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潜在的价格与成本压力/李兴裕

物价上涨及经商成本扬升,依然是一项挥之不去的困扰。消费者及家家户户必须与通货膨胀及生活成本高企不下抗衡,中小型企业家们则在竞争加剧之际,还需在偏高的经商成本下挣扎求存。有关经商成本不仅是工资与租金,也和遵守条例及商业条规有关。

过去几年,通胀压力与预期,以及成本不断扬升的压力,可归咎于补贴合理化措施,这导致烟草、白糖及国内燃油等出现一系列的涨风。此外,消费税实行后的连锁效应、食品通货膨胀、最低薪金调高、令吉汇率疲弱,以及其他直接与间接的相关成本,造成物价与服务收费,连同生产原料成本一起扬升。



交通成本涨幅最大

过去3年,即2015至2017年的3年内,反映通货膨胀的消费人物价指标整体扬升了5.3%。其中,交通成本的涨幅最大,上涨了10.8%,接着依序为食品与非酒精类饮料(涨7.6%)、健康服务(4.7%)、餐馆与酒店(4.5%)及房屋与能源(4.3%)。

尽管与2015及16年个别按年增长2.1%相比,消费人物价指数去年显著扬升3.7%,但大马消费者普遍不认同,这个指数是衡量一般物价涨幅的良好指标。

一般家庭在物品与服务上的花费,与消费人物价指数内主要指数的一般价格变化失衡,继续让人质疑。



尽管整体通胀率不会反映个人的生活成本,但物价的涨幅凌驾工资及毛收入增幅,吞噬了国人的购买力,因此可支配收入相应减少。大马家庭购买同样的物品与服务,必须花费更多金钱,甚至是在生活成本扬升,导致手头预算紧缩下,被迫削减其他开销。

生活成本扬升已对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家庭带来巨大冲击,尽管政府每年派发援助金,协助纾缓一些压力。许多家庭及消费者依然手头紧缩及举债偏高。马来西亚家庭债务依然偏高,尽管家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从2015年杪的89.1%,于去年9月杪下跌至84.6%,但仍是一个偏高的水平。

基于40%低收入家庭(B40)及40%中等收入家庭(M40)的净收入分别从2014年的54令吉及365令吉进一步扩大,他们的工作、收入、开销出现任何意想不到的逆转,或是物价的走高,或将影响他们的资产与负债,并打击消费与开销。

过去几年不断贬值的马币,终于去年扬眉吐气,兑美元汇率全年大幅回升10.8%,一洗之前连续4年(2013-16年)合共贬值31.8%的颓势。基于通胀风险升高,目前关键的问题是,令吉若持续升势,会否打击一些成本推高因素带来的影响,以及会否为消费者带来成本节省。

国家银行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令吉每升值10%,消费人物价只会下跌0.05至0.15%,尽管令吉升值降低了进口成本,但生产商未必会把所省下的成本完全转移给消费者。

我们欢迎政府成立国家生活成本行动理事会,以解决与生活成本相关的各项课题。该理事会聚焦于房屋、交通、公用事业及饮食这4大领域,进一步探讨如何从整个供应链及分销渠道,研究从生产商开始,整个程序从价格架构、成本及供需因素等的变动。

国内商家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过去几年一直面对营运成本扬升的冲击,如今在今明两年,他们又得咬紧牙关,面对新一轮的各种挑战,这包括雇主强制承诺(Employer Mandatory Commitment,简称EMC)的实行,它阐明雇主需为外劳缴纳人头税,以及就业保险计划(Employment Insurance System,简称EIS),它规定雇主需为员工缴纳相等于员工月薪0.2%的保费,作为雇员被裁退期间的收入保障、工业用途气体价格扬升、最低薪金可能在今年中检讨和调整,以及明年实行外劳人头税新架构。

营运成本扬升及新条规的合规成本,正吞噬商家们的利润;同时,整体营运环境依然面对经济与商业环境充满挑战,以及行业竞争激烈的负面影响。

零售业受电商威胁

尽管去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胜于预期,但对商业的正面影响并不均匀。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商家,尤其是零售业者,则面临电子商务与网购的威胁。

大型企业与大商家们面对通胀与营运成本扬升冲击的应对工作,会比中小企业来得好。我们已看到一些制造商正酝酿涨价,并归咎于能源与原料成本扬升,推高了营运成本。

许多面临经济环境趋软、需求下滑及竞争加剧的小型企业家,则在为了保持市场分额及避免现有客户群流失下,对是否涨价犹豫不决。

小型及中型商家的议价能力较弱,而且也受制于转换供应商的能力有限。如果利润被吞噬,小型商家吸纳额外成本的能力或许有限,因此通过小幅度涨价,以将额外成本转嫁予消费者与零售商,似乎已是无可避免的事。

反应

 

名家专栏

延迟退休不受欢迎但有必要/股悦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生活成本不断的高涨,延长退休年龄再次成为国会讨论的重点议题。

与此同时,会员是否拥有足够的退休金,也让公积金局在近期推介适足退休收入框架,并将逐步提高最低基本储蓄目标。

就在早前,有一名议员在国会上询问,政府是否有计划将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而财政部则表态需经过全面评估。

尽管我国已从之前的最低退休年龄,从55岁提高到60岁,但部分国人依然面临退休储蓄不足的问题。

根据公积金局的数据显示,只有36%的55岁活跃会员,达到至少24万令吉的基本储蓄目标。

这也意味着,其余64%的55岁活跃会员,他们的基本储蓄是少过24万令吉,那该如何维持退休生活呢?

显然的,在过去几年来的通胀压力,24万令吉的基本储蓄目标捉襟见肘,已经难以应付未来十多二十年,甚至是更长久的退休生活。

而一项调查也显示,将近一半(47%)的受访者,只是依赖单一的公积金储蓄来应付晚年的生活开销。

同时,有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则是通过继续工作的方式,来维持生活水平和提高储蓄。

为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延长退休年龄虽是不受打工一族欢迎的决定,但这何尝不是一个解决方法之一。

随着平均寿命的提高,退休金的支出周期越来越长,延迟退休可让会员拥有更多时间积累储蓄,并享受更长的复利增长。

另一方面,公积金局也宣布新的基本储蓄目标,即从现有的24万令吉,渐渐地提高到39万令吉。

为实现平稳过渡,基本储蓄目标将从2026年提高到29万令吉,随后逐年再上调至34万和39万令吉(以60岁为准)。

也就是说,在2028年时,已达60岁的活跃会员,最低基本储蓄目标为39万令吉。

更新退休收入框架

不仅如此,公积金局更是推介适足退休收入框架,此框架鼓励为期20年的每月提款,也与平均预期寿命相符,并分成三个层次,即:

(一)基本储蓄:

目标为39万令吉,只能满足基本退休需求,在退休后的第一年开始每月提款1625令吉,逐年增加到第20年的每月4434令吉。

(二)适足储蓄:

目标为65万令吉,提供合理的退休生活标准;在退休后的第一年开始每月提款2708令吉,逐年增加到第20年的每月7389令吉。

(三)增强储蓄:

目标为130万令吉,支持更高质量的生活,提供更大的财务保障和独立性;在退休后的第一年开始每月提款5417令吉,逐年增加到第20年的每月1万4779令吉。

此新框架不仅设下更高的基本储蓄目标,还引入了动态调整的提款方式,与通货膨胀和实际生活成本更加契合。

此举有助于确保会员拥有更体面、充足的退休生活保障。然而,大家也需尽早规划和储蓄,通过增加储蓄和投资私人退休计划(PRS)等,以实现更高质量的退休生活。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