“未雨绸缪”,“先苦后甜”的战役;说得不好听,就是“先用未来钱”的恶习。有鉴于此,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保险计划、延伸至各种各样的服务配套,诸如洗脸、瘦身、护发等都采用“先买后用”,还提供 分期付款的便利,要顾客先付款,以后慢慢享用。就算是身后事,现代的人都会以先供期,后使用方式,为自己买生基。倘若在供期使用过程中,有任何一家公司倒闭,而服务又还没用完,那你就只能归咎于自己的运气不好,索偿路难行。



现代人喜欢享乐

这样的趋势告诉我们:现代的人喜欢享乐,供期、负债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只要现在可以较低价使用服务,就足够了。然而,这些年轻人若成了卖家,为了赚钱,只要可以说服买家买下配套,就会尽量利用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这“医药卡”姐的新闻,带出的信息,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也许还有更多个案,未被揭发。

如果大家再仔细思量,就不难发现许多年轻人都不喜欢蓝领工作,最好就是“穿西装打领带,走走看看就月入过万”的优差。于是,很多年轻人加入直销或微商行业,希望自己就是传说中的奇迹。当竞争强烈时,难免就会出现“同行相争”的情况。他们会用对自己有利的新闻去促销产品,是典型损人利己的方式。由于人们一般都会害怕看过的悲惨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就会放下心中的戒备,买下产品。所以,凡是可以对意向买家起恐吓或担心作用而买下自己的产品的新闻,他们一般不会管被利用的新闻当事者是否受伤。

总而言之,当金钱蒙蔽了一个人的双眼,我们就会罔顾道德,以伤害别人来达到 目的;甚至以救人为先的医务人员也会掉入“没钱休想动手术”的冷血做法。倘若这种思维不改善,社会群众还是“向钱看”,那么世风日下又还有什么奇怪的呢?



反应

 

言论

罚款的可行性/方城

最近,教育界纷纷扰扰,学生教师问题连连,让人不禁思考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我认为大部分源自惩罚不得当所致。

近年来,为了匡正学生,甚至是老师的不当行为,校方经常会采取罚款的方式。我不晓得这样做的成效会有多好,单在学生的抱怨声中,就听到他们说:这真的是吃人的学校,什么都要钱!我也不知道捐了多少钱买这款昂贵的发夹和袜子了!

无羞愧心难以纠正

由此可见,学生对犯错罚款这一事,并无羞愧心。没有羞愧心,偏差行为就无法获得改善。这样一味的罚款,只会让家庭富裕的学生“意气风发”,更加忽略法纪;让家庭贫困的孩子更加忧心,担心自己成为班级的霸凌对象,郁郁寡欢。

同样的,对已成年的教师实施罚款,其实也无法让教师改善行为,反而会心生怨怼!人心不在,还起嗔恨心,工作就会敷衍塞责,这是管理人的大忌。

犯错罚款适得其反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和新晋教师基本上生活环境都有异于从前,他们没有太多忧患意识,对于花钱更是舍得。这样的世代,基本上不会对罚款有什么执念,所以用罚款来纠正行为,恰恰就会适得其反,让他们更加势利,认为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大家喜欢把这责任怪罪于家长,然而,我们也别忘了,家长的观念也是学校“培育”出来进而变得根深蒂固。

据悉,在新加坡,现在违规泊车或乱丢垃圾的惩罚也从原本的罚款转换成社会服务了。在各区执行惩罚之际,各传播媒体还得全程跟随,为被罚者全程录影。这样做,其目的不外乎唤醒受罚者的羞愧心,让他们深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所有的教育,都必须始于理解与关心。人心肉做,我始终相信爱与关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

也许训导处教师认为“棒下出孝子”,毕竟训导处不是讲爱的地方,它不同于辅导处,然而在纠正偏差行为方面,我们应该依个案而个别处理,一律用同样的在惩罚,反而会起反效果,造成有些学生变本加厉、有些则因恐惧而选择轻生。这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啊!

毕竟,羞愧之心,才是让人改变的重要条件。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