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气候导致慢成长死亡率高
吉玻肉鸡大缺货

气候影响养鸡农场生产,业者面临鸡难养问题,死亡率增加,成长率降低。

(加央7日讯)受气候影响,农场鸡最近出现容易生病、死亡率增高,以及慢成长的现象,令业者面对鸡难养的问题,并导致肉鸡市场大缺货。

在死亡率增至20%及生产率拖慢3天之下,导致养鸡场货源严缺。由于无货源供应,一向在开斋节期间只休假一天的业者,今年休业三天。



供应吉玻州肉鸡市场的新联顺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华生形容,这是十多年来首次出现“有钱也买不到货”的现象。

他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说,肉鸡严重缺货的最大因素是气候,天气影响黄豆与玉米原料生产与品质,造成原本可在32至35天长大的农场鸡,如今却需35至40天才能卖到市场去,比平时慢3天。

他说,气候变化也造成鸡容易生病,死亡率也从2至5%,增至10至20%。

饲料涨价成本提高

他说,饲料的主要原料如黄豆和玉米价格倍增,也造成小鸡起价,原本一只1令吉50仙,现在要2令吉多,由于成本提高加上鸡难养,一些小规模养鸡农场无法承担亏本,被迫暂停营业。



据了解,高温会引起鸡群生产性能下降,加上严重时会导致活鸡中暑死亡。因此,夏季要做好鸡群的防暑工作,而这也导致成本上涨。

陈华生:因产量有限,无货源供应市场,开斋节期间,通常只休假一天的业者,如今多数农场业者休业3天。

陈华生:货源严缺中介游说转换收购商

陈华生的公司设立在玻璃市州爪夷芭轻工业区,是玻州唯一拥有清真认证的宰鸡厂。

陈华生说,该厂根据清真程序,一天可生产1万只鸡,主要批发给餐饮店、霸级市场和酒店,由于市场缺货,今年需求量高。

高温热死鸡

“由于货源严缺,一些业者通过不正当的手法,通过中介人游说鸡农毁约,在收购商不知情下,把鸡偷卖他人。”

他认为,应该阻止这种没有商业道德的行为,业者不要支持中介人的不合法买卖。

据了解,高温热死鸡已经不是近年来的新鲜事,其中,印度去年就曾发生北部、东南部和东部的气温,分别在摄氏42度至48度之间,不仅导致2200多人中暑丧生,连家禽也无法幸免于难。

根据媒体报道,全印度因高温而死的活鸡总数,高达1700万只,导致活鸡价格水涨船高。

反应

 

财经新闻

“稻米生产链遭操纵” 业者:本地白米无利可图

(吉隆坡2日讯)本地白米都去哪儿了?

虽然政府大派定心丸,指国内白米供应充足且稳定,但消费者难买到本地白米,却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本地白米供应不足的问题引起议论,甚至引起一些群体将其与生产链中的各种因素和漏洞串连起来。让消费者感到困扰的是,稻米生产链包括从稻农、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到消费者,都被认为存在彼此的误解。

根据商家,每10公斤价格26令吉的本地大米他们只赚取约50仙的利润。

根据《每日新闻》在此议题报道称,带出了白米生产国在生产链中或存在的漏问题,即通过“看不见的手”操纵某方面的可能性,对供应链和市场价格带来影响。

报道说,对大马马来米厂商会(PPBMM)而言,由于面对大多数制造商不愿意承担亏损,导致他们须以昂贵的价格,向稻农和供应商采购本地白米。

该商会主席莫哈末特米兹表示,本地白米的生产成本现已达到每吨2800令吉,这让制造商很难以政府统制价格每吨26令吉售卖。

“去年8月,稻米价格上涨至每吨1700令吉至1800令吉,加工后的大米价格可达每吨2800令吉”。

他指国家稻米公司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大米需求量达250 万吨,其中 62%(155 万吨)是本地白米,进口白米则占27%(67.5 万吨),其他的则是糯米等其他类型大米。

此外,香米、印度长米(basmathi) 也是进口的。

“每加工一吨大米,一般只能生产出50%大米,不过雪兰莪州除外,可达65%的产量。”

此外,另一个问题是,厂家因未能交出20%配额,在无利可图情况下只能专注于生产价格较高的进口大米。

农业及粮食安全部已下令所有本地白米生产商将各自白米配额的20%发给国家稻米公司,以补给几个州属本地白米供应的不足的问题。

在制造商和批发商层面,由于利润单薄,以致也有者拒绝包装本地白米。

10公斤庄仅赚50仙

马来西亚土著米商公会(BARIM)南区主席卡里尔阿末坦承,确是有一些制造商拒绝包装本地白米。

他说,10公斤庄本地白米售价为26令吉,商家只赚取约50仙的利润。在这情况下,批发商和零售商对包装进口白米更有兴趣,因为进口白米的价格更高。

“目前市场上进口白米平均价格为每10公斤售价为39至45令吉。”

他说,关键是日后一旦本地白米供应恢复稳定,进口大米价格会随着需求减少而下降,政府应提供补贴,以覆盖每10公斤本地白米约4令吉的生产成本。

卡里尔坦承,中间商也是导致本地白米缺货的原因。

“一些餐馆和贸易商协会拥有大量资金,他们直接从工厂批量购买。问题是,他们直接从工厂购买已经供不应求的本地白米,使到本地白米的供应无法到达消费者或商家手中。”

此外,边境的漏洞问题也导致白米供应短缺。

消息人士透露,市场上缺乏本地白米与厂家将本地白米“变身”为进口白米(BPI),以获取更高利润有关。

“厂家购买白米并不像一般消费者购买已经包装好的白米,他们是区分等级并包装白米的人。而消费者并不知道白米等级的区别,他们只看包装标签。”

吁监管米粮单位

马来西亚消费人协会联合会(FOMCA)主席拿督N马里慕都博士促请各相关方解释一直缺乏本地白米的情况。

他质疑,到底谁在本地白米短缺问题上讲真话?

“如果国家稻米公司指其产能有所增加,为什么白米工厂却说供应不足。要是有大量生产本地白米,为什么消费者仍然面对特定价格才能购买本地白米?”

他说,目前的情况是,各方都在互相指责。

“不管谁说什么,或是哪一方发行多少?市场上很难找到本地白米已是事实,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他认为,执法人员必须更积极和主动,监管米粮的单位和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建立合作关系实地检查所有地方,而不是注册工厂。

“卡特尔(kartel) 办事的地方,是官方工厂所无法进行的。”

此外,他也不排除本地白米在边境存在漏洞的可能性。

“在邻国泰国,白米价格更贵,到处都可能有漏洞,他们必须监控,并加强管制。”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