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锺灵校名 无关敲钟/陈文坪

首先,笔者声明,无意为钟灵或锺灵的用字规范辩说。

近来言论版先后发表了王介英博士与杨欣儒主席的大作,有关对“钟灵”校名用字规范的写法。



两位儒师都提出了官方大量的现代文献来佐证,坚持必须用汉字的简化字‘钟灵’来取代繁体字‘锺灵’为校名的规范用字。

来自“钟灵毓秀”

两位儒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各自以专业角度来解说用字的规范,值得敬佩。毕竟简体字已经实行了半个多世纪,而世界上使用简体字的人口比起繁体字的人口要高出无数倍。大马官方与媒体也大多奉行简体字的写法或用字。

但是,我们必须了解大马槟城锺灵中学创建于1917年。而校名的钟灵两字是来自于“钟灵毓秀”。

然而,“钟灵毓秀”却是出自唐·柳宗元《马退山茅亭记》:“天台为仙境,为佛地,无怪钟灵毓秀,甲于他邑。”



《红楼梦》第三六回:“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了!”

可见,先贤创办于1917年锺灵中学的时代,当时离所谓的简体字还“遥远”得很,根本就没有“锺”的简体字来对应或用词参照。简体字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方便普及教育而持续出台的文字简化体。

应依据校史初衷

根据百度百科对繁体“锺”灵毓秀的解释。“锺”而非“钟”,因为“锺”在此处与“一见钟情”的“钟”意思一样,为“集中”的意思。

此外,在中国国内很多处皆有“锺山”的山脉地名,其中很大部分的来源,与“敲钟”的“钟”无关,而是代表贤才或物流的汇集,因为“(金重)锺”这个字,有“汇集,集中”的意思。

既然“钟灵毓秀”的意思是聚合天地之灵气,孕育出优秀人才。那“锺灵中学”用“锺”这个字体现了学校是培育人才汇集、集中的地方。这不但是尊重历史,也让锺灵中学更有“分量”。因为,金的重(锺),比起金的中(钟),更显得有重量,也更值得推崇。

另一方面,从中华文化的书法角度来看,繁体字的‘锺’,比起简体字的‘钟’,书写起来更有美感。

因此,锺灵中学校名的“锺”是否需要受到汉字简化后“钟”的规范? 各界应该依据校史的初衷。

无论如何,校名的繁简用字,不要被一些“有心人士”利用来让老师、学子、华社对学校校务造成歧见,那才是人们所要关注的。

反应

 

灼见

各界谴责教堂伤人事件/陈文坪

宗教和谐,是国家、社会、社区安宁的重要一环。新加坡自建国以来,政治领导人都不时向人民提醒宗教和谐的重要性;更重要一点是各宗教之间的彼此来往,以增强互信,及相互了解。

11月9日傍晚约6时,狮城宗教场所发生一起不幸事件。武吉知马圣若瑟堂(St Joseph's Church)举行儿童弥撒时,57岁的本堂神父李光兴被刺伤。一位37岁男子过后被捕。

事件发生后,震惊狮城各界。最主要是伤人事件发生在神圣的宗教场所,而且还是在弥撒中。

媒体报道后,各界都纷纷加以谴责,并呼吁信众保持冷静。警方也在当晚召开记者会说明案件细节及从干案男子身上搜到多件凶器,让人们了解整个事件过程,避免不必要的猜疑。

守望相助相互支持

新加坡宗教联谊会在深夜发声明,对当天傍晚李光兴神父在弥撒期间遭刺伤事故表示十分不安,并促请公众在这个困难时期给予天主教徒支持。宗教联谊会文告说:“我们向来展现宗教间的同情和社会凝聚力,现在更是如此。让我们保持冷静,在爱与团结中携手同行。”

各宗教组织也纷纷发文告谴责这起伤人事件。如新加坡锡克教咨询理事会、基督教全国教会理事会、佛教总会、全真教化协会、回教理事会、印度教基金管理局、印度教咨询委员会等都各发表公开信强烈谴责这起暴力行为。体现了为建设一个和谐的社区,守望相助,相互支持。

黄循财总理、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部长唐振辉等政要也在社媒发文谴责,并呼吁人们保持冷静和团结,以新加坡人的和谐与坚韧精神为彼此提供支持。

回顾过去,新加坡不时举行跨宗教对话与活动,让彼此间增强互信与了解。每当国家、社会遭遇一些灾害、困难时,各宗教团体都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各宗教领袖也会同台,为发生不幸的事件一起为社稷消灾、祈福,来安定民心。

如2020年10月,Covid-19疫情下,新加坡天主教会大力推动各宗教团体和平共处与合作,致力于为和平与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去年10月,以巴冲突越演越烈,本地百位宗教领袖和新加坡宗教联谊会会员举行跨种族祈祷会,大家齐聚一堂,为受影响民众祈祷希望带来安全与和平。

共同维护种族和谐

更早前,新加坡某中学发生学生伤亡事故,本地各大宗教领袖也一道为这起事件举行特别祷告仪式,为新加坡的安定与所有学生的安全祝祷。反映了狮城社会的团结、包容与和谐精神。

狮城教堂发生伤人袭击事件后,各社群、宗教领袖纷纷谴责暴力袭击,呼吁民众团结一心,共同维护多元种族的和谐相处,人民和睦生活。这是值得肯定的,更是互信的基础。

东南亚国家是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社会,各族群、宗教互相来往,互相认识、相信彼此是长期的任务。

一旦当地发生什么袭击的不幸事件,至少能缓和所引发的种族和宗教的紧张情绪。因此,跨族群、跨宗教对话等活动,在民间团体必须持续不断进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