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棕油园机械化路漫长/朱乾海博士

大马园主公会计划今年下半年的研讨会选题“油棕翻种或油棕园机械化”。

我已在本栏目写过翻种(5月18日)。



提笔写机械化,正好大马油棕局新总监A. Kushairi博士在最新一期(2017年2月)的种植人日刊写了两篇油棕园机械化的文章。

大马油棕种植在1917年起步;一直到60年代,一切园丘工作都靠人力。

例如采果,把一把铲刀绑在沉重的竹桿上,采果人竖起竹桿将高挂在树上的鲜果串费劲的割下来,和非洲的原始采果方法同出一辙,只差我们尚有像猴子爬树摘果。

今天的采果桿由铝合金制成、抽长或缩短、轻便,全世界在用。

近几年,大马棕油局研发机器采果机,名Cantas,适用于较矮的油棕树,利刀前后震动,将果串割下。



工人有怨言,手臂被震得难受。

油棕机械化,以采果机械化为例,蜗步研发,到今天改善的空间还很大。

和采果同步研发的机械是运载、鲜果串的迷你拖格机或拖拉机附加抓果箱系统。

割果机及迷你拖拉机可以在种植界的合作下做出改善,使到机械更好使用;从机械销售量看,园丘机械的使用已愈来愈普遍。

不过难的改善的是鉴别果串的成熟度,越伏的地势、树高及叶子的生长结构,这些不利机械化又是另一种挑战。

油棕机械化,时至今日改善的空间还很大。

急需园丘和技术人才

100年(1917-2017年)过去了,世界科技创新-再创高峰,但油棕园机械化难圆。

大马油棕面积达574万公顷,劳工人数43万人,其中77%是外劳。

雇用外劳,不论来源国家或大马,都有诸多令人吃不消的问题,例如费用调高、最低薪制等。

本地人对园丘工作兴趣淡淡,因为老旧的思想装不下新思维,他们不愿接受3D工作:Difficult, Danger, Dirty(困难,危险,肮脏)。

政府和大马棕油局设备有各种奖励促进油棕机械的研发,至于哪一类机械、用在哪里,详情可以向大马棕油局询问。

其实很多机械已有原型或已在试用,只是不够完善,实用效果欠佳,当局鼓励参与研发。

有教育报告指出,大马到2020年,时需要50万名科学家,工程师及科技人员(即大马1500万工人的3%),另外50万名支援人员。

先有人材,后有机械顺理成章。

可喜的是大马和研究所及工商界有联合课程和研究项目,助油棕机械化一臂之力。

种植及原产业部长拿督斯里马袖强5月24日宣布,为了配合大马油棕种植迈入100周年纪念而展开的“国际油棕机械化比赛”(ICOPM),提呈比赛作品的截止日期已延期至6月30日。

反应

 

财经

油棕树应种多密?/朱乾海博士

土质好的地方种植油棕密度较低,光照强、水份足的地方种植密度较高。

油棕种植密度介于每公顷118至158株,但新种时的密度,普遍是每公顷136至143株。

土质好的地方种植密度较低,光照强、水份足的地方种植密度较高,如果种植环境没有足够的光照,密度较低比较适宜。



若有资金问题,有经验的种植人在开始种植时会选择较高密度种植。

树龄尚小,树叶还在伸张中,树冠其实已被此接触。种植密度如果每公顷是136至143株,有按时施肥,气候正常,5年树龄左右的树已有完整的树冠,叶片30至40张(即4至5螺旋圈的叶)。

叶子太多影响产量

叶子太少,浪费光源,产量不高;叶子太多,树与树争夺光照,光合作用弱,叶子和树身增长,影响有性繁殖的果串成形。

既然叶子太多影响产量,多余的叶子必需修割掉。修割叶子还有其他原因:



*采割鲜果串时有空间使力

*割除不撑托果串用途的老叶

*减少散果跌下藏在叶腋里

*减少附生在叶腋的附生植

*除去枯叶和病叶,促进新的健康叶子快速成长

密度太高争阳光

太过密集的树冠,诚如上文所述,不利生产果串。种植密度太高,同样也因争夺阳光,不利产量。

植株愈长愈高,树叶愈长愈长。明显的,采割果串愈来愈困难。

园地阴暗,树行间草木不生导致土蚀。

种植密度和产量的实验做了很多,但却得不到明确的答案。凭经验,一旦产量下跌而怀疑可能是密度问题所致,将密度稀释,产量很快就提升。

2方法稀释密度

有两个方法稀释密度,一是有规则的稀释,每数株树除去一株,这株树在原来的排列位置上除去后,不会影响整体树的平衡分布。这个方法的弱点是除去的树可能是高产树。

第二个方法是除去“价值低”的树,如染病的、发育不健全的、不打果的、打果特别少的、后来补种而一直长不好的树。

产量特别少的树最好先做记号,然后视察它的产量一年半载,证实后才将它砍除。

经过这一轮稀释,园丘的产量会提升,同时省了一些肥料和人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