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贸长:放眼数字经济
检讨投资奖掖缔双赢

【“马来西亚的新黎明”投资者大会】

国内多为著名企业家出席投资大会,聆听马哈迪演词。

(吉隆坡9日讯)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雷京指出,该部希望检讨投资奖掖措施,以便能为投资者与国家带来双赢的结果。



他说,预计政府将会在11月2日提呈明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公布这些奖掖措施。

当问到我国新投资的主要领域,雷京回应,大马应该放眼数字经济,并指许多拥有经营理念的本地人才,都能提振该领域。

“我们看到在海外经营业务的大马人回国服务。所以,在维持我国的正常领域,我们也必须进军数字经济。”

他表示,该部不久将为发展数字经济召开会议,该部将会主持国家电子商务委员会。

单一机构批核投资福利 



雷京表示,政府正探讨只让单一投资宣传机构批核投资、投资者津贴与福利。

雷京针对国内拥有30至40个投资宣传机构或原则核准(IPAs)回应:“我真正想做的是这个。若有太多其他机构做投资决策或与其他相同的机构竞争并不健康。”

盼东盟以强大姿态合作

询及为抵御贸易战所带来的冲击,东盟多快才能变得强大?雷京说,他希望东盟国家能在明年中之前,以强大姿态一起做一些事情。

“一些事情会被解决。大家必须记住,就算我们都是东盟国,还是有不完美的地方。无论我们如何来往各个东盟国,我们还是面对关税课题。

“在这个时候,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将会是未来数个月最有可能抵御贸易战影响的计划。”

当问到其他东盟部长能接受该计划吗?雷京回应指出,大家听到之后,都感到很兴奋。

反应

 

名家专栏

数字经济冲击东南亚劳工/安邦智库

伴随着逆全球化以及地缘政治局势带来的风险加剧,全球供应链呈现断裂重组,大量低端制造业从中国外迁至周边地区。东南亚,就是中国制造业向海外迁徙的最重要目的地之一。

但眼下,一场悄无声息的变化,正在给东南亚的制造型企业蒙上阴影。随着东南亚数字经济的兴起,自由职业如外卖配送、网络直播等正逐渐成为年轻人就业的新趋势。因此,如今在东南亚复现——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劳动者开始离开传统工厂,转而投身于外卖、直播等新兴行业。

中国制造企业之所以大量外迁至东南亚地区,与安邦智库(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先生提出的“密接生产”三大核心密不可分。这三大核心分别是技术核心、资本核心与消费核心。

从中国大量迁出的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低端制造业为主,大多为服装纺织、电子制造、机械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不乏立讯精密、比亚迪这种头部企业,而中国在这方面有经验和技术优势。

同时,随着制造业的迁出,大量的中国资本也投向东南亚。2021—2023年,中国制造业对东南亚的累计投资金额超过400亿美元,远超欧洲、拉美等地区。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都吸引着大量来自中国的投资。

此外,中国又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而东南亚本身也是一个有潜力的消费市场且具有对外贸易优势。对外迁的企业来说,进可继续锚定中国市场,远可借东南亚攻入美洲和大洋洲市场。

在全球供应链的重塑作用下,中国低端制造业迁入东南亚的同时,新兴制造业也在不断涌入。因此,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庞大而年轻的人口、开放包容的制度和区域深度融合的优势,近年来东南亚迎来了一波数字经济的浪潮。

根据《东南亚互联网经济报告》的数据显示,2023年东南亚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180亿美元,同比增长11%,远超全球平均水平。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枯燥繁重的工作环境相比,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数字经济催生了大量灵活自由的就业形态,显然对年轻人更具吸引力。

以越南和印尼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正经历人口红利期。据数据显示,越南全国近一亿人口中,平均年龄仅为32.5岁,且70%的人口属于劳动力年龄层;印尼则以2.6亿人口位居世界第四,其中超过6500万人年龄介于20至35岁之间,占其工作年龄人口的50%。

然而,这些年轻一代却并不热衷于工厂工作,他们更倾向于从事摩的司机、网约车司机、直播主播等职业。2021年,随着TikTok Shop进军东南亚市场,直播电商行业迅速崛起,成为当地的新趋势。

廉价劳力无法成竞争优势

正是这样一系列的变化,导致迁入东南亚地区的制造业开始出现用工荒问题。伴随用工荒问题的日益严重,廉价劳动力不会一直是企业的竞争优势。越南经济的发展和劳工对权益的要求在增加,当地工人的工资水平也必然面临提升。

根据怡安集团(Aon)进行的全球风险管理调查显示,2025年,东南亚六国都将面临薪资增长,其中,越南将增长6.7%、印尼6.3%、菲律宾5.8%、马来西亚5%、泰国4.7%以及新加坡4.4%。

这还反映一个现实是,廉价劳动力无法永远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email protected]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