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美联储是特朗普最大威胁(上篇)/潘兴才

美国总统特朗普10月16日声称,联邦储备银行(美联储)调升利率是对他作最大的威胁。

之前,他曾将道琼斯股市指数一连两天暴跌约1400点归咎于美联储升息,指责它已失控和发疯了!



为什么美联储会成为特朗普总统的最大威胁?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分析几乎都没有一言中的,而提供比较准确的答案一一不断加息对于背负日益加重的超级巨额国债的美国是将之陷于死亡旋涡。

特朗普一上任美国总统,就面对着21多兆美元的国债。他似乎视之而不见,反而变本加厉,而施行节源开流的财政政策,即削减1万多亿美元的税收(节源),并且搁置债务上限,而任让开支失控(开流)。

据刚公布的统计,2018年截至9月30日财年赤字高达7790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增长1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创下2012财年以来的新高。

每年增债1万亿美元

如果节源(减税)在2019财年不能增加税收(开源)而继续开流不断,预算财政赤字必将大增约1万多亿美元,连同上一财年赤字7790亿美元,则两年赤字总额会达至约2万亿美元,换言之,美国国库署必须即时发售首批约1万亿美元的新国债。因此,国债已进入每年以1万亿美元速度增长的阶段。新债迭旧债,越迭越高。国债总额累积至23万亿美元,已是指日可待。



另一方面,美联储又同时实行一箭三雕的量化紧缩政策,亦即所谓的资产负债表正常化,将4万多亿美元的资产缩减至正常水平,以便它在发生下一波经济衰退或萧条或危机时有能力重施量化宽松政策予以挽救。

以商业银行所遵守的最低8%资本适足比率的标准耒计量,在未缩表前美联储的资本适足比率已低过1%,远远低过2008年倒闭的雷曼兄弟银行。它完全丧失了再印钞票的功能,可谓早已破产了。

美联储升息实为自救

不过,它已预先声明:它将分期调升利率和抛售(缩减)资产中占最大额的国债和其他债券,从而收紧流动性(银根)的供应,使美元坚强起来,吸引海外资金纷纷兑换为美元而涌入美国(流入美元银行体系)。这样既可抗压通货膨胀(以2%通胀率为目标),且可有利于按时间表抛售资产,因为市场流动性充沛。

目前通胀率已达约2.2%。随着特朗普对美国广大的中下层消费者生活必需的中国制造的消费用品征抽关税,通胀率在近期内必将再上升。

美联储预期将会在今年底再次升利率0.25%,而至2.25%至2.75%区间,然后按照时间表再继续调升利率。

利率调升后,国债收益率必将上升至通胀率以上之水平,但它的市值将下降或价格更便宜。作为独立的私有中央银行,美联储升息实为自救而不致沦为泥菩萨,因而胆敢与特朗普总统掌控的联邦政府竞争或抗衡。

你我竞相卖国债,再加上外国也趁机减持美债,造成美国国债供过于求,市价越走越低。

二季度GDP被灌水1万亿美元,此外,美联储为了给不断的升息造势,同时也为了好让特郎普用以吹嘘经济强劲复苏的政治功绩,通过调整过去90年(1929至2018年首季)通胀率,将2018年二季度实际GDP增长率全面更新至4.10%。

据(被主流媒体封杀的)美国经济分析局报告,这个威猛增长率是将这90年期间的通胀率调低后而予以调整,灌水了约1万亿美元。

在2012—2017年期间,美国居民所支付的物价变化的平均比率,有如国内物价指数所衡量一样,是比过去所公布的估计减少了1.2%或0.1%。

经济家们预言:即将公布的三季度GDP增长率将在3%之下,或只有二季度的一半左右,从而揭穿经济繁荣的假象。

反应

 

财经新闻

通胀符合预期 美联储下周降息在望

(华盛顿12日讯)美国消费者价格上个月一如所料稳步攀升,加强了市场对美联储下周会继续降息的预期。

劳工统计局周三发布的数据显示,剔除食品和能源成本的所谓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连续第四个月上涨0.3%。该指标同比攀升了3.3%。

经济学家们认为,核心通胀比包含经常波动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在内的整体CPI更能反映基础通胀趋势。整体CPI环比上升0.3%,同比涨幅则为2.7%。

标普500指数开盘走高,美国国债收益率在CPI数据发布后下跌。

作为近年来最持久的通胀来源之一,住房成本较前月降温,但仍占到整体涨幅的近40%。

“特别考虑到住房类别的放缓,这会让美联储在12月降息25个基点和2025年继续下调时非常放心,”花旗集团经济学家维罗妮卡·克拉克和安德鲁·霍伦霍斯特在一份研报中说。

虽然价格压力已经从疫情后复苏时期的峰值消退,但最近的抗通胀进展趋于平稳,促使美联储一些官员主张未来以更加循序渐进的步伐降息。

当天的CPI报告显示,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商品成本上涨0.3%,创下2023年5月以来的最大升幅。究其原因,居民家具和服装价格上涨。该类别在过去一年半一直是通胀下降的主要推动因素。

酒店住宿价格创下两年来最大涨幅,汽车价格也加速上扬,可能反映了两次飓风过后需求的短暂提振。

杂货价格攀升0.5%,创下去年初以来的最大涨幅。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