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独家】“敦马作风”不影响对华政策
马中深化互信合作

新时代马中关系(第五篇·完)

强势依旧的“敦马作风”,是否还适用于新时代的外交关系?我国尤其马来社会对于中资和马中关系的态度,会否影响政府的对华政策?



民间舆论不一,诸多揣测,马中双方的研究学者却认为,马中两国政府正在努力建构新的关系和互信程度,而双方领袖在谈判前所做的试探动作,都清楚反映,未来马中关系会倾向正面发展。

换句话说,从重新谈判一词看来,工程项目脱轨,或许意味着在金钱上或有点微损的转寰,但研究学者则普遍认为,这也损不了轨道般无际而且源远流长的马中关系的未来正面发展。

左起林德顺、马瑛、胡逸山及陈亚才。

探索建新关系划下正面方向——马大中国研究所高级讲师林德顺博士

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高级讲师林德顺博士认为,5·09大选之后的马中关系成为课题,主要是在大选前,希盟就将中资作为议题,选后的一系列动作,进一步让人觉得新政府的对华政策,不会再像国阵时代般紧密,甚至认为负面多于正面。

但他认为,问题并非如此表面,新政府实际上正在探索建构新的马中关系,而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在选后也已划出清楚的主线,未来的马中关系不想受到任何的破坏,反之要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争取谈判机会

“只是他(马哈迪和新政府)并不打算按照原有模式(前朝政府的方式),所以,所有问题并非指向中方,而是指向前朝政府所签约、实践、谈判的工程,在尚未摸清问题之前,就特别针对有待商榷的内容,用这样的方式(喊停大型合作项目)来争取谈判机会。”

林顺德认为,东铁与其他项目不同,新政府可能认为这项计划对于马来西亚来说并不紧急,甚至不需要或可废除,但已经签约并且动工,所以新政府依然尊重合约精神争取谈判,并非随意喊价。

“但是这些千丝万缕的问题和考量,并不容易为中方解读,在媒体和舆论界看来,马来西亚政府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换了政府就‘变脸’,向中方压价等等。而实际上,马来西亚政府正在探索要如何与中国建立新的关系,并且已划下清楚、正面的发展方向。”

有权选择外资合作

他强调,我国是一个主权国家,对于任何外资合作,都有选择和决定权,倘若对方(比如中资)开的条件不尽理想,我国可以选择不接受或采用其他方案,比如向日本寻求低息贷款、邀请日本来建分校等等。

他说,这并不代表不好,反而是一种对照,向对方表明,马来西亚希望做什么、马来西亚可以做什么。

他认为,新政府其实是透过对日本的关系,表态马来西亚的立场和主权,而在整个事件里,不只是马中关系,还有马对新、马对日、马对美的关系。

“马哈迪在谈话中已清楚表达其想法和方向,并不是要对中国不友好,而是要让中国更了解我们要的是什么,然后希望对方能体谅和理解我国的情况,再谈判合作的方式。”

他认为,马中两国领袖的近期互动,都展示两国关系在慢慢提升,重建双方的互信程度。所以谈判结果已经不是重点,而是两国领袖在互动里,是否建立互信,并且是深度互信的关系。

马中应“民心相通”——中国学者马瑛

中国学者马瑛认为,马中两国在进行经贸往来的同时,更应该发展“民心相通”,两国民间应加强相互学习和交流,才能更深入了解对方。

“只有互相了解彼此,不论对于地方或国家,才不会有自己的臆想或揣测,也会真正尝试去互相理解。双方了解足够深入,就会有适当的判断,而后决定未来行事的风格或采取的应对政策,确定两国发展的态势,不会充满不确定性——所有的不确定,乃源于不了解。”

她强调,对于中国来说,马来西亚是很友好的伙伴,中国对大马的关系亦然。大马是东盟成员国,而中国非常重视推动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和发展。这是中国一贯以来的态度,也是一直坚持的方向。

对于此次成为焦点的中资风波,她坦言,不论马来西亚或其他国家,政权更迭之后,新政府重新审视之前国家政府级的合作项目“也可理解,不需要过度担心,我们能做的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增进了解、达成共识,进而解决问题”。

她说,受影响的只是在大马的部分中资企业,并非全部,停工的中资大型项目,由于投资费用或其他问题新政府需要重新审视,并非针对中资企业,也有前朝政府或是政权更替的因素,我们需要给新政府一些时间调查了解。

“在大马有许多中资企业,除了国家政府级的项目,还有私人企业的建设,比如关丹地区的一些建筑工程和其他私人企业的投资,依然正常进行,没有受到影响,而早前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来马来西亚,也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中资企业在马投资,并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工程,还包括贸易、电子、农业、食品等多个领域。”

她进一步说道,中国和大马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而在东盟国家里,大马的经济影响力也有一定的地位。

中国作为当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积极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让国家走向更好的方向,必然需要国家之间的合作。不论是中国、大马或其他国家,闭门锁国必然行不通,需要相互合作,实现共赢,而马中地理位置相近,贸易往来历史久远,更便于合作。

她说,不论政治或经济上,主权国家之间必然会有分歧,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互相尊重、求同存异中发展。

不论是任何国家,也都会有分歧,但推动本国更好地向前发展,则是每个国家的目标。

敦马“正面强势”获支持——大马亚洲策略与领导研究院国际事务高级顾问胡逸山博士

大马亚洲策略与领导研究院国际事务高级顾问胡逸山博士坦言,马哈迪不论对国内外都是强势作风,但即使到了现在,人民依然支持他。

他认为,人民认为国家已被前朝政府的“窃国主义”导致千疮百孔,迫切需要“杀伐果断”的强势领袖和团队,来解决问题。

不过,他所谓的强势是“正面强势”,而非“负面强势”,即在国际上有坚定立场、在国内打击贪腐、向极端主义说不等等作风。

“如今人民觉醒度高了,不允许负面强势,比如言论自由度比过去开放了;其次是希盟成员党也不允许负面强势。”

马哈迪再任相受肯定——时事评论人陈亚才

时事评论人陈亚才也认为,“当前时局,马哈迪受肯定的比率或获得的接受度,比过去更高”,一是61年来第一次经历政权更迭,国家“百废待兴”,许多改革项目需要推动,因此“需要一个有魄力、有担当、敢做决定的领袖”。

他个人觉得,现阶段的民意支持,比马哈迪过去首次拜相的22年任期更高。

“尽管在大型项目中直接涉及利益的商家必然会有影响和牢骚,但普罗大众普遍欢迎这样的决策,并认为这是必要且务实的决策。大家也都感觉不会完全停止合作项目,而是先冷却,重新再来,一方面是策略,一方面是在国债的前提下,喊停是务实、合理、必要的举措。”

他指出,马中两国经贸关系相互依赖也是具体的事实,比如我国有许多原产品,尤其是棕油,中国是最大买家,在稳定棕油市场价格起着一定的影响,也能正面惠及国内的中小园主。

后记:
不能忽视马来社会反应

从铁路到输油管项目喊停事件,延伸到新时代的马中关系发展和演变,马来社会的反应,是不能忽视的可能变数。中国经济强势,西方媒体的“经济侵略威胁论”固然是阴谋论,但马哈迪和精英阶层以及马来社会,确实有此隐忧和议论。

诚如陈亚才分析,前朝政府“草率”签下多项重要基建投资项目(港口、铁路、输油管),中资的参与越来越多、越来越深,部分人士因此担心“有天经济不好时,会否变成中国租借、变相占有国家主权”。

他不讳言,这与国内长期的种族政治有关,也有西方舆论的“经济侵略”、“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勿只依赖一个国家

这也是大选期间检讨中资成为议题,除了争取马来选票,也借鉴其他国家的例子,更重要的是,若让单一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参与太深并非好事。

这也是马哈迪在面对提问时,回应“我国欢迎各方外资,但不需要独沽一味,单纯依赖一个国家”。

林德顺也认为,这是新政府和国人都不能忽视的问题,马来社会一些组织负面看待中资,担心或认为中资有经济侵略目的,所以新政府的对华政策和举措,应让中资在大马的投资更透明化,让大家看到,中资和美、日资,没有什么差别。

但是,陈亚才指出,华人社会对于中国的态度其实也出现了变化,年长一辈和年轻一辈对于中国的情感已明显不同,在看待中资在大马的影响力问题上,也有差别。

“年长一辈希望隆新高铁给中国承包,年轻一辈不以为然,而是从技术和造价部分,比较务实地看待问题。中资对大马实质上有多少帮助?年长一辈认为中资来马是好事,尤其大马经济疲弱时,年轻一辈的态度则可引述中小企业生动的描绘——“中资来,钱来,人来,东西来,甚至矿泉水也来,材料也来,但却没有带来太大的帮助。”

相关新闻:

【独家】被指造价太高拖累下一代 东铁该不该建?

【独家】东铁毁约掀风云 首相访华负重任 引马中列车回正轨

【独家】学者否定反中论 投资理念待磨合 马中关系乍寒还暖

【独家】虽拥与中谈判筹码 大工程喊停损马商誉

特约:陈绛雪

反应

 

旅游

印度也有龙名叫NAGA

报道|陈绛雪 摄影|黄亮晖/受访者提供

【专访文史工作者陈亚才】

自古以来,“龙”被人们赋予无比神圣而丰富的象征意义,华夏文明早在5000多年前的石器时代就有“龙图腾”的崇拜。英文“Dragon”和马来文“Naga”都是“龙”,“Naga”其实源自印度梵文,并且早在古印度文明中就已有“Naga”的存在,只是印度“龙”和我们根深蒂固的“龙”形象截然不同。

中华传统文化在农历二月初二有“龙抬头”的特别日子,印度也有从古流传至今的蛇神日和特定的宗教仪式。

在马来西亚的印度庙宇,其实有着大量的印度“龙”雕塑和充满想象的神话故事。

Naga真身眼镜蛇王

从古印度文明流传至今的“那迦·Naga”在中文被译为“龙”,其实是印度神话中的“蛇神”。

“印度龙”外表类似巨大的蛇,有一个头或七个头,其形象常出现在婆罗门教、印度教和佛教经典。

“Naga”的原意是“蛇”,但所指并非普通的蛇,而是眼镜蛇王。

但也有说这个词的用法并没有十分严格,有时也被用来指代大象或真正的蛇,尤其是眼镜蛇王和印度眼镜蛇。

“眼镜蛇”在印度当地语言中的读音就叫“纳格”(Naga)。

“Naga”被用作专有名词是指拟人化的眼镜蛇,而在印度民间信仰里不止有蛇神,还有“蛇族”,被称为“那迦族”,也就是幻化成人形,繁衍成群(拟人化手法)。古印度文明和华夏文明都有“万物皆灵,皆可膜拜”的共同信仰。

对印度“众神国度”来说,万物皆有神性,而且每一个神灵拥有成千上万个化身。所以有这样一种具体而生动的形容——印度神的化身,就和印度人口一样多。

万物皆可膜拜

印度宗教神话中的那迦造型,主要有两种形象,一种是人头蛇身,一种是蛇形象,后者在马来西亚是的印度寺庙相当普遍,最常见的造型就是相互缠绕呈“8”字形。

作为蛇神,那迦阿南达拥有超过一个蛇头,最普遍的形象是以5个头或7个头的雕塑或绘画呈现。

在数千年的演化过程中,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得令人惊叹的印度文明,贡献了浩如烟海的神祇故事,许多动物也成为神的化身、家庭成员、坐骑等等,而“龙”(蛇)即为众多的其中一个,既是众神之一(主角),也是众神的搭配物(配角),比如作为耳环、套索、祭祀绳等等。

著名大神湿婆(Shiva,印度三大主神之一)的颈项就缠绕着一条眼镜蛇;另外也常见蛇兜张开,在大神头顶上,作为保护伞。那迦有自己王国,居住的地宫称作Naga-loka 或 Patala-loka,地宫里有辉煌的宫殿。

神话想象无边

印度神话透过想象无边的方式,传达蕴含智慧的哲理,也反映古文明社会对大自然天地万物的崇拜和敬畏。

陈亚才表示,单单一个“那迦”,就创造出不亚于希腊神话的关系网,以及民间流传千年的著名故事,通过故事的方式,传达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细品深思的内涵。

有关那迦的来源,据说是梵天(印度教创造之神,如果希腊神话中的宙斯)的孙子迦叶波(Kashyapa)和梵主(Brihaspati)之女卡杜(Kadru)所生的1000个孩子,其后再繁衍,形成了那迦族,也就是“蛇族”。

正邪两个形象

在印度教里,半神半魔或半神半人的那迦有正面和邪恶两个形象。

正面的形象通常出现在蛇作为大神的坐骑或守护神,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毗湿奴躺在名为“阿南达大神”的大蛇上。

但蛇遇到攻击时就会变成邪恶的动物,印度教里其中一个常见的造型就是黑天(Krishna)站在蛇头上,这个造型代表蛇有攻击性,只有黑天才能制服它。

这个邪恶的蛇魔叫做卡利亚(Kaliya),有100个蛇头,黑天站在蛇头上(制服蛇魔)的造型象征“正义战胜邪恶”。

华人民间信仰的龙是9种动物的综合体,而印度的“龙”那迦则有数量庞大的蛇头,幻化出上百成千的形象化身。

蛇是圣物之一

龙是华夏的图腾和古老民间信仰,蛇崇拜则是印度古老的民间信仰。

龙在中华传统文化里象征尊贵、祥瑞,上天能飞,下水能游,而在印度,蛇是一切和“水”有关的守护者,不论是大海、河流、溪水、水潭和井水等等,都归蛇神保护。

8月8日那迦节

在印度神话与信仰里,蛇象征永恒的时间轮回,因为蛇会蜕皮,具有“褪掉死亡”之象征意义。

《火神阿耆尼往世书》(Agni Purana)、《赛犍陀往世书》(Skanda Purana)及《摩诃婆罗多》等印度教经典,都有赞颂蛇神的篇章。

许多人或许知道印度人不杀牛、不吃牛,把牛视为圣物,但却有很多人不知道,蛇在印度社会也是一种“圣物”,除了供奉蛇神的庙宇,还有特定的蛇神日“那迦节”。

根据印历(Anjali Calendar)的记录,每年4月23日(Aadi 23)是蛇神那迦专属的“那迦节”,称为“Naga Chaturthi”(Chaturthi Fast),寺庙会进行特别的祭祀仪式,信徒会前往参与和膜拜。

今年的那迦节落在阳历8月8日,我国的印度寺庙通常都有进行祭祀仪式。

创世神话“乳海搅拌”

在众多的“那迦”里头,著名的有蛇王瓦苏吉(Vasuki)和千头蛇湿舍(Shesha)。

瓦苏吉是印度著名创世神话“乳海搅拌”(又称搅拌乳海、乳海翻腾)中被当做“搅绳”的配角。

第一条蛇类诞生

根据记载,天神和阿修罗(印度教里的恶神、邪神)经过长期的战争后达成协议,共同搅拌乳海以取得长生不老的甘露。天神捉着那迦的尾,阿修罗则捉着头,双方左右拉动,把海水搅成乳汁,乳海中先后出现月神、吉祥天女、宝石、酒神、乳牛、如意神树、白马、大象和剧毒等等,最终把乳汁搅成了不死甘露。

不论是天神或阿修罗,喝了甘露就可以长生不老。

《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往世书》(The Puranas)、《罗摩衍那》(Ramayana)等印度教重要经典都有记载“乳海搅拌”的故事。

作为上神之一的湿舍,是迦叶波和卡杜的长子,也称作湿舍那迦(Sheshanaga)、阿南达(Ananta),据说是印度神话中诞生的第一条蛇类,也是毗湿奴大神躺着休息时的守护者,共有1000个头,主宰宇宙中的一切星体,支撑大地。

陈亚才表示,一般宗教会中常以5个或7个头代表阿南达,这个造型也是印度寺庙建筑装饰及宗教艺术中常见的体裁,通常以立体雕塑或平面绘画呈现。

无处不在印度龙

马来西亚各地都有印度庙宇,而且很多都有毗湿奴躺在那迦身上的雕塑或壁画。

在马六甲土生印裔村(Kampung Chetti Melaka)的Sri Maha Mariamman Temple(亦称Datuk Chahcar Temple)的雕塑,工艺细致,色彩和谐。

印度庙宇8字形蛇

吉隆坡黑风洞也有相同的题材,但工艺略微粗旷,色彩严厉,两者对比强烈鲜明。

著名的吉隆坡十五碑印度庙Sri Kandaswamy Temple,门塔上就有“乳海搅拌”的雕塑,提那神与阿修罗左右各站一边,正邪分明;吉隆坡怡保路Kampung Kasipillay的Shree Lakshmi Narayan Temple属于北印度风格的寺庙,门楣上的“乳海搅拌”浮雕则相对朴实。

此外,还有供奉蛇神的印度庙,一般常见的都是在一块石头上雕塑两条蛇缠绕在一起,形成重复的“8”字形,这个造型代表蛇神是“无限”的。

同场加映:印度宇宙轮回观

印度和希腊都有三位一体或三相神类似的概念,希腊有宙斯、赫拉及雅典娜“三神组”,印度有“梵天”(Brahma)、“毗湿奴”(Vishnu)和“湿婆”(Shiva)3大主神。

梵天是创造之神,毗湿奴是维护之神,湿婆则是毁灭与再造之神。

古印度文明有着异于常人的宏大宇宙观。根据印度神话,宇宙的轮回会经历4个阶段(Yuga),分别是满分时代(Krta)、三分时代(Treata)、二分时代(Dvapara)和卡利时代(Kalpa)。每个时代持续时间不同,满分时代为172.8年,三分时代为129.6年,二分时代为86.4年,卡利时代为43.2年,而世界如今正在卡利时代。

宇宙从创造到毁灭,周而复始地循环。从最好的时代到最坏的时代,满分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国泰民安、安和乐利。到了卡利时代是最败坏、最黑暗、最不好的时代。当宇宙经过4个阶段到卡利时代就等于宇宙毁灭,之后一切进入静止状态。”

印度庙普遍可见的其中一个造型是毗湿奴躺在大蛇身上,处于瑜伽睡眠之中,飘游在无限的宇宙之海上,这个造型表达的是,世界处于停止状态,大神在思考如何重建宇宙。

毗湿奴是以那罗延(Narayan)的形象出现,象征宇宙物质或能量,通过它生命得以获得新的形式。躺着的毗湿奴肚脐上冒出一朵莲花,长出新的梵天,宇宙重新轮回。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