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独家】国家经济很糟?
达因:报告出炉才知道

达因:政府顾问理事会只扮演咨询角色,任何决策最终将交由内阁决定。

(吉隆坡19 日讯)国家经济情况是否比1997 年金融风暴时期更糟?

达因指出,这问题只有等政府顾问理事会报告出炉后,他才有办法回答。



“我们将把相关报告提呈给政府,然后政府将作出宣布。”

达因重申,政府顾问理事会只扮演咨询角色,不做决定,任何决策最终将交由内阁去决定。

他强调,在为期100天的期限内,理事会成员都是全天候自愿义务奉献,完全没有领取任何津贴或薪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国家未来。

“我们至今已邀请了40个机构的负责人及50名来自各领域的代表……如果可以更早完成任务的话,我们将更早完成。

“我们希望民众能明白……因为有人批评我们不是民选(代议士),为何我们(政府顾问理事会)能发言,其实这与民不民选无关,政府只是想要我们掌握国家的整体状况,然后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达因以本身为例指出,他原在这3个月期间答应了多个邀约,最终都被迫向邀约单位道歉。

参与会议者皆自愿

达因针对理事会成员所负责的范畴指出,国行前总裁丹斯里洁蒂博士将负责金融、外来投资及大道收费站等领域,1995年起掌舵马石油至2010年2月退休后在新加坡能源公司担任要职的哈山马力肯则将负责原油及补贴领域,经济学家佐摩教授则是负责宏观层面的经济领域。

达因指出,该理事会并没权力召见任何人,因此参与理事会会议的人士,其实都是自愿出席,以及愿意据实报告。

他说,政府顾问理事会麾下设有2个附属的委员会,即体制改革委员会及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委员会。

询及一旦体制改革委员会报告出炉,是否意味将影响一些政府机构高官的去留时,达因说:“我们只会作出某些官员是否合适的建议,如果政府要求我们提出替代人选,我们也会提出,反之,我们不会介入行政决定。”

让商界精英管官职公司

达因强调,政府顾问理事会将建议希盟政府,让熟悉商业事务的商人,负责管理官联公司。

他说,一旦政府任务介入商业,通常都会引致严重挫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1MDB公司。

“这都是因为过度政治化,所以不要介入,就让商人管商业。”

达因也认为,希盟政府将与前朝政府不同,官联公司董事会里,不得有政治背景人物担任要职。

未与白天谈检讨中资

达因指出,中国驻马大使白天周四与他会面时,双方未提到“检讨中资企业”的问题。

检讨所有外国投资

达因是受询及首相在希盟执政中央前的检讨中资企业论时,这么说。

“我们会检讨所有的外国投资计划,不仅是检讨中资企业计划,我们是要确保它们是可行及可惠及我国人民的计划。”

达因与白天的这项会面,双方回顾了中马建交44年来两国关系的良好发展,认为中马传统友好,互信深厚,务实合作基础牢固,前景广阔,他相信在马哈迪领导的新政府任期内,中马关系将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相关新闻:

【独家/视频】出席政府顾问理会会议 郭鹤年回马献策

【独家/视频】达因:我国很幸运 油价涨减缓废GST冲击

独家报道:官泰发

独家报道:官泰发

独家报道:官泰发

反应

 

财经新闻

【独家】商界:勿忧中资涌入抢市场 马中企业可互利共赢

独家报道:张燕苹

(吉隆坡9日讯)与其担心大量财雄势厚的中国企业进入大马,“卷走”本地人的商机和就业机会,倒不如思考如何与中资合作,扩大经济蛋糕和分一杯羹,互利共赢。

近期,有关大量中资入驻大马或将带来弊端的说法此起彼落,而副首相拿督斯里法迪拉日前指中国今年在大马的直接投资增长28.8%,投资领域覆盖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科技和清洁能源等重要领域,更加深了一些本地人的顾虑,担心这股发展态势若蔓延下去,迟早会卷走本地专才和人才,甚至也引发了本地工作岗位被抢走的担忧。

抱持这类悲观论调的市场人士认为,中国企业长期积累的规模优势,在进入大马市场时具备明显成本优势,以工业界的中型企业为例,在中国本土可能达到数亿元的规模,而进入我国后是大规模企业,对本地企业构成强大的竞争压力。

然而,商界领袖向《南洋商报》指出,我国其实有自身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来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与其一味悲观和负面的看待中资进驻,倒不如探讨中资带来的各种好处,以及如何与中资合作,共同增长。

政府密切监督市场

他们指出,在任何商业活动中,可能会存在个别不良企业的不规范行为,但这不能代表整个中国企业群体,也不能将其夸大为普遍现象。而且,大马政府和相关部门也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维护市场秩序。

此外,政府应鼓励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逐步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融入更广阔的市场;同时,通过官联机构推动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创建资源共享平台,帮助本地企业扩大规模与影响力。

自我增值应对外资挑战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总财政拿督孔令龙表示,与其担心外资包括中国企业的进驻会威胁本地企业,不如思考如何与它们合作。

资源互补共同发展

他说,作为“地头蛇”,本土企业对本地市场更为了解,而外资企业可能在技术上占优势。这种情况下,合作而非对抗,或许是更优的选择。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对市场的洞察力,与外资企业共同规划和发展市场。”

然而,如果本地企业固守过去20年的产品和模式,不思改变,那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孔令龙坦言,我国企业普遍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不足,研发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甚至不到1.5%。许多企业宁愿成为代理商,而不愿在研发和创新上投入资源,这是一种危险的趋势。

因此,本地企业须加强自我提升,尤其是在技术研发和价值增值方面。只有通过不断增值,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如果我们一成不变,就只能成为竞争的失败者。

他说,我国是一个自由经济体,但本地消费市场规模有限,加上人口数量不多,因此必须依赖外国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增加税收和创造机会。

他说,然而,外国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的进入,可能会对本地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产生影响。

“如果马来西亚的中小企业缺乏竞争力,外国企业的进入确实会带来冲击。但这种情况并不仅限于中资企业,其他外资企业也会有类似的影响。”

他提醒,如果只是被动地担心被取代,而不寻求进步,那问题只会加剧。

“过去也有成功案例表明,与外国企业资源互补、协同合作,可以实现双赢,这是马来西亚中小企业需要努力的方向: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开放心态,与外资形成友善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提高技能应对人才战争

马来西亚职业培训官协会主席温斯钦提到,随着免签证政策的推行,预计将有更多外国投资者到来。

对此,我国中小企业应积极提高自身竞争力,专注于创新和技术升级,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财政援助和咨询服务,克服资金、营销和资讯通讯科技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他说,在人才方面,应持续提高技能,特别是在数字科技和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以满足市场需求。

提高劳动力素质

对于在中国企业入驻是否会加剧本地市场竞争?他认为,确实可能在某些领域,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引发竞争。

“但我国政府对外资企业有明确的股权政策和本地参与要求,鼓励本地公民和外国投资者合资,以此确保本地利益。同时,外资企业的进入通常会伴随着技术和管理技能的转移,这有助于提高本地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温斯钦指出,政府在提高本地企业和人才竞争力方面都扮演着关键角色。

“如,通过国家工业 4.0 政策发展由人才、流程和科技驱动的更智能、更强大的制造业。

此外,政府也提供财政援助、技术培训和市场推广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克服挑战,提高竞争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专注于技术和职业教育培训,旨在缩小技能供求差距,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他也强调,全球化的趋势和无国界经济确实改变了企业竞争的核心逻辑,未来企业之间的战争本质上是人才的战争。

“政府需要在教育、签证、税收等方面创造有利于人才流动和发展的环境,确保本地企业和劳动力从中受益。”

“通过加强本地企业的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可以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鼓励马企拓展海外市场

对于中资大举进驻,优大经济系教授黄锦荣博士则抱持较为谨慎的看法。

他形容中国和本地企业的实力对比,如同重量级和轻量级选手在同一擂台竞争,作为“轻量级选手”的本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可能会被“打得体无完肤”,被迫退出市场。

“有人或许会说,这是因为它们自身竞争力不足,是‘理所应当’的结果。但事实上,本地企业的生存环境已经受到了不平等的影响。”

他说,如果本地企业因此失去生产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最终可能导致本地企业完全丧失发展空间,转而只能为外资企业打工。

因此,关于本地企业应保持乐观心态,并积极主动出击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建议,黄锦荣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但需要保持理性和谨慎的态度。  

“确实可能会有一些本地企业尝试与中国企业合作,尤其是那些并非单纯以马来西亚市场为目标的中国企业。然而,这种合作更多会发生在本地的大型企业与中国的大型企业或央企之间。

“我国的大型企业,特别是国企,有一定的规模和资源,能与中国企业展开对等合作。而对于本地的大部分中小微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0%以上),与大型中国企业合作的机会较为有限。

差距大易受制于人

“实际上,中小企业在与规模更大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时,往往处于劣势。例如,有些中小企业原本是中国企业的合作伙伴,但由于双方体量差距较大,合作过程中很容易受制于人。”

黄锦荣认为,更有效的做法是,政府相关政策应支持企业“走出去”,因为只有拓展海外市场,企业的规模和影响力才能够真正扩大。

“在更广阔的市场中,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这对于推动中小企业成长尤为关键。”

“我们应该鼓励我们的中小企业加大出口力度,逐步融入国际市场。通常情况下,企业会先从出口入手,通过建立海外市场的标志性节点,逐步提高品牌和产品的国际知名度。”

“接下来,可以通过官联机构的支持,推动企业与不同国家的跨国企业开展合作。通过这种跨国合作的形式,形成一个国际化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增长机会和资源共享平台,这也是政府长远的方向。”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