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新常态下 世事已无绝对/方城

转眼间,封城封国已近70天了,各行各业也依据程序逐步恢复运作,以启动经济。

至于学校,教育部也在卫生部的建议下安排复课的标准作业程序,其中就有两项特别吸睛,一是学生不可在食堂堂食,买了食物要回班上吃;其二是学生之间必须维持一米的社交距离。这是完全颠覆封校前校规的。

首先,把食物带进课室吃,在之前根本就是会被记过,而且食物还会被没收。以前学生就常常向我抱怨说:食堂人多,又没位子坐,为何不可在课室吃?我总以许多卫生理由说服孩子们去食堂用餐。

师生得偿所愿

在新常态下,学生不可在食堂堂食,买了食物必须带进课室吃,这对之前那些抱怨的学生来说,不就叫作如愿以偿吗?如果要随机教育学生,真的可以说这就是“转机”,世上真的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啊!

第二,班级被排成一组一组,要学生以组别讨论学习的注意排列方式,常常是在老师教学时造成困扰的方式;尤其是后进生,和朋友坐在一起,很容易就分心,“讨论”很容易就变成“群聚聊天”。如果老师们不跟着指示实行,又很容易被高层批评,常让老师处于进退两难的情况。

然而,在抗疫作业程序下,学生必须保持社交距离,完全不能近距离接触了。这,算是圆了老师的心愿吗?

需要时间适应

当然,为了抗疫,这无疑是无可避免的,师生都需要时间去适应,同时也告诉我们世事无绝对这道理。之前,在班上吃东西属犯规;老师在班上不依据21世纪的上课方式排列桌椅,会被批评没有跟上21世纪的PAK教学方式;学生头发长了不剪会被记过等等的错误,在新常态下(至少这一年半载),在班吃东西没有错;在班独自一人,我行我素也不会被议论;头发长了没剪也没有错,毕竟理发店的作业程序更严格;男生就算胡须长了不剃也不要紧,因为戴着口罩看不见。

所以,举凡之前你认为不可思议的事,接下来就要习以为常了。这道理用在哪里皆准。我国的政坛上不也是如此吗?你认为不可能的事,一眨眼功夫就发生了。

人说:世上唯一不改变的就是改变。这句话说得没错,世间真的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所以,世事无绝对,只要不放弃,希望永远在明天!

反应

 

言论

罚款的可行性/方城

最近,教育界纷纷扰扰,学生教师问题连连,让人不禁思考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我认为大部分源自惩罚不得当所致。

近年来,为了匡正学生,甚至是老师的不当行为,校方经常会采取罚款的方式。我不晓得这样做的成效会有多好,单在学生的抱怨声中,就听到他们说:这真的是吃人的学校,什么都要钱!我也不知道捐了多少钱买这款昂贵的发夹和袜子了!

无羞愧心难以纠正

由此可见,学生对犯错罚款这一事,并无羞愧心。没有羞愧心,偏差行为就无法获得改善。这样一味的罚款,只会让家庭富裕的学生“意气风发”,更加忽略法纪;让家庭贫困的孩子更加忧心,担心自己成为班级的霸凌对象,郁郁寡欢。

同样的,对已成年的教师实施罚款,其实也无法让教师改善行为,反而会心生怨怼!人心不在,还起嗔恨心,工作就会敷衍塞责,这是管理人的大忌。

犯错罚款适得其反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和新晋教师基本上生活环境都有异于从前,他们没有太多忧患意识,对于花钱更是舍得。这样的世代,基本上不会对罚款有什么执念,所以用罚款来纠正行为,恰恰就会适得其反,让他们更加势利,认为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大家喜欢把这责任怪罪于家长,然而,我们也别忘了,家长的观念也是学校“培育”出来进而变得根深蒂固。

据悉,在新加坡,现在违规泊车或乱丢垃圾的惩罚也从原本的罚款转换成社会服务了。在各区执行惩罚之际,各传播媒体还得全程跟随,为被罚者全程录影。这样做,其目的不外乎唤醒受罚者的羞愧心,让他们深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所有的教育,都必须始于理解与关心。人心肉做,我始终相信爱与关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

也许训导处教师认为“棒下出孝子”,毕竟训导处不是讲爱的地方,它不同于辅导处,然而在纠正偏差行为方面,我们应该依个案而个别处理,一律用同样的在惩罚,反而会起反效果,造成有些学生变本加厉、有些则因恐惧而选择轻生。这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啊!

毕竟,羞愧之心,才是让人改变的重要条件。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