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8·29后的二解一不解/冯振豪

霹雳州仕林河终于划下句号,巫统候选人再迪仗着万张选票的压倒性优势,击败另两名候选人,成功捍卫国盟的霹州政权。

这场补选中,有两个“解”和一个“不解”的问题。

第一个已解释的问题是,敦马哈迪医生完全丧失政坛光环,其日久营造的个人魅力,即使得到希盟各党背书,也不再被各族选民所容。敦马的一贯作风是将自己型塑成民族导师,利用华印社群的成就映射马来人的不求上进;一边则把马来人的贫困归罪非马来菁英寡占资源所致,以其脉络合理化族群不平等的诠释,很显然地,人们已厌烦这种族群炒作的伎俩。

此外,这次选民投选巫统显得明智,其一是拒绝阿米尔等同向马哈迪摊牌,另一方面让朝野政党看清选民要的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政府。尽管慕尤丁政府来自不正,但对不关注国家大局的普通民众,对援助金额度的关注胜于首相任期的长短,特别是5·09以后,选民认清希盟“大局论”的空虚,因为没办法从政党轮替的喜悦中感受到切身生活的改善,当中的失落感促使选民的政治态度越来越务实。

国盟难厘清胜选关键

第二个解答的是希盟和论者挺马论述不再具有说服力,希盟内部一直存在幻想马哈迪能吸收马来选票,结果阿米尔仅低空飞过保住按柜金,让慕克力选前所言“50%胜算”大打折扣。

不意外的,挺马派一直以祖国斗士党出道尚早,没必要放大诠释,可敦马何尝不是斗士党的象征?假若敦马仍有强劲影响力,只要是马哈迪站台的候选人,也不至于落得2115得票(13.7%)的难堪场面。

仕林补选的成绩让希盟内倾向马哈迪的领袖,须重新解读敦马的政治价值再来谈合作,对于以敦马为尊的论者们,则被仕林选民的决定狠很打脸。

国盟错综复杂的关系是补选后无解的问题。在选前,巫统、土团党、伊党之间的关系未明朗;国盟、国阵、全民共识的分合混淆不清;而沙巴州选在即,巫统和土团党的争执白热化;巫统党内鹰派战战兢兢,除羞辱慕尤丁,也不忘抨击党内高层过于绥靖。因此,巫统胜选并未解除当前国盟困局带来太大助力,选民的政党认同和投票行为无法划清,巫土博弈也将持续。而阿兹敏派加入土团党是否起着催票作用亦存疑,巫统的基层动员的成效难以断言,“我的老板”纳吉的宣传能耐与仕林选情的关联性为何,选民认同政府抗疫表现又起着多大作用,也属未知数。

由此,国盟各党在仕林补选前的动作连连,还有诸多外部因素的加持,反让国盟政府无法在短期内厘清胜选的关键为何。

(作者为台湾东吴大学政治所研究生)

反应

 

言论

误人误己的评论—驳冯振豪歪论(下篇)/谢诗坚博士

后来,林敬益医生也揭开真相,原来是他把赖秋福“藏在他家里”,任吴清德怎样找,也找不到人。

这一幕闹剧就在马华失意中谢幕了。由此可见,马哈迪还是对民政有些“好感”的;尤其是在1995年大选时,许子根一举击败林吉祥而引起马哈迪对许子根的另眼相看。也就在大选后同意策划兴建第二座槟城大桥。

对此,冯振豪认为是因为民政在各项选举中“掌握实力”,令国阵霸主巫统缺乏问鼎首席部长的理由。这种臆测是不正确的主观判断。

第二点,民政之所以“偏于一隅”,也许对制衡马华有一定的想法,不过民政对巫统的威胁是不曾存在的。反而在加入国阵后,受挟于巫统的一党独大的威力。比如在1982年的大选,马哈迪同意民政与马华在槟州各角逐8席,弄到林苍祐气急败坏,特别是将民政的光大选区(甘榜哥南)转给马华。林苍祐也曾为此事向马哈迪论理,要用马章武莫选区换回甘榜哥南选区,结果不得要领。在此之后,民政和马华就不再“称兄道弟”了,而是在国阵内不断上演“兄弟阋墙”的斗争。林建寿在1982年州选失利,有部分因素是民政还给马华李三春的最大反击(当年马华与巫统的交换条件据称是李三春“牺牲”自己,转到芙蓉国席硬碰行动党老大曾敏兴医生,以换取马华能在槟城抬头)。

林苍祐高瞻远瞩

无可否认的,槟城在林苍祐的治理下(1969-1990),已成功引进国际财团入驻,也为人民提供成千上万的工作机会,更实现了乡村城市化及城市工业化的目标。犹记得在2000年(林苍祐已退休),当槟州发展机构庆祝成了30周年时,马哈迪当面称赞林苍祐的高瞻远瞩,把电子业带进马来西亚,而使槟城成为马来西亚的“硅谷”(Silicon Valley),进而演变成世界著名的电子城之一。

除了引进电子工业外,林苍祐也征用农业地发展工业和设立自由贸易区(林苍祐说,他在峇六拜征用大片土地发展工业,只是征用17名地主之地,却利惠万千人民,何乐而不为之?)。

在林苍祐之后的许子根也萧规曹随,用18年的主政推动先进工业的发展,包括对半导体产品的引进,在在让外来投资者刮目相看。因此说民政早在1990年就与槟州政权“不道而别”是言过其实的武断。在许子根之后的林冠英和曹观友也同样继承了槟州的发展走势。

尽管在林冠英眼中,林苍祐曾是敌对党人,但也没有否定林苍祐的功绩和许子根留下一个不断在发展中的槟城,才有了今日的成就。就此而言,冯振豪说,林苍祐的政绩成为民政党的唯一政治遗产也是最大的败笔。

论政应实事求是

无论如何,我们希望年轻的政论者不应过于自傲和抬高自己,而贬低他人的功绩;更重要的是,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第三点,就我们看来,他那篇稍嫌杂乱无章的论述也让我们不知他要表达的是什么?希望他能磨练好陈述有序的文笔,不是在言语中突然心血来潮插入不相干的段落。

例如他在评论中突然加入“1987年巫统党争威胁马哈迪地位及行动党卷入华社争议性课题(应指茅草行动),也就交由马华对民政进行制衡”。就不知所指为何?还有这与民政的主政,林苍祐的开路及许子根接班的安排又有何关系?我们宁可读到文短一些,精简而有序的立论,而不要跌入“不知所论”的陷阱中。结果是把槟城人带去“荷兰”,而走在迷宫中。

相关报道:误人误己的评论—驳冯振豪歪论(上篇)/谢诗坚博士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