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独中毕业生有饮水思源?/江振鸿

槟城锺灵校友会、威省锺灵校友会、北海锺灵家教协会及槟城锺灵家教协会在锺灵欢庆百年校庆之际共同退出董事会。据悉此风波与部分校友不满锺灵发展大蓝图计划有关,因为此大蓝图包含了锺灵独中的发展,但主要的捐款都是由国中校友所捐献。一些校友也趁机质疑独中毕业生多年来对母校锺灵独中的捐款数额。

且不论此风波的谁是谁非,但这些学长(我也毕业自锺灵国中)的不满和质疑却进入了我心坎中。



其实近年来陷于内斗的董总及有关方面对政府承认统考文凭的高度炒作,令华社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独中课题身上,而忽略了也是属于华教一环的华小和国民型华文中学,造成了我对独中不无好感。

我还记得多年前一名董总领袖呼吁华裔家长把孩子送进独中就读以便传承华人文化及华文教育。

然而以下几个例子却显示了华人重要的文化之一即饮水思源,似乎没有很好的被传承下去。

严重依赖华社捐款

首先,以我母校锺灵国中为例,母校虽属于半津学校却不获得政府全面的拨款,因此多年来学校的发展主要都靠广大的校友捐献支持。



独中虽然不获得政府的一分一毫拨款,然而多年来也有不少毕业生。而这些毕业自董总口中所谓拥有世界级学术水准,並获得世界许多著名大学承认的独中的毕业生,想必很多都已是在社会事业有所成的成功人士,但为何至今独中却依然严重依赖华社的捐款?这些成功人士毕业生对母校独中的捐献情况如何?

何况不少独中生因统考文凭不被承认而被迫留学海外,进而在那边发展就业。以新加坡为例,目前以一元新币对换三零吉的对换率,这些在新加坡发展赚新币的独中毕业生捐助母校何止事半功倍?何必让国内受马币贬值之苦的华社父老负担以致百上加斤?

第二,为了解决华校尤其是独中的学生来源地华小华文师资问题,教育部几年前,也开放了华文组学额予有心献身教育的独中毕业生,却获得独中生的冷淡反应。甚至连独中的师资来源都靠国中生支撑。独中毕业生对华校的饮水思源,且留看官自行评估吧。

海外留学不再回国

此外,不少独中毕业生在海外留学发展就业后也不回国,並放弃了投票权和国籍。当然人向往更好的生活及发展环境无可厚非,但何必连投票权和国籍也放弃,加剧了我国华裔人口比例的进一步下滑,进而影响了留在国内长期资助独中的华社父老的权益?也増加了华社及一些华团对我们这些因“学术水准低下”而出不了海外发展的国中毕业生的提高生育率要求的压力?

而放弃祖国国籍的他们也恐怕把在国外赚到的钱汇回祖国投资置业的兴趣也没有吧。

在我国工作的外劳尚且不会忘本地把赚到的钱大量汇回祖国;饱读圣贤书和作为董总口中中华文化传承者的独中毕业生的饮水思源精神,似乎不如这些属于劳工阶级的外劳。

最后,基于我这个国民型华文中学毕业生传承不了伟大的中华文化及和华文教育,因此这篇文章是用谷歌翻译器写出来的,语法不通,敬请见谅。

反应

 

言论

该如何分配遗产/江振鸿

股神巴菲特日前公布其遗产分配计划,引起热议。

遗产分配计划,其实考验着老人家的智慧。

因为华人往往讲究以和为贵,我们老祖宗更是留下“家和万事兴”这一句话,希望家族子孙后代一团和气。

但是殊不知,不少老人家的遗产分配计划,却是往往造成了其子孙关系决裂的根源。

怎么分都会有不满

首先,就是所谓传子不传女的旧思想,尤其是女儿平时虽然照顾在旁,遗产却由平时对父母不闻不问的儿子占了大部分,或是偏袒于一些孩子,遗产分配不公,不能令所有孩子们信服,肯定令这些兄弟姐妹们心生芥蒂。

但是,就算遗产平分予所有孩子看似公平,却是不平等,往往也会令一些孩子心生不满。

我身边就有数个例子,即大哥或大姐因为早年家贫,为了帮补家用,早早得辍学出来工作,把受教育的机会和资源让给了其年幼的弟妹。

这些大哥大姐因为教育水平不高,日后的经济条件往往不及其有机会受高深教育的弟妹们。

一旦日后父母逝去,遗产例如祖屋或祖地变卖,如果公平分配,是否对于这些当年被“牺牲”的大哥或大姐公正呢?

当然,现代家庭,经济物质丰裕,加上少子化,每个孩子都获得了相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日后父母的遗产如果公平分配,则不成问题。

此外,也有种情况,即投身于家族生意的孩子,自认为对于家族生意贡献良多,而动了独占生意的念头,不愿其他兄弟姐妹获得一杯羹。

这其实也是源自于家族生意构造及模式的不完善。

如果家族生意的股权分配如上市公司般完善,每名兄弟姐妹都获得平等的股权,有在家族公司任职的兄弟姐妹,则可获得如其他职员的薪酬和福利,还会引起这些不必要的争议吗?

就如身为打工一族的您,为雇主赚钱打拼,乃天公地义,因为您是有获得雇主的薪酬。

最后,如果太早分配遗产,也许会造成下一代的坐享其成,不思进取,且挥霍无度,短期内把遗产败光。

例如,一名年方二十多岁、人生历练有限的年轻人是否有足够的理财知识及经验去“驾驭”这笔财富呢?

富人重视孩子教育

所以,除了遗留财富,教育同样重要。那些成功的富人企业家,都非常注重其下一代的教育和培训。

因此,那些上市公司的富二三代往往不是如电影中所描述般败坏家业的纨绔子弟,反而在教育及父辈人脉资源加持下,成了第一代创办人的得力助手及接班人,就算不能把家业发扬光大,至少还能做个称职的守业者。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