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国行总裁:贸易战及英脱欧冲击
令吉波动或加剧

(吉隆坡15日讯)国家银行总裁拿督诺珊希亚坦言,持续的中美贸易战及英国脱欧的冲击,可能会加剧令吉波动,但大马在管理这些冲击方面有良好记录。

“这是新的现实,波动会一波接一波,所以我们需有管理波动的工具,确保金融市场仍有序。”



诺珊希亚强调,灵活的令吉由市场定价,并起着缓冲作用,让大马从中受惠,即使出现外在逆风,国家经济仍继续保持强韧。

她指这点在2014和2015年已获得证明,波动性已被令吉吸纳,因此局限了对实质经济的负面冲击。

诺珊希亚接受《星报》专访时说,全球贸易不明朗及地缘政治发展,令吉继续波动属在所难免,其他货币也一样。重要的是,令吉的表现跟区域货币相符,许多区域货币在今年贬值介于0.7%至4.0%,令吉对美元贬值0.6%。

“终究,我国并不依赖令吉汇率来提高经济竞争力。国行对风险保持警惕,并保障国内外汇市场的有序条件。

“市场参与者及商界,也必须采取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包括国行提供套期保值。”



诺珊希亚强调,国行对外来逆风不感陌生,即便在2014及2015年面临大量资金外流和令吉贬值,国行都“克服”了。她指2015年油价暴跌及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事故爆发,促成最大量的资金外流,那时的经济却仍继续取得增长。

“我国过去经历许多外来逆风的冲击,险峻的贬值,不过我们的金融市场仍有序,银行贷款继续提高。”

她提及,令吉在2005年自由浮动后,我国有能力在面临数次的强烈逆风下,维持稳健的经济增长。

诺珊希亚:我国不依赖令吉汇率来提高经济竞争力。

办公楼贷款少于10%

银行界关注办公大楼及购物广场供应过剩现象,目前这方面的银行贷款少于10%。

诺珊希亚说,1990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国家面对办公大楼和购物广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压力。

她说,国行已对政府提出这方面的忠告:“目前银行在这方面贷款不大,不到贷款总额的10%。

家庭债务温和

“为了达到更佳期望,国行每年发布两次金融稳定报告,突出即将到来的风险,从而让银行能做出考量。”

诺珊希亚说,目前家庭债务温和,根据已进行的压力测试,不存在明显的风险来源。

她强调,家债这点继续要看紧,以便不会对经济构成风险。

诺珊希亚也指国行在2018年推出可负担房屋10亿令吉基金,协助低收入群购屋,6000人对此感到兴致勃勃。

“可是这些人在接受评估金融实力的网上金融教育后,近2000人在了解自己尚未做好财务准备下,决定不买房子。”

善用科技管理风险

诺珊希亚强调,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国内银行并没有坐视不理,反之积极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为国家长远增长潜力带来正面改变。

她说,我国经济在变化中,金融领域必须相应地适应及注意大趋势,更重要的是了解可能带来的风险。

她指不论未来如何,我国金融系统必须保持健全兼富有弹性:“金融科技议程是例子之一,我们的哲学是利用技术潜力,同时管理风险以保持金融稳定。

“银行是技术和品牌中立的,在监管方面,我们将研究银行的商业模式,确保在风险较大的情况下仍可行。

反应

 

名家专栏

国外好使国内便宜?/胡逸山博士

美国候任(与前任)总统特朗普近日大放矢言,其中就提到假如一些国度尝试以其他货币来取代美元作为国际上最为通用的交易货币的话,那么他将捧出关税大棒,对彼等出口至美国的商品施以100%的关税。

我之前曾详细谈到,为何特朗普上台后,虽然在美国权力分治体系下,可能未能全盘操控美国的货币政策(如形同其中央银行的美联储就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但起码在整体上会寻求偏低的美元币值,以便促使美国制造的商品在国际上更具有出口竞争力,来完成其“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宏愿。

那为何特朗普一方面不介意美元币值的走低,但另一方面又那么介意美元是否维持作为国际上主要交易货币的独特地位呢?这主要是这两者之间,其实并无经济逻辑上的冲突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

这得从何说起呢?可能先从本地社会说起吧。大家在本地社会生活里,坦白说通常对马币币值的高低走向,有着在社会心理学上所谓的认知偏颇。

当马币走高时,我们一片欣喜若狂,尤其是如当下般年底学校放假,大家携老扶幼到外国度假时,马币得以兑换更多的当地货币,花起来当然也就更为得心应手了,譬如得以血拼更多的当地商品等。

即便没有出国旅游或送孩子到外国念书(也就必须兑换马币来缴付彼等的学费和生活费),更高币值的马币也意味着进口到本地的商品会显得更为便宜(相同数额的马币得以进口更多商品)。

经济社会微妙偏颇

有钱人买时装、香水等奢侈品会更便宜,但连中低收入群体者购买一般的日常用品、食物等也会更为便宜,因为在本地许多这些商品也是进口的。

所以大家在社会经济认知上,都有一个微妙的偏颇,认为马币币值高就很好,政府就显得有“做事”,有把马币币值往高处推。

反之,如果马币走低,出国旅游时的花费就更高了,孩子的外国学费与生活费也就更高,搞不好还要好像当年家长自身在外国念书时般,到当地唐人街的华人餐厅打工、洗碗碟、抛大镬、捧餐送外卖等,我见犹怜,令从小宝贝爱儿爱女的家长们心疼不已。

家长们心想新一代的海外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高,甚至可能还不如旧一代,而那都是马币低迷所闯出的祸,那当然义愤填膺,大骂政府无能了。

即便未能负担得起孩子出国念书,甚至也没能出国度假的中低收入群体们,也必须忍受马币低迷所带来的主要依靠进口的必需品的价格的相应上涨,当然也是怨声载道,迁怒于政府为何不设法把马币币值提高了。

急功近利主流文化

在如此的一片马币币值高企好、低迷坏的认知偏颇狂热里,合理马币币值走低的优势,是很难被本地主流社会所欣赏的。

如更低的马币,理论上是能帮助本地的出口商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更能卖出去,如此也就更能带动本地的主要还是依靠出口的经济动力的。

当然,极为讽刺的是,撇开高科技产品不说,本地出口虽多,但进口也很多,甚至更多。而低企的马币,虽然会导致进口商品更为昂贵,但也就变相地鼓励本地必须更为迈向自给自足的经济韧性,自己做来自己用,就无需依赖进口了。

但在本地一片急功近利的主流文化思维下,什么长期竞争力、韧性等通常都抛在脑后,而要马上看到“出国钱好使,本地物价低”的成绩了。以后再续。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