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大马糖厂次季赚1433万

(吉隆坡24日讯)大马糖厂(MSM,5202,主要板消费)截至6月底次季,净利报1433万令吉或每股2.04仙,上财年同季为2145万令吉净亏。

该公司今日向交易所报备,由于销售量下滑,平均销售价格较低,次季营业额跌17.06%,报5亿7322万3000令吉,上财年同季为6亿9110万7000令吉。



累积首半年,净利报3013万6000令吉,上财年同期净亏5607万2000令吉。营业额则跌16.18%,报11亿2228万4000令吉。

该公司预计,下半年内,因本地白糖的政策和市场环境挑战,料继续挑战。不过,仍乐观,且会采取策略行动来保持韧力和盈利。

反应

 

财经新闻

出口股业绩血流成河 外汇亏损是何方妖孽?

报道:杨惠平

(吉隆坡23日讯)马股进入业绩潮,多家出口导向公司此时却是相继爆雷,当中国油石化(PCHEM,5183,主板工业股)吃下2010年上市以来第一次季度亏损业绩,蒙亏接近8亿令吉,更是惊跌不少人的眼镜,这也让“外汇亏损”这个词,成为当前马股大热点。

今年第三季度,令吉汇率创下了50年来最强劲的季度走势,单季大涨超过12%,兑美元汇率一度涨至4.09的高位。对国家来说,令吉走强也许是件喜事;但是对于拥有大量出口生意的企业来说,这个季度恐怕是难熬的。

在过去一个星期,相继因为外汇亏损而爆雷的,还有大马糖厂(MSM,5202,主板消费股)、正齐科技(MI,5286,主板科技股),以及台湾联友(FPI,9172,主板消费股)等多只股项。

这频频出现在业绩报表中,拖累多家公司盈利表现的“外汇亏损”,到底是何方妖孽?

Tradeview资本基金经理黄子伦接受《南洋商报》电访时指出,外汇亏损,主要源于账单记录日期与结算时日期之间的汇率波动。

他举例,假设公司与客户签订价值100万美元合约,当时令吉兑美元在4.8水平,但结算时,令吉汇率升值至4.2,虽收到相同金额美元,但折算成令吉后出现约60万令吉损失,这就是外汇亏损。

可能只是账面亏损

黄子伦续指,外汇亏损会出现两种情况,分别已认列(realized)与未认列(unrealized),也就是俗称的账面亏损。

“已认列亏损,指的是合约结算日在公司季度截止日前内完成并记录,而账面亏损,则涉及尚未完成或还在进行中的合约交易。”

因此,相比已认列亏损不可逆,他表示,账面亏损存在逆转的可能性,即若最终合约结算时令吉汇率回落,这亏损有可能转化为盈余。

积极对冲恐弄巧反拙

随着踏入末季后,令吉兑美元走软,他预计,这些账面亏损的公司有可能变成外汇受益的情况,但仍需了解公司的对冲策略以及订单进度情况。

举个例子,最近令吉走软,但若公司因为今年第三季受惊于竟然的外汇亏损,而过于积极去对冲,反而可能弄巧反拙,末季再吃下外汇亏损。

出口导向行业面临重压

说到我国出口导向的行业,首当其冲的,包括有电子产品、油气、手套,以及种植等。

不过黄子伦解释,短期的市场状况是,由于近期原棕油价格走高,种植业受到的冲击,低于电子产品与油气领域。

手套股方面,主要是因为令吉走强对于其成本,特别是天然气价格是有利的,加上美国对中国提高税率的情况,冲淡了其面对的外汇不利影响。

除了上述大家熟知的出口导向行业,他表示,在其他领域,那些依靠出口市场且体量较小的公司,受到的冲击或许更大。

“因为当公司体积不大,一些在汇率上、成本上的轻微波动,都很容易对其盈利带来强烈冲击。”

就像是海外营收占近7成的佳源食品(KAWAN,7216,主板消费股),也在2024财年第三季受到外汇亏损冲击,净利同比大砍88%,至95万9000令吉。

股友如何评估外汇风险

对于投资者而言,黄子伦建议,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评估公司受到外汇亏损可能带来的风险。

“首先,企业通常会在年报的风险管理部分披露外汇敏感度,展示特定外汇变动对公司盈利或现金流的潜在影响,投资者可尝试在年报搜索“Sensitivity”或“Foreign currency”关键字查找。”

这些数据虽然是过去式,但也能帮助投资者直观了解该公司的外汇敞口,并评估其抗风险能力。

“有些注脚甚至直接列明,对某些外币汇率每10%的升值或贬值,对公司盈利产生影响的金额是多少。就能直观了解外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多大。”

其次,他指,投资者应留意公司外汇敞口管理措施,像是采取比较积极或是消极的对冲策略,若是处理不当可能会有反噬效果。

公司应对手段

为减轻外汇波动带来的冲击,除了对冲策略,黄子伦指出,公司可以扩展市场多元化,通过使用不同货币的市场,以对冲部分外汇风险。

不过他强调,这需要公司有强大的议价能力,不然,其他国家的客户也可能会要求以更利于后者的货币交易。

另外一种可能是生产本地化,公司将生产活动设在主要销售市场,实现成本和收入货币的一致性,但他指明,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且可能加重在营运、人力等方面的成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