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依万痛批不思改进
本地银行恐被中资取代

(吉隆坡5日讯)财政部秘书长丹斯里依万瑟加里博士今日不留情面地痛批本地银行和金融界,忠告它们若再不改变思维,原地踏步,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及被外资银行取代。

他借此提到中国银行界提供的优厚房贷条件,他说,她们给予2至3%的低息贷款,长达10年的宽限期及更长的贷款摊还期。



“可是,本地银行却是今天放贷,明天就要我还钱,问题是,我的生意都还未开始。

“银行的口头禅是‘这样(经营方式)’我会死,可是我要告诉它们:‘你们将会被取代’。”

30%回报率成绝唱

“再不改变思维,中国金融界将会进来取代你们。”

他强调,基础建设是长远可行性的发展,银行应考虑推出创意的放贷方式。



依万瑟加里今日在兴业银行举办的2017年区域研讨会上发表主题演说时。研讨会主题为一带一路。

依万瑟加里说,银行必须更有创意,不能再坚持20至30%的投资回报率,这已是一去不复返的往事。

他说,现在平均达到12至14%的投资回报率,就必须抓住不放了。

他促银行、金融机构和基金经理看正面和乐观的一面,不能持悲观态度,反而应该积极讨论如何加强竞争力。

他说,中国人不一样,他们都看正面。

依万瑟加里促本地银行改变思维,在经营上创意十足。

一带一路无关侵犯主权

依万瑟加里指出,在技术发展方面,本地的情况变化不大,许多地方不再使用现金,改用电子钱包。

他说,一带一路倡议无关征服或侵犯主权,只有我国各领域做好准备,就不会被推倒,而是双赢的精明合作。

他回应记者问题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将制造双赢,我国需要资金及更长的宽限期和摊还期。

他说,我国必须发展基础建设,否则未来5至10年的成本将倍增。一带一路倡议关乎未来的国家经济发展及下一代,确保国家经济永续性。

发大马城征求计划书

依万瑟里加说,财政部今日开始发出大马城征求计划书(RFP),政府也接获索取大马城计划更多详情的询问。

他说,政府开放给所有人(征求计划书),征求计划书其中一个条件为,有关公司必须是《财富》500强企业。

“至于说主要发展商会否是外国公司,政府在这方面持开放态度,外资可以跟本地公司合作。

“必须符合的标准,包括本地元素。”

也是大马城有限公司及TRX City 有限公司主席的依万瑟加里说,征求计划书另一个条件是,过去3年,从房地产及相关业务的整体价值链不低于500亿令吉的企业。

丽莎(左起)、依桑、黄正明、邓章钦、林国发及蔡文洲摄于小组讨论前。

依桑:设一带一路秘书处确保采用本地技术人力

国际贸易及工业部副秘书长(贸易)拿督依桑说,贸工部已成立一带一路倡议部门秘书处,监督所有一带一路发展计划,确保采用本地成分的技术和人力,非样样东西都来自中国。

他说,这些计划不会出现工人和技术皆来自中国的现象,也有本地元素和成分,是平衡的。

依桑今日下午在兴业银行举办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2017年区域研讨会的小组讨论上主讲。小组讨论主题为“一带一路会是外国投资的催化剂吗?”

讨论会主持人为CNBC前主持人丽莎奥尓,另4名主讲人马来西亚策略及国际研究所副总执行员拿督黄正明、雪州高级行政议员拿督邓章钦、中国工商银行总裁助理林国发及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第二副总秘书蔡文洲。

依桑说,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中国建立围墙,而是她们开放经济及分享资源。

一带一路将创历史

黄正明认为,应以更广大的眼光去看一带一路倡议,因为获得逾60个国家参与。我国和中国之间的互动的层次,足以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橱窗。

他说,明智的利用联通肯定将带来许多的优势,尤其在全球经济放缓下,一带一路倡议将创建历史。

皇京港有待商议

邓章钦认为,马中合作的马六甲皇京港深海码头发展计划,可行性和商业意义有待商议。

他强调,发展计划必须是国家所优先需要的,而非单以中国的需求作决定。

“我认同不能把一带一路倡议排除在外,然而我觉得我们还未做好准备。”

目前一带一路倡议主要仍处于国家领袖和部长级讨论阶段,应扩展到企业界,从而对这项倡议有更深入的了解及达到互利。

蔡文洲认为,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已久,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走出当前困局的唯一希望。

林国发则指出,中国工商银行已接获许多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咨询。一带一路是一项倡议不是政策,将制造双赢。

反应

 

财经新闻

【独家】商界:勿忧中资涌入抢市场 马中企业可互利共赢

独家报道:张燕苹

(吉隆坡9日讯)与其担心大量财雄势厚的中国企业进入大马,“卷走”本地人的商机和就业机会,倒不如思考如何与中资合作,扩大经济蛋糕和分一杯羹,互利共赢。

近期,有关大量中资入驻大马或将带来弊端的说法此起彼落,而副首相拿督斯里法迪拉日前指中国今年在大马的直接投资增长28.8%,投资领域覆盖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科技和清洁能源等重要领域,更加深了一些本地人的顾虑,担心这股发展态势若蔓延下去,迟早会卷走本地专才和人才,甚至也引发了本地工作岗位被抢走的担忧。

抱持这类悲观论调的市场人士认为,中国企业长期积累的规模优势,在进入大马市场时具备明显成本优势,以工业界的中型企业为例,在中国本土可能达到数亿元的规模,而进入我国后是大规模企业,对本地企业构成强大的竞争压力。

然而,商界领袖向《南洋商报》指出,我国其实有自身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来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与其一味悲观和负面的看待中资进驻,倒不如探讨中资带来的各种好处,以及如何与中资合作,共同增长。

政府密切监督市场

他们指出,在任何商业活动中,可能会存在个别不良企业的不规范行为,但这不能代表整个中国企业群体,也不能将其夸大为普遍现象。而且,大马政府和相关部门也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维护市场秩序。

此外,政府应鼓励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逐步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融入更广阔的市场;同时,通过官联机构推动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创建资源共享平台,帮助本地企业扩大规模与影响力。

自我增值应对外资挑战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总财政拿督孔令龙表示,与其担心外资包括中国企业的进驻会威胁本地企业,不如思考如何与它们合作。

资源互补共同发展

他说,作为“地头蛇”,本土企业对本地市场更为了解,而外资企业可能在技术上占优势。这种情况下,合作而非对抗,或许是更优的选择。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对市场的洞察力,与外资企业共同规划和发展市场。”

然而,如果本地企业固守过去20年的产品和模式,不思改变,那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孔令龙坦言,我国企业普遍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不足,研发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甚至不到1.5%。许多企业宁愿成为代理商,而不愿在研发和创新上投入资源,这是一种危险的趋势。

因此,本地企业须加强自我提升,尤其是在技术研发和价值增值方面。只有通过不断增值,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如果我们一成不变,就只能成为竞争的失败者。

他说,我国是一个自由经济体,但本地消费市场规模有限,加上人口数量不多,因此必须依赖外国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增加税收和创造机会。

他说,然而,外国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的进入,可能会对本地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产生影响。

“如果马来西亚的中小企业缺乏竞争力,外国企业的进入确实会带来冲击。但这种情况并不仅限于中资企业,其他外资企业也会有类似的影响。”

他提醒,如果只是被动地担心被取代,而不寻求进步,那问题只会加剧。

“过去也有成功案例表明,与外国企业资源互补、协同合作,可以实现双赢,这是马来西亚中小企业需要努力的方向: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开放心态,与外资形成友善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提高技能应对人才战争

马来西亚职业培训官协会主席温斯钦提到,随着免签证政策的推行,预计将有更多外国投资者到来。

对此,我国中小企业应积极提高自身竞争力,专注于创新和技术升级,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财政援助和咨询服务,克服资金、营销和资讯通讯科技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他说,在人才方面,应持续提高技能,特别是在数字科技和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以满足市场需求。

提高劳动力素质

对于在中国企业入驻是否会加剧本地市场竞争?他认为,确实可能在某些领域,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引发竞争。

“但我国政府对外资企业有明确的股权政策和本地参与要求,鼓励本地公民和外国投资者合资,以此确保本地利益。同时,外资企业的进入通常会伴随着技术和管理技能的转移,这有助于提高本地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温斯钦指出,政府在提高本地企业和人才竞争力方面都扮演着关键角色。

“如,通过国家工业 4.0 政策发展由人才、流程和科技驱动的更智能、更强大的制造业。

此外,政府也提供财政援助、技术培训和市场推广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克服挑战,提高竞争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专注于技术和职业教育培训,旨在缩小技能供求差距,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他也强调,全球化的趋势和无国界经济确实改变了企业竞争的核心逻辑,未来企业之间的战争本质上是人才的战争。

“政府需要在教育、签证、税收等方面创造有利于人才流动和发展的环境,确保本地企业和劳动力从中受益。”

“通过加强本地企业的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可以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鼓励马企拓展海外市场

对于中资大举进驻,优大经济系教授黄锦荣博士则抱持较为谨慎的看法。

他形容中国和本地企业的实力对比,如同重量级和轻量级选手在同一擂台竞争,作为“轻量级选手”的本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可能会被“打得体无完肤”,被迫退出市场。

“有人或许会说,这是因为它们自身竞争力不足,是‘理所应当’的结果。但事实上,本地企业的生存环境已经受到了不平等的影响。”

他说,如果本地企业因此失去生产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最终可能导致本地企业完全丧失发展空间,转而只能为外资企业打工。

因此,关于本地企业应保持乐观心态,并积极主动出击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建议,黄锦荣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但需要保持理性和谨慎的态度。  

“确实可能会有一些本地企业尝试与中国企业合作,尤其是那些并非单纯以马来西亚市场为目标的中国企业。然而,这种合作更多会发生在本地的大型企业与中国的大型企业或央企之间。

“我国的大型企业,特别是国企,有一定的规模和资源,能与中国企业展开对等合作。而对于本地的大部分中小微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0%以上),与大型中国企业合作的机会较为有限。

差距大易受制于人

“实际上,中小企业在与规模更大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时,往往处于劣势。例如,有些中小企业原本是中国企业的合作伙伴,但由于双方体量差距较大,合作过程中很容易受制于人。”

黄锦荣认为,更有效的做法是,政府相关政策应支持企业“走出去”,因为只有拓展海外市场,企业的规模和影响力才能够真正扩大。

“在更广阔的市场中,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这对于推动中小企业成长尤为关键。”

“我们应该鼓励我们的中小企业加大出口力度,逐步融入国际市场。通常情况下,企业会先从出口入手,通过建立海外市场的标志性节点,逐步提高品牌和产品的国际知名度。”

“接下来,可以通过官联机构的支持,推动企业与不同国家的跨国企业开展合作。通过这种跨国合作的形式,形成一个国际化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增长机会和资源共享平台,这也是政府长远的方向。”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