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挨批高官人气升/南洋社论

去年12月份,国际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拿督阿末马斯兰发表了“打两份工兼职克服生活费飙涨”的言论,引来网民猛烈嘲讽。这一番言论令阿末马斯兰人气急升,成为2015年社交媒体最为“红火”的政治人物之一。 

社交媒体研究机构PoliTweet的调查显示,政治人物只要能以出位言论在社媒引发广泛争议,就能在社媒上广受注目! 



2015年社交媒体的政治趋势”的调查结果显示,言论引起争议的巫统领袖比其他政党领袖更受社媒关注。阿末马斯兰最受关注的排名中急升17个排名,在所有政治人物当中排在第五,在巫统政治人物的排名中更居第三名。 

阿末马斯兰于去年在内阁改组前,担任财政部副部长。他曾在推特上传一张“免消费税自家炒饭”的照片,引来大量网民冷嘲热讽,但该照片同时也获得网民关注,有数千人转载其照片。 

此外,言论引起争议的乡村及区域发展部长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在推特上也是受到关注的政治人物之一,在所有政治人物排名当中,从第50名攀升到第16名,而在党内则是上升10个排名,排在第7。 

依斯迈沙比里曾在去年发表“抵制华商”论引起争议,并且在发生刘蝶广场冲突事件后,开设被喻为“刘蝶广场2”的巫裔商家电子产品广场玛拉数码广场。 

政治人物是公众目光焦点,言行举止必须慎重,不可信口开河胡扯,即使自认有幽默感想要即兴发挥也要因地制宜,不是随时随地都能“表演”。阿末马斯兰的自诩打三份工,并夸夸其谈故作轻松的态度,只能让人民觉得这名高官不知民间疾苦,不知轻重的言语听入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百姓耳中,是充满着不屑与轻蔑讥讽的意味。难怪他要受到各方的挞伐。



马币贬值,市道低迷,加上国内政局乱象纷呈,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满肚子怨气无处发泄。官老爷这时候却故作轻松的“幽默”,非但无法引人莞尔,反是火上浇油的激怒行为。所谓因时制宜与因地制宜,大老爷不看场合随口就来,既没有达到安抚百姓情绪的效果,反而激起民众的怒火,被网民无情攻击也是自取其咎了。

在这资讯异常发达的当下,网络媒体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任何人尤其是政治人物的不当言行举止,都会成为网络肆无忌惮批判的对象,像巫统这两位部长的言论,肯定要被挂上网去猛烈鞭挞。

高官显贵有时是人民的表率,我国内阁长官一再发表不合时宜的言论,姑不论用意何在,即使出发点是善意,但不当的表达将适得其反。此外,内阁部长的言行举止也反映整个内阁团队的素质,观微可以知著,“有这样的领导层才会有这样的长官”,政府在全民心中的形象也就不言而喻了。

反应

 

言论

勿忘大马是我们祖国/黄瑞泰

1956年,作为时任教总主席的林连玉老师给《马来前锋报》的开斋节特辑写其著名的〈心理的建设〉一文,文中的为尚未建国的马来亚(后来的马来西亚)提出了两个建议,分别是共存共荣的观念以及以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的观念,这在当时可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想法,至今仍然适用。

林连玉老师所提出的这两个理念是我国华人在这个土地生活的基本信念,尤其是第三、第四代华人的出现,本地华人早已将马来西亚视为第一家乡,把马来西亚视为自己的祖国,这在过去是无人可以质疑的。

共存共荣正是多元文化的象征,华社普遍推崇多元文化理念,唯有透过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接受多元的文化传承,才能延续我国多元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这正好也是独立至今华社极力维护的基本信念。

过去巫统主导的政治环境中塑造了马来人社会团结一致的印象,华社则以一种抵抗国家意识形态的打压而团结一致的合作,如此一来华巫两个群体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而华人社会与巫裔两个社群从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存在。

只是这种以族群文化身分划分表面看起来稳固的共同体,在近年来国际局势的丕变,包括中国经济崛起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及以巴冲突在我国回教徒社群带来的冲击下,却显得脆弱不堪,华人社会对于中国崛起有不同想象与期待,巫裔社群内部对于马来人身分也有不同的讨论,改变了国内的政治版图与加剧族群间的误解。

坠入身分冲突情境

对我国华社来说,中国崛起给了很多人不同的想象与期待,甚至渴望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能够带领我国华社逃脱长久以来的的意识形态困境,只是这样的期待对自己的身分及国家认同产生不同的矛盾,使得很多人坠入另一个身分冲突的情境。

或许林连玉老师〈心理的建设〉一文所提出的概念可以作为今天华社困境的提醒。我们的第一家乡是马来西亚,当我们享受这片土地所有的好时,也该思考如何解决这片土地带给我们的挑战,而所有的解决方案都只能够往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身上找寻,而不是透过外来的力量能够解决的。

中国的崛起或许能够带给我们更大的市场与更好的经济契机,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政治、社会,甚至是文化发展在这个改变中就会变好,长久的问题就能够被解决,尤其是国内所面对的政治、族群关系的问题更不可能会因为中国因素而得到缓解。

大家还是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这片土地本来就汇集了不同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的人群。唯有通过彼此互动、磨合才能够让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和平共处。

作为移民的后代,华社应该要理解这里才是我们的祖国。中国崛起或许可以锦上添花,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马来西亚才是我们的祖国。

林连玉老师在六十八年前的呼吁,是一个超越时代和社会的见解。在整个族群与文化日益撕裂的今天,我们仍需要时刻叮咛自己勿忘共存共荣和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这两个号召,让马来西亚可以度过矛盾与分裂,走向更好地未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