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独家】获最低收购价保障 政府关照不影响稻农

独家报道:林秀芳

(吉隆坡1日讯)进口白米降价,米厂业者和稻农会亏本销售?

一名熟悉业内运作的消息人士对《南洋商报》指出,这种说法存在误导,因为每吨稻谷售价只要超过1400令吉,稻农实际上就能够赚钱。

该消息人士强调,进口白米降价实际上并不会影响稻农在稻谷收购中的盈利,但米厂的利益仍会受到影响。

他指出,实际上,政府非常关照稻农,不仅设定了每吨1300令吉的稻谷收购底价,还额外提供每吨500令吉的补贴。

换句话说,稻农只要将稻谷卖给米厂,不仅能获得最低收购价保障,还能得到政府补贴支持。

“相比菜农,稻农享有丰厚的种稻支持和补贴,比如每年两期,每期获3种肥料供应、每公顷200令吉的犁田补贴和每季度140令吉的农药补助等。

“而且,为了帮助稻农度过空档期,政府还为他们提供每年最多3个月,每月200令吉的生活津贴。”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稻农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稻种价格高企,每20公斤稻种的售价为58令吉,远高于政府规定45令吉,当中原因有待相关单位关注及彻查。”

调低稻谷价或平衡收支

根据消息人士,综合考虑政府提供的各项补贴及通胀因素,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应合理调整至每吨1400令吉。这样一来,稻农能够在此价格或更高的价格出售稻谷时,达到收支平衡,甚至获得一定的盈利。

“虽然目前最低收购价设定为每吨1300令吉,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稻农可能被迫接受1320至1350令吉的收购价,这个价格低于合理水平,导致稻农难以覆盖成本,最终陷入亏损。”

针对一些稻农抱怨亏本出售稻谷,他直言,有些稻农未考虑到所获补贴的成本因素。而且,之前一些大型米厂曾炒高稻谷收购价,如今因进口白米价格下调,米厂也不得不随之调低收购价,也难免让稻农产生了亏本的错觉。

解决本地米“消失”问题

消息人士表示,政府下调进口白米价格,有助解决本地白米“消失”的问题。

他说,本地白米在市场上“消失”已成为大家议论的话题,然而,业界都知道每当进口白米价格上升,本地白米就会在市场上“失踪”一段时间。

“本地白米被伪装成进口白米销售,几乎是业界不言而喻的秘密。

“否则,大家又怎么解释国内稻农种植的稻米都在这段时间消失了,零售店几乎都难以买得到。”

“这也就回应了米厂,特别是控制市场份额最大的厂商为何有时候(进口白米价格高企)会调高稻农的稻谷收购价;如今国际白米价格下滑,加上令吉走强,国家稻米公司自然也要顺应市场趋势下调白米价格。”

“换言之,如今米厂伪装的‘进口白米’赚幅萎缩后,自然也就无法提供稻农更好的收购价格,而知道个中原因的人都不会跑出来‘大吵大闹’。”

对方也强调,进口白米降价肯定可改善本地白米在市场“消失”的情况。

应适度提高零售价

若要改善本地白米供应问题,消息人士建议政府可以考虑适度提高零售价格,以防止不法商家再次玩弄包装更换的手段。

他表示,本地白米的售价已经维持在每公斤2令吉60仙一段时间,考虑到通胀,相关部门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若没有合理的利润空间,部分米厂就会选择通过更换包装来应对成本。

“综合考虑稻谷收购价、碾米加工、水电费、包装及运输等成本,目前的售价应从每公斤2令吉60仙调高至每公斤3令吉至3令吉20仙之间,借此缩小与进口白米约34令吉至35令吉售价的差距,确保米厂在盈利的情况下营运,同时也能有效解决本地白米被换包装的问题。”

反应

 

财经新闻

稻农协会:进口白米降价 冲击本地米厂农民

(吉隆坡1日讯)政府日前宣布,从本月1日起,进口白米售价从每吨3000令吉下调至2800令吉,各方对这个决定的影响持不同看法。

大马稻农协会(PeSAWAH)表示,虽然进口白米降价有利于消费者,却对本地米厂业者和稻农造成冲击。

该协会主席阿都拉昔指出,进口白米降价将导致本地白米遭倾销,米厂业者和稻农不得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稻谷和白米。

阿都拉昔日前向《每日新闻》表示,霹雳州的稻农已开始蒙受损失,白米加工厂的收购价降至每吨1400令吉,而前一天的价格为每吨1520令吉。

“我承认进口白米售价下调对消费者有利,但对于加工厂、稻农和农民来说,情况相反。”他强调,尽管稻农售卖稻谷的顶价是每吨1800令吉,但由于收购价下降,他们不得不以较低价格出售稻谷,导致其面临损失。

本地白米料滞销

上周五,国家稻米公司宣布,将进口白米的仓库售价从每吨3000令吉降到2800令吉,12月1日生效。农业部长拿督斯里莫哈末沙布解释,这个决定是根据全球米价下降和令吉汇率升值做出的。

但阿都拉昔指出,这次降价预计将导致仓库的本地白米滞销,最终甚至让仓库刚收割的本地白米被迫倾销。

他要求政府对主要农作物经营者的困境保持高度敏感,尤其目前稻农种每公顷水稻的成本已经超过2500令吉,收购价根本无法覆盖成本。

“这种降价显然与稻谷收购价不成正比,并导致稻谷处于亏损状态。”

价格平衡涉及3因素

阿都拉昔还说,价格平衡需涉及三个因素,即稻谷收购价、稻种价格和白米售价。

“目前稻种价格并没有调整,但,当局实际因根据市场价格下调。

“所以,政府为何没关注稻种价格高企的问题?目前白米价格是每公斤2令吉60仙,而稻谷的底价却是每吨1300令吉,这显然不合理。”

因此,阿都拉昔建议政府,根据市场价格启动白米价格自由浮动机制,如果国际白米市场价格高企,大马的价格也会随之提高,反之亦然。

他认为,进口白米价格降低并非解决本地白米的方案,反而只是继续给稻农带来压力而已。

“对我而言,价格根据当前情况波动,这样才更加公平及具灵活性。此外,政府也应解决自去年6月以来一直存在的卡特尔问题。”

本地米不涨价 米厂无利可图

若本地白米价格继续维持不变,米厂坦言将无利可图,这将迫使他们转向直接购买进口白米,最终稻农将首当其冲,甚至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米厂负责人向《大都会日报》表示,随着进口白米价格下跌,该公司将不会以应有价格收购本地稻谷。

“如果进口白米的购买成本更低,我们为何还要购买本地稻谷并加工成米呢?时间久了,稻农将消失,我们的粮食安全也将受到威胁。”

他指出,本地白米价格长期维持在每公斤2令吉60仙,但目前的生产成本却已高达每公斤3令吉50仙,其中包括稻农、米厂及批发环节在内的多重成本。

据悉,政府虽规定稻谷的最低收购价为每吨1300令吉,但市场对稻谷收购价炒作最高已达每吨1800令吉。

与此同时,米厂的加工成本同样居高不下,仅从稻谷加工成分级白米就需要每公斤3令吉20仙。

“若加上包装和相关工序,成本则升至每公斤3令吉50仙。”该业者进一步指出,零售市场的米价不会下降,因为进口米没有价格管控。

“在缺乏价格管制的情况下,零售商更倾向于保持售价不变,以赚取更高的利润。”

他呼吁政府在作出决策之前,应与业者展开更深入的交流,以避免造成稻农和小型米厂的生存危机。

最后,他呼吁政府协调白米市场价格,以避免恶性竞争。

●稻农成本与补贴

1.土地租金:包括土地租金或自有地段的成本

2.稻种:每20公斤稻种售价为58令吉

3.政府补贴:

稻谷收购底价:每吨1300令吉

稻谷收购补贴:每吨500令吉

肥料供应:每年两期,每期提供三种肥料

犁田补贴:每公顷200令吉,一年一次

农药补助:每季140令吉

生活津贴:每年最多三个月,每次200令吉

●米厂成本与费用

成本结构:成本占售价的最低15%

收购稻谷费用:最低收购价为每吨1300令吉

其他:碾米加工费、包装费、运输费、存储费、工资、分销费

●国内白米售价

本地白米:每公斤2令吉60仙

进口白米:每公斤约3令吉50仙起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