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梦中的绿色变形人/章龙炎

人类对自己了解的事物,大致可采取几种应对方式。一是去了解;二是一味抗拒,以恐惧取代了解;三则在远古时代,将之神秘化。在现代民主社会,将之政治化,让那些不想了解,却不要让人觉得自己不了解的人,可以感觉到有着神秘的“人民力量”。其四,抱着既来之则安之,事不关己的心态。



稀土就是这种少人了解的事物。但总的来说,提炼稀土产生废料,会不会产生高辐射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及生命,是个关键问题。我们华裔同胞大多会以整体数理好感到自豪;照理,咱们应该对新事物充分了解才对,展示华裔的理性及开放性——不动辄排斥新事物。

可是,结果如何?稀土废料的辐射被政治化,很多人想也不想就把2011年3月在日本福岛发生核电厂爆炸的辐射与稀土废料的辐射相提并论。有的更夸张,声称因为有莱纳斯,马来西亚很快就会出现“变种人”。有一点物理常识的都知道,这太无理取闹了!

可是华社各个阶层人士,从环保分子到出家人,很多都站出来反对莱纳斯。最震动人心的是“阻止莱纳斯,拯救马来西亚”,还有“绿色盛会”主席黄德(现任文冬区国会议员)发起的“百里苦行反公害”等“社会运动”。黄德曾在2013年大选时,在一项记者会上扬言如果大选后莱纳斯不关闭,他会亲手烧厂。后来他为此话道歉,但他让大家知道他坚定反稀土提炼,他相信他真的有确凿证据证明稀土提炼的过程和产生的废料是遗祸几代人的公害。

换政府对辐射有免疫力

上个月底,政府批准延长澳洲稀土矿业公司莱纳斯废料储存准证。能源、工艺、科学、气候变化及环境部发表文告,这是有条件的延长而且期限是到明年2月15日。同时,政府早前也成立了评估莱纳斯稀土厂委员会,并在审查所有讯息,包括报告和有关人士的看法,并准备报告向内阁推介。这个延长期是要让内阁有时间考虑该委员会的建议。



这宣布就让我感到奇怪了。为什么政府那么不给脸黄德?难道政府不相信黄德几年前对莱纳斯的“判决”吗?不能把他所言当作是关闭莱纳斯的唯一凭据吗?现在还设委员会审查,不是多此一举吗?或者更直接的说,难道政府当面告诉黄德及其支持者:你们骗人,你们口中的证据算什么证据?骗骗乡民还可以。骗政府,没门!

按民众特别是华裔几年来对莱纳斯所做的“判决”,关闭莱纳斯是刻不容缓之事。他们之前很光荣的公告天下他们跟其他人不一样,为了下一代、下下一代走上街头,投入社会运动。他们太让人感动了。可是,对同一个他们眼中“祸国殃民”的课题,他们现在是出奇的静,不担心绿色变形人在马来西亚出现了。或者他们认为换了政府,大家对辐射都奇迹般的有免疫能力了。

反应

 

言论

今有华教默士/章龙炎

混淆视听这一招,搞政治的人士即便不精,也要懂得常常用,用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很多时候,民众是非常容易被混淆的。

说明白一点,混淆本身是一种说服。先混淆自己,再混淆别人就更有说服力了。

不信的话,让我以行动党霹雳州金宝区国会议员张哲敏最近在国会的讲话来证明。

张哲敏针对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与其他党内领袖,屡屡挑起10+6华小建校与迁校课题,声称马华与行动党一同在团结政府之内,应一齐为华教事业作出贡献,不要因为没有官做,在那边扯后腿。

张议员的意思明显(如果不明显那他非常可能自己混淆)是,两党同样在政府里就要保持沉默(默默耕耘乎?),因为沉默象征着两党都为华教事业做出贡献。沉默的反面是出声,魏家祥出声,就是扯后腿。

原来静静能够为华教事业做出贡献,追问10+6华小建校与迁校的进展是扯后腿。张哲敏根本就不信这一套。要不然的话,他应该这么说:你马华那么厉害,就让你做啰(反正都同在团结政府里),我们火箭为了一齐贡献华教,保持沉默。我们绝对不会像魏家祥一样扯后腿(出声)。

马华没代表在政府

还有,马华与行动党都在团结政府,其实只说对了不到一半。马华没有代表在政府,怎能说是与火箭同在一个政府?国会并不等于政府,魏家祥以人民代议士身份发言,名正言顺。张哲敏不是不懂,但是为了混淆视听而抨击马华,是要把民众当傻瓜——反正混淆视听在这群人中很有说服力。

至于张哲敏引述部分例子(柔佛培才华小与雪州培民华小分别在今明年开课,李莱生华小的土地问题,政府目前正与州政府接洽,郭鹤尧华小,建校委员会9月刚提交新的图册),来指控魏家祥与一众马华领袖勿再误导大众,称10+6计划已消失不见,很可笑。

10+ 6计划有几所学校已经建好启用,马华一众领袖有可能说这计划“消失不见”了吗?

张哲敏不敢悉数列出所有学校的最新进展“以正视听”,封住马华领袖的口,反而采用混淆视听的手法,是欲盖弥彰。例如,他说“我们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短短两年内有了很大的成就”,还说团结政府上台以来,教育部部长法迪娜与两任副教长林慧英及黄家和,一直都在努力完成10+6计划。

如果成就很大,那是华社喜闻乐见的新闻,为何不是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本人甚至是火箭秘书长陆兆福郑重其事地出来宣布,而是个同党的国会议员当“代言人”出来回应?

答案就在:混淆是一种说服手法,在马来西亚华社尤其如此。你看看,国阵时代喊得越大声对华教贡献越大;在希盟时代,只是出声追问就是扯后腿,静静才是为华教作出贡献。后者说服力特强,前者已经落伍。所以昔有华教斗士,今有华教默士(沉默之士)。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