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老师的向心力去了哪儿?/方城

新学年已过了数个星期,学校一再交代的不外是做好报告、以备检查之类的提醒兼恐吓句子。

一大堆的指令中,我没有听见任何一句有关激励老师以学生为本,尽力育人的句子。一堆待填的表格、一叠待做的档案收藏,还有提升学生成绩的方式。才刚开学,老师们就已心力交瘁,听得好累了。



我明白身居高职者也身不由己,但是执行任务时,不会将心比心,不懂体恤老师也有家庭孩子要顾,一味要求老师奉献,甚至还说这样的贡献是让世人尊敬的因由。我不敢苟同。

当今社会各阶层对老师的敬重有多少,是人尽皆知的。越来越多老师选择离开,学校永远不够老师,学生顽劣不认真,几乎已经到了沸腾的状况了。我们难道还不能明白个中原因?还需要多多逼迫老师吗?

在小组会议中,一如往年,因为有许多学术小组要老师分担工作,负责带领学生出外参赛。由于没有人愿意做,于是主任决定用抽签的方式来定夺。你的命运,就交给你抽到的一张纸条!如果抽到你不擅长的方面,他们会安慰说:不要紧,学了就会。明年会换人的。

逼迫方式种下祸根

诚然,每一样事物都是学了就会,但若每一年都这样以抽签方式换人,恐怕老师的工作意愿不会高,大概就会抱着:“你要什么,我就做给你罢了”的消极态度来过日子。于是,就会出现一种局面:工作素质不会提升,但是绝对会完成给你的氛围!



我一直认为:要办好教育,最重要资源及关键是老师。如果老师有向心力,愿意付出,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有句老话说:心之所向,故不知路之远近。在任何机构,只要成员有向心力,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如果大家的心四分五裂,有再好的计划也是枉然。可悲的是,我们得问:今天老师的向心力去哪儿了?

现在,办教育要沦落至用惩罚或抽签机制来逼老师们就范,这是何等可悲的事啊!在位者因为自己的逼迫方式奏效,完成了任务而沾沾自喜,殊不知祸根已种下,受害的只是孩子而已啊!试想:如果老师做任何事已心不甘情不愿,在育人的时候还会传达正能量吗?学生在处理事务时,会认真对待?还是敷衍其事?

我们必须知道,未来的执政者、掌权者就是今天我们为了完成工作而对他们敷衍塞责的那一批人。当新生代都如此时,他们有任何举措的不当,今天的育人者都得负上一些责任的。

因为这样,我们才会说,教育是千秋大业,不可以与其他领域相提并论,因为它的影响深远啊!

反应

 

言论

罚款的可行性/方城

最近,教育界纷纷扰扰,学生教师问题连连,让人不禁思考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我认为大部分源自惩罚不得当所致。

近年来,为了匡正学生,甚至是老师的不当行为,校方经常会采取罚款的方式。我不晓得这样做的成效会有多好,单在学生的抱怨声中,就听到他们说:这真的是吃人的学校,什么都要钱!我也不知道捐了多少钱买这款昂贵的发夹和袜子了!

无羞愧心难以纠正

由此可见,学生对犯错罚款这一事,并无羞愧心。没有羞愧心,偏差行为就无法获得改善。这样一味的罚款,只会让家庭富裕的学生“意气风发”,更加忽略法纪;让家庭贫困的孩子更加忧心,担心自己成为班级的霸凌对象,郁郁寡欢。

同样的,对已成年的教师实施罚款,其实也无法让教师改善行为,反而会心生怨怼!人心不在,还起嗔恨心,工作就会敷衍塞责,这是管理人的大忌。

犯错罚款适得其反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和新晋教师基本上生活环境都有异于从前,他们没有太多忧患意识,对于花钱更是舍得。这样的世代,基本上不会对罚款有什么执念,所以用罚款来纠正行为,恰恰就会适得其反,让他们更加势利,认为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大家喜欢把这责任怪罪于家长,然而,我们也别忘了,家长的观念也是学校“培育”出来进而变得根深蒂固。

据悉,在新加坡,现在违规泊车或乱丢垃圾的惩罚也从原本的罚款转换成社会服务了。在各区执行惩罚之际,各传播媒体还得全程跟随,为被罚者全程录影。这样做,其目的不外乎唤醒受罚者的羞愧心,让他们深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所有的教育,都必须始于理解与关心。人心肉做,我始终相信爱与关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

也许训导处教师认为“棒下出孝子”,毕竟训导处不是讲爱的地方,它不同于辅导处,然而在纠正偏差行为方面,我们应该依个案而个别处理,一律用同样的在惩罚,反而会起反效果,造成有些学生变本加厉、有些则因恐惧而选择轻生。这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啊!

毕竟,羞愧之心,才是让人改变的重要条件。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