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比赛前讲清楚/陈福顺

一名参加在布城举办全国学校西洋象棋比赛的12岁女生,比赛总监认为她的裙子太短,因此在第一环节比赛后要求她更换裙子,导致这名参赛的12岁女生愤而退出比赛。



整个事件是由面子书贴文,因此受到广传而引发各界人士的关注,尤其政党妇女领袖更是广泛议论,她们认为这样的做法对这名少女很不公平。

柔佛州二王子东姑依德利斯也在社交网站表示,不能因为一名女性的穿着与回教教义不符,就认为对方的精神比较低级,“如果你这样想,表示你比他更低级。”

自愿退赛并非强迫

针对这起事件,主办当局大马西洋联合会表示,根据西洋棋比赛主办单位说法,主办单位并没有强迫这名12岁女生退赛,而是该女生自己选择退出比赛。

讲起来,所谓国有国法,比赛也有比赛的规则,主办当局有权按照赛场情况,制定衣着规范,这是主办当局的权力,但必须在比赛前讲清讲楚,才符合规矩。



不管这名参赛的少女是不是被强迫退赛,或者是自动退赛,如果女子西洋象棋锦標赛穿著有规范的话,而参赛者又没有遵照,那就是参赛者的不对。

如果主办单位事先没有制定穿著指南,就不应该在比赛已经开始了,突然间半路提出换裙要求,以免引起参赛者的情绪与不满。

盼当局向公众解释

其实这名少女穿的裙子并不短,而且裙长至膝盖,看不出有一丝暴露,应该是很得体,这样的裙子都认有问题,必定对当事人产生负面的影响。

我们从网上看到这名少女所穿裙子,都不禁要问,不知是根据什么标准认为这名少女的裙子有问题,希望有关当局向公众解释,以免引起更大的误会。

我希望主办当局制定衣着规范不要太过严格,如果这样的裙子有问题,女子壁球赛、女子网球赛及女子羽球赛所穿的裙子,岂不是更需要换?

反应

 

言论

勿忘大马是我们祖国/黄瑞泰

1956年,作为时任教总主席的林连玉老师给《马来前锋报》的开斋节特辑写其著名的〈心理的建设〉一文,文中的为尚未建国的马来亚(后来的马来西亚)提出了两个建议,分别是共存共荣的观念以及以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的观念,这在当时可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想法,至今仍然适用。

林连玉老师所提出的这两个理念是我国华人在这个土地生活的基本信念,尤其是第三、第四代华人的出现,本地华人早已将马来西亚视为第一家乡,把马来西亚视为自己的祖国,这在过去是无人可以质疑的。

共存共荣正是多元文化的象征,华社普遍推崇多元文化理念,唯有透过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接受多元的文化传承,才能延续我国多元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这正好也是独立至今华社极力维护的基本信念。

过去巫统主导的政治环境中塑造了马来人社会团结一致的印象,华社则以一种抵抗国家意识形态的打压而团结一致的合作,如此一来华巫两个群体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而华人社会与巫裔两个社群从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存在。

只是这种以族群文化身分划分表面看起来稳固的共同体,在近年来国际局势的丕变,包括中国经济崛起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及以巴冲突在我国回教徒社群带来的冲击下,却显得脆弱不堪,华人社会对于中国崛起有不同想象与期待,巫裔社群内部对于马来人身分也有不同的讨论,改变了国内的政治版图与加剧族群间的误解。

坠入身分冲突情境

对我国华社来说,中国崛起给了很多人不同的想象与期待,甚至渴望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能够带领我国华社逃脱长久以来的的意识形态困境,只是这样的期待对自己的身分及国家认同产生不同的矛盾,使得很多人坠入另一个身分冲突的情境。

或许林连玉老师〈心理的建设〉一文所提出的概念可以作为今天华社困境的提醒。我们的第一家乡是马来西亚,当我们享受这片土地所有的好时,也该思考如何解决这片土地带给我们的挑战,而所有的解决方案都只能够往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身上找寻,而不是透过外来的力量能够解决的。

中国的崛起或许能够带给我们更大的市场与更好的经济契机,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政治、社会,甚至是文化发展在这个改变中就会变好,长久的问题就能够被解决,尤其是国内所面对的政治、族群关系的问题更不可能会因为中国因素而得到缓解。

大家还是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这片土地本来就汇集了不同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的人群。唯有通过彼此互动、磨合才能够让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和平共处。

作为移民的后代,华社应该要理解这里才是我们的祖国。中国崛起或许可以锦上添花,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马来西亚才是我们的祖国。

林连玉老师在六十八年前的呼吁,是一个超越时代和社会的见解。在整个族群与文化日益撕裂的今天,我们仍需要时刻叮咛自己勿忘共存共荣和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这两个号召,让马来西亚可以度过矛盾与分裂,走向更好地未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