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一带一路海外频传贪腐案
习近平:打贪零容忍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欧新社)

(北京26日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天在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说,共建一带一路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共同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计划过程后,相关国家政要与这项计划间,不时传出贿赂等丑闻,屡遭外界侧目,也为一带一路的正当性带来质疑。因此,今年的一带一路论坛,“廉洁”便成为中国官方刻意设定的主题,25日更专门为此举行分论坛,讨论如何在执行一带一路过程中防止腐败发生。



由中国官方主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午在北京举行开幕式,习近平在出席发表演讲时,作出上述打击贪腐的承诺。除习近平外,俄罗斯总统普丁、哈萨克总统纳札尔巴耶夫、埃及总统塞西、智利总统皮涅拉、马来西亚首相敦马哈迪等人也依序发表主旨演讲。

习近平说,共建一带一路要坚持一切合作都“摊在阳光下运作”。为此,中国发起了“廉洁丝绸之路北京倡议”,愿与各方共建风清气正的丝绸之路。

在北京友谊宾馆,清华大学的代表星期五向俄罗斯总统普丁(右二)颁授名誉博士学位证书仪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右)见证,鼓掌祝贺。(美联社)

他表示,共建一带一路要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推动企业在工程建设、营运、采购、招投标等环节按照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进行,同时要尊重各国法律法规。

习近平也提到,中国将继续发挥共建一带一路专项贷款、丝路基金、各类专项投资基金的作用,发展丝路主题债券,支持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有效运作。但也制定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并发布“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为共建一带一路融资合作提供指南。

这一次的一带一路论坛是中国今年的第一场主场外交场合。与会的多国代表中,有37国是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长出席,较2017年第一届论坛的29国为多。其中,东盟10国今年全数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长出席。



不过,第一届论坛曾派遣代表与会的美国,今年却告缺席;而南亚地缘大国印度,则是连续两届缺席。至于七大工业国中,意大利两届都由总理出席,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两届也由部长级官员出席,日本两届均由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出席。

缅甸实权领袖昂山素枝(左二)和菲律宾总统杜特蒂(中)抵步出席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时,走过习近平身旁。(美联社)

共同打造廉洁之路

新华社报道,25日的一场分论坛以“共商共建共享廉洁丝绸之路”为主题,旨在加强经验分享,凝聚各方共识,建设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廉洁合规经营能力,共建一带一路反腐败和法治交流合作的平台。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中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副主任李书磊说,习近平在2017年第一届一带一路论坛上曾主张,要让一带一路成为“廉洁之路”。

两年来,“廉洁之路”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

李书磊说,建议一带一路各方加强政策对接,打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规则和治理架构,培育廉洁文化,打造规范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深化反腐国际合作,打造“全覆盖、零漏洞”的司法执法合作网络。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孔铉佑则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高品质发展的新阶段,中方将携手各方坚持尊重各国主权、坚持遵守国际规则、坚持互学互鉴,进一步推进“法治之路”。

反应

 

德国之声

“一带一路”并非债务陷阱外交?

(柏林30日讯)近年来,有关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否是“债务陷阱外交”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最新报告又有新的发现。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Chatham House)近日发表研究报告指出,有关中国"一带一路"是"债务陷阱外交"的说法有误,因为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不足。

该报告强调,经济因素才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驱动力;中国的发展融资极不成体系、缺乏协调,因此难以追求具体的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以及他们的相关政治和经济利益决定了其领土上“一带一路”项目的属性。

“受害者”难辞其咎?

“债务陷阱外交”一词最先由印度学者布拉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于2017年提出。当时,切拉尼在一篇题为“中国的债务陷阱外交”的文章中指出,通过“一带一路”计划,中国支持了占据战略要冲的发展中国家的基建项目,手段一般是给予这些国家的政府巨额贷款,于是这些国家纷纷跳入了债务陷阱,导致它们极易受到中国的影响。同年12月,斯里兰卡因无法还债,把汉班托港(Hambantota)租予中国经营九十九年。此事也成为批评人士提到“债务陷阱外交”时最常例举的案例。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报告则指出,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是两个被广泛引用的“债务陷阱外交”的“受害者”,而在这两个国家,最具争议的“一带一路”项目是由受援国政府自己发起的,他们奉行自己的国内议程。 他们的债务问题主要是由当地精英的不当行为和西方主导的金融市场引起的。 鉴于受援国的高层利益受到威胁,中国在这两个国家都面临着消极反应和阻力,虽然程度要比通常认为的要小。

其它质疑的声音

这并非首次有非中国的研究人员对中国“债务陷阱外交”的说法提出质疑。例如,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非研究所所长博黛蓉(Deborah Brautigam)于2019年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债务陷阱外交;它只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她提到,其所在的中非研究所收集的关于2000年至2017年中国在非洲1000多笔贷款的信息,另外,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也从2005年至2019年确认并跟踪记录了中国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超过1400亿美元的贷款。从两所机构的发现来看,“一带一路”的风险似乎常常被过于夸大或歪曲表述。博黛蓉不否认中国的海外放贷方式存在问题,但是她认为“中国政府为了自身利益而有策略地发放债务的想法,并没有事实根据”。

同样是2019年,位于纽约的咨询公司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发布报告称,在以资源作抵押的贷款中,中国缺乏杠杆工具。该报告的作者分析了24个国家内的40起重新协商中国债务的案例,发现只有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一案明确涉及资产抵扣问题。报告以乌克兰为例指出,中国原以为会以粮食运输来偿还的一笔贷款,但是不得不最终诉诸国际仲裁来解决争端,“乌克兰案例显示,尽管中国国力雄厚,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但是解决争端的手段仍然有限,即使与这些小国发生争端也力有不逮。”

风险巨大

正如世界银行驻孟加拉首席经济学家侯赛因(Zahid Hussain)之前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尽管目前并没有太多关于中国贷款的公开信息,但是中国资金还没有到‘债务陷阱’的程度。”

然而,有关批评人士的担忧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IW)不久前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中国向海外输出的资金大部分都来自于2013年后的“一带一路”倡议。今年的新冠疫情更是让不少债台高筑的"一带一路"国家雪上加霜。

科隆经济研究所的学者认为,欠中国巨额债务一方面造成了这些国家对北京的经济依赖乃至政治依赖,另一方面,债务本身的违约风险也十分高。对于放贷的中国而言,这同样也是巨大的挑战。研究者也注意到,过去十几年间,中国已经多次大幅减免非洲国家所欠债务。报告因此认为,“一带一路”框架下受援国与中国都面临巨大风险,说明中国模式本身的可持续性存在问题,而这很有可能是中国为其地缘战略崛起所付出的高昂代价。

主要问题及改善建议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在最新报告中也提到一带一路的主要问题:中国通过各种双边关系逐渐零星打造“一带一路”项目。但是双方的政经活动和治理问题造成项目计划不周、管理不当。由此给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领域带来严重的负面后果,迫使中国调整“一带一路”的路线。

如何提高“一带一路”项目的质量?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建议,中国的决策者应建立一个连贯、综合的决策系统,该系统应具有足够的风险评估能力以及严格、清晰、可执行的规则。 这将涉及解决中国内部的既得利益,特别是商业机构和国有企业种的既得利益。

就受援国政府而言,该研究所建议,它们必须对潜在项目的评估承担更大的责任,以确保其可行性和财务可持续性。 他们还必须发展与中国伙伴进行讨价还价的能力,以确保当地人民从“一带一路”项目中受益。 由于中国继续高度重视东道国的监管,“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伙伴必须加强其法律和监管环境。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