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没发挥金融效力
中国电子支付过度吸款

(北京19日讯)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揭露,在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的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扭曲和风险,有些技术应用没有把金融服务能力发挥出来,而只是过度设法像银行般吸收公众储蓄。

他星期日在北京一项演讲中说,有些获得支付牌照的机构,对提高支付效率不感兴趣,但对预收付款则很感兴趣。



他提醒,支付体系和数字货币体系应考虑对货币政策传导性的影响,否则就是危险的,将令宏观经济失调。

“不能对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的技术放任不管,万一试验方案出现巨大的漏洞或失败,会造成社会经济的损害或不稳定。”

周小川说,监管是必要的,对社会不利和不稳定的现象,以及可能过度偏重短期投机的现象,都需要监管,私人部门可以参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但要有政府指导和监督。

他也建议,可以采取PPP(公共私营合作制)模式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且必须有公共精神,准备为公共服务,要考虑到当今世界共同要求的反洗钱和反恐融资,而不是准备用搞基础设施的特权过多为自己谋利益。



反应

 

言论

坚持现金付款的商家/江振鸿

非现金的电子支付交易系统于疫情后,在我国爆炸性增长。

电子支付交易,可谓对各方都有利。

业者方面,通过电子支付交易,钱的进出流向“清清楚楚”,有迹可循,再也不怕那些手脚不干不净的员工,也不用害怕收档结束营业关门前,或把辛苦一天的营收送往银行存款途中,引来歹徒的觊觎,一整天的生意白做。

对于员工尤其是收银员而言,客户使用电子支付交易,恐怕更受欢迎,因为除了省却收钱找换零钱的麻烦,更是避免收银员因为找错零钱,而得赔偿予其雇主。

对于消费者而言,非现金电子支付交易的益处,更是不在话下。

电子支付有助理财

除了不必带太多现金在身的安全性,电子支付系统包括电子钱包及信用卡更是可以提供使用者的消费流向,有助于理财和自我消费审查及检讨,不会在月尾时出现“钱都去哪儿了”的疑问。

但是全球市场研究公司益普索(Ipsos)的最新调查显示,仍有 45%的马来西亚人,尤其是老年人,依然完全依赖现金交易。

这是可以被理解的。

操作复杂的电子钱包,对于一些教育程度不高的长者确是一大挑战。

例如,一些电子钱包,付款时得自行填入付款的数额。

即使是用惯电子钱包的我,每当使用电子钱包进行交易时,尚且战战兢兢,害怕按错付款数额多出了个零,更何况这些长者。

目前,完全不接受现金交易的商家业者正处于上升的趋式,可以预见这些长者即将面临的挑战。

近期内,我就已遇见数起手中只有现金的长者被不接受现金交易的商家“拒于门外”(当然拒于门外的肯定是商家员工,如果业者本身恐怕是不会有生意不做)。

与此同时,尚有一些抗拒电子支付交易的商家正“负隅顽抗”。

日前网上流传一则新闻,一名要求现金付款的商家与没带现金的顾客起了冲突。

无现金应多元包容

因此,既然在政治时局上,我们要求多元及包容,所以在追求无现金社会上,是否也可以多元及包容,在要求电子支付交易之余,也可以灵活处理,提供现金交易的选项,方便那些没有电子钱包的民众?

至于仍坚持现金付款,不愿提供电子支付交易选项的那些商家,最终吃亏的恐怕将是自己,因为在政府的提倡和鼓励之下,使用电子支付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