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距离冲破种族藩篱尚远/东之盈

巫统成立于1946年,当时拿督翁惹化领导大概5年,对当时的社会坚持马来人本位主义感到厌恶,于是建议把巫统改成马来亚民族统一机构,结果在1951年8月26日被促离开巫统。之后他就成立了马来亚独立党,不久因为没有获得马来人支持也寿终正寝。

1954年2月拿督翁惹化号召各族人民成立马来亚国家党,并积极参与1959年的大选,结果只取得一席国会议席。1962年,拿督翁逝世,马来亚国家党就开始变得没落,从此在大马政坛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拿督翁惹化是提倡超越种族政坛的第一人,但当时的马来人都很坚持马来人主义大过一切,于是多元种族政党在当时是很难生存的。接下来就是民主行动党提倡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林吉祥到处宣扬促进马来西亚人的精神,但都无功而返。虽然是明言代表各族人民,可是只能够立足于华裔占多数的议席。

最近财政部长林冠英强调自己是以马来西亚人自居,而不是因为他是华人而被委为财政部长。前朝来自沙巴州的教育部副教长叶娟呈也强调她以马来西亚人自居,于是在任时对于华校的问题都没有给予特别的关注。

选贤与能国家才能进步

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在委任林冠英当财政部长,接下来举荐汤米担任总检察长,就是一种突破种族藩篱的动作,是值得赞扬的。如果国家领导人能够选贤与能,不以种族作为遴选条件,那么国家朝向开放进步才有望。



敦马放弃以前那种种族主义的形态来第二次管理国家,反而以绩效作为委派国家重要职位的举措,使许多人对敦马都表示赞赏。这种冲破种族藩篱是一种尝试,虽然还不是广泛的使种族象征淡化,但至少国家领导人已有了很大的改变。

以前土著团结党慕尤丁强调马来人为先,马来西亚人为后,但自从土团党加盟希盟之后,这位土团党的领袖就没有再强调自己以马来人为先了。土团党以土著为主,当时成立的目的就是要对垒巫统,如今巫统的单元种族形象受创,政党如果继续强调单元性质,就很不合时宜。

土团党应该像人民公正党及国家诚信党一样,能够吸收非马来人一起参与奋斗,不以种族性质来赢取人民的支持,才能显出希盟是属于各种族人民所信赖的阵线。

申请表格除掉种族栏

促进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口号是时候发挥得淋漓尽致,政府就须从任何申请表格中除掉种族栏。马来西亚人不须再强调自己是什么种族,学校就起带头作用,摈弃以种族思想来教导学生。新的历史将记载马来西亚正进入新的纪元,可就是一些政治人物不会因此罢休,让马来西亚人拥有了新希望。如果大马社会能够以绩效来处理新生代的教育及工作问题,那么这才是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终于诞生了。

单元性政党像马华公会及国大党,对于推动种族和谐也扮演了他们的角色,但他们面对人民铲除贪婪腐败的运动中被淘汰了。当冲破种族藩篱的理想正在酝酿中,这些政党就显得毫无立足之地。除了突破重围,就只好俯就民意,把政党多元化了。

大马的许多领域还属于保护主义,想通过政治来解放,就会触及马来人的神经,因此政党都应该理性避开这些棘手的问题。虽然通过政治的多元化,已促进了各种族的往来,各种族都已能够互相沟通。但大马社会还未能融合各种族,现任的执政党还须多努力,以实践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理想。

虽然政治人物放弃了自己的种族象征,但在争取族群的利益时还是必须全力以赴,才不会辜负人民对他们的期望。以前敦陈修信担任财政部长时也时常强调自己的马来西亚人的身分,于是后代对于他像马来领袖多过马华领袖的印象非常深刻,而马华就从此背上历史的包袱,被套上没有积极为华人争取权益的指责。

反应

 

言论

语文非解除种族藩篱钥匙/东之盈

我国人民的团结被政治人物质疑,他们都认为华文教育就是破坏人民团结的障碍,但往往华教仅是政治人物利用来互相攻讦的工具,是一种政治争夺战的牺牲品。

真正造成国人不团结的原因是政治人物不断利用教育课题来分裂人民,就是他们的政治伎俩把华教的课题变成政治化,成为阻碍国人团结的工具。那些政治人物来自同一个源流的学校,但却分裂成为五个政党的成员,这叫着各为其主,百花齐放,根本与教育无关。



因此,语文绝对是不能成为团结人民的钥匙,只要政治人物具有互相攻讦的成分,即使来自同一个语文体系的族群也会勾心斗角,纷争绝对不会停歇。

统考问题还未了结

人民的分裂从政治开始,马来人从支持巫统,到支持伊斯兰党,甚至土著团结党、人民公正党、国家诚信党及民主行动党,不仅是四分五裂,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华人则以支持行动党、马华及民政党为主,也在争论着那一个政党比较维护华文教育,结果一个61年了,统考还未了结,上台100天要届满了,统考问题始终在考虑着、批准中。统考问题成了凝聚华人的重要课题,但却变成马来政党玩弄的课题。

许多来自同语文体系的种族,都没有因为应用同样的语文而显得更加团结,因此语文成为团结各种族的目标虽是神圣,但却是很难达致的。国语是大马人民共同应用的语文,多数马来西亚人都会讲国语,甚至国语的造诣还比马来人强。国语作为各族互相沟通的语言是不成问题的,华人与马来人交谈都是应用国语,与印度人交谈可能用国语或英语,其他外劳与华人都可以应用国语,可见国语使用率相当高,是可以让国人融合在一起的有效工具。



根据董教总的统计,在华小念书的非华裔占有大概15%,这些非华裔包括马来人、印度人、暹罗籍人及砂拉越及沙巴土著,会使用华语的人口越来越多,华语已不仅是华人的语言。如今还有许多由马拉学院派到北京学习华语的马来人会讲华语,甚至各部门长官都在学习华语,以便能够促进沟通现象。有些政治人物时常大秀华语,以取得选民的垂青。有些政治人物甚至把孩子送到华校就读,可是在政治上却抨击承认统考,可见言行不一。

虽然语言可以促进国人的思想融合,但却会因为政治思维的不同而产生争端。以国语互相沟通的马来人最分裂,以华语互相沟通的华人也分裂,以淡米尔语互相沟通的印度人也是分裂。因此任何政党想利用语文来团结人民,都会功败垂成。5·09政党替换,之前被华人认为是“极端分子”的敦马哈迪医生,因为一个课题而团结了各族人民,并完成了改朝换代的使命。敦马与希盟能够成功促成政治使命,并不是因为语文的关系,而最重要的是肃贪成为团结全民的共同课题。因此,任何朝代的替换,虽然来自不同的政党,但却能够异中求同,完成神圣的任务。

希盟获得人民共同拥护,人民对政府能够推动公平的国家政策表示有信心。这个号召力才是年轻人对政府的期望,而前朝政府就因为沉醉于追求个人的欲望,让人民深表反感,于是群起抗议。希盟政府正努力朝向廉政迈进,这是各族人民非常盼望及期待的,如果政府秉承这种正确思想迈进,就能让国人受惠无穷。但有些政治人物是不会让希盟政府那么轻易就解决了各族的隔阂,必定挑起种族敏感问题来破坏团结,尤其是教育问题,而人民都希望希盟政府不会让这些极端分子得逞,与他们一起共舞,使语文继续成为政治课题,那就辜负了人民对他们的期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