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回归佛陀的足迹

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对当代佛教影响深远,然,随着时代的演变及需求,“人间佛教”多少被天化、神化,掺杂许多背离佛陀本怀的内容。到底它如何适应时代,回到佛法本义,拉近与生活的距离?由马佛青主办的“ 第37届高级佛学研修班”这回的主题是“回归佛陀足迹”,带领参与者去体会印顺导师“人间佛教”的原貌。

开仁法师

这回的研修班谈“人间佛陀”这课题,是为了要回归佛陀的足迹吗?



谈“人间佛陀”这课题,主要想唤起大家重温《增壹阿含经》所说的“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之教。

所谓回归佛陀的足迹,是站在学习佛陀根本的正法律而言,不过,却并非意味着唯有此才是真正的原始佛法。须知,佛教在印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也因此,每个阶段的佛法都有其精华处,所以印顺导师曾说:“印度佛教的兴起,发展又衰落,正如人的一生,自童真,少壮而衰老。童真,充满活力,是可称赞的,但童真而进入壮年,不是更有意义吗?壮年而不知珍摄,转眼衰老了。老年经验多,知识丰富,表示成熟吗?也可表示接近衰亡所以我不说愈古愈真,更不同……”(《华雨集第一册》第17-18页)

重新启起学习“人间佛陀”,重点还在于建立佛陀根本正法律的基础,有了这个知见,就有能力审定现实一切的佛教了。

请问正确的佛陀观是什么?佛陀是位怎样的老师?佛陀一生给信众的生命启示──回到佛法本义,如何拉近与生活的距离?

从佛教二千多年的历史演变看来,教内的“佛陀观”,已出现至少两类的观念:一是“现实的佛陀观”,二是“理想的佛陀观”两者都偏于一边,唯有综合两者的优点,才能圆见“正确的佛陀观”——即超越又现实的人间佛陀。



佛陀是一位非常人间性的老师,即使其有3种神变——“说法、教诫、神通”,但从其成佛后的45年教化生涯中,佛陀是以说法为主的。

佛陀一生给我们的生命启示,最重要的就是他成佛后的初转法轮——开示四圣谛。举例来说,“佛教所说的苦,不单是老死,苦痛的解决,在勘破自我的爱取,在改变我们身心的行为。相对的改善,就是世间的救济;根本的解决,就是出世与出世间,并非敌对相反……”(《佛在人间》第10-11页)

兼顾法与律的双面意

当然,若从正法久住世间来说,“导之以法,齐之以律”则显得别具意义了,比如说:佛陀即使到了入灭的一刻,依然悲念众生而开示八圣道,让跋陀罗能契证圣道;又或是规劝大迦叶回来僧团共住等,这无非是要兼顾法与律的双面意义,也唯有重出世、重僧团才能让佛法永住世间。

佛法本义,本来就说明法律与生活是“零距离”,因为佛法的宗旨主要是开发与净化人类的特质,如印顺导师说:“德行通于慈悲,信乐必有精进,所以人的三特胜(忆念胜、梵行胜及勇猛胜),也就是佛性四德中的三德,在人身中特别发达。也就因此,人身容易修成成就,人类容易学佛。”(《佛在人间》133)甚至于说:“佛立人性的净化,进展到究竟无上的地步。”(《佛在人间》p.327)

佛陀的出家是消极,弃离人间吗?佛陀的本怀是什么?

从佛陀一生的史实而论,出家是最接近人间的方式,诚如印顺导师说的:“为家忘一人,为村忘一家,为国忘一村,为身忘世间为了自我的解脱与真理的掘发,有割断自我与(而不是为了一个人),为了自我的解脱与真理的掘发,为了身忘世间,是比为国家民族的生存而不惜破坏更为高级的。世间爱索的必要。这样的为身才能为大众,忘世才真正的走入人间。”(《佛在人间》第12页)

佛陀的本怀,不外乎希望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不过,从佛为人类说法的立场来看,此时此地此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众生从最平实的人法做起。

现今时代的佛教思想界活跃而陷于混乱──有太多神化和俗化的问题,学佛者该如何从早期的经典,重新找回人间性的佛陀与佛法?

现代学佛者要免于重神化和俗化的问题,首先要用心去了解“印度佛教史”,虽说佛教思想的演进,不适宜用时代来切割或划分,因为会失去其完整性;不过,这种佛教史运用的文献,是值得参考和思索的问题,毕竟从经律论的内容中,确是能探见佛法思想的演变,这是无容置疑的事实。

其次,就是要掌握早期经律的根本教法,尤其是四谛缘起与三学,没有了这些,即是偏离了正教的教义。具备这些基础的观念,就有能力审核神化和俗化的问题了,相对的,也因为能明白早期经律的本教,当然也就有办法回索人间性的佛陀与佛法了。

印顺导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对我们认识“人间佛陀”有什么帮助?

印顺导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让我们能确切的认识到人间的佛陀。印顺导师所采用的方法,是直探印度的佛法,并抉择而洗链之,如他曾言:“深信佛教于长期之发展中,必有以流变而失真者。”

研究归研究,现实归现实,有探究的能力,也必须提出具体振兴佛教的方针,才有意义,所以导师曾自明其思想方针,如说:“立本于根本佛教之淳朴,宏传中期佛教之行解(天化之机应慎),摄取后期佛教之确当者,庶足以复兴佛教而畅佛之本怀!我不是复古的,也决不是创新的,是主张不违反佛法的本质,适应现实中,振兴纯正的佛法。”(《华雨集第一册》第1-2页)

观念的建立与理论的探究,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印顺导师依旧强调地说:“这种觉化的完人教育,自觉觉他,就是教育自己,又教育别人自教与教人,都不是空虚的知识传授,而是着重于自觉的,实践的。”(《佛在人间》p.328)

随着时代的演变与需求,时下提倡“人间佛教”的团体也多少被天化、神化,掺杂许多背离佛陀本怀的内容。

“人间佛教”是源于释尊的人间典范,没有版权也不需要创说者,只要懂得重视人间佛陀的人都可以提倡,然而,印顺导师晚年曾说到:“我再度表明自己:我对佛法做多方面的探究,写了一些,也讲了一些,但我不是宗派徒步,也不是论师。我不希望博学多闻成一佛学者;也不想开一佛法百货公司,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这是大菩萨模样)。我是继承太虚大师的思想路线(非‘鬼化’的人生佛教),而想进一步的(非‘天化’的)给以理论的证明……”(《华雨集第四册》p.69-70)

不鼓励排属性教义

从以上这简要的文义中,大家就能辨识印顺导师的思想与时下各团体的差异性了。印顺导师不鼓励排属性的教义,各宗各派都有可学习的长处。

印顺导师说过“抉择而洗链”的评论,会引起一些人的不舒服,但是,导师从不忘失“契理契机”或是“此时此地此人”的阐明,让佛法与时代并进,让佛法的世界性,是根源于法界现证的,从而而流出的法界等流——语文、思想、制度,无不表现了世界性,而充满平等。

以印顺导师的一句话,做为总结:“佛法必须保存佛法的完整性与原则,不断的影响一切,而使世界文化,充满了佛教世界性的精神,共向于究竟的极则。” (《佛在人间》p.348)

圆波法师

第37届高级佛学研修班

主办:马佛青讲师:圆波法师、开仁法师

日期:6月24日至6月27日

地点:彭亨佛教会

费用:RM130

报名:http://www.ybam.org.my/adc

联系:03-78049157

反应

 

登彼岸

大觉华寺12月22日举行水陆大法会

吉隆坡蕉赖第一花园大觉华寺将于12月22日至29日启建冥阳两利水陆普渡大斋胜会并于当天隆重举行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开光典礼,由来自加拿大願炯长老和雪州佛教分会的主席明吉长老主持开光仪式,欢迎各界人士踊跃参加。

逾百年的道场大觉华寺,藏有佛门的三宝。今年介于水陆法会的殊胜因缘,当天亦有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开光典礼及曹洞宗传法大典故,该寺将展示镇山之宝“法宝“以供各界人士参拜。展示时间为12月22日(星期日)早上8时至下午5时。“法宝”乃大觉华寺开山祖师上会下因老和尚在闭关20年期间,当中3年不吃盐,以便能用本身清晰的血液来抄写《妙法莲华经》,此血抄至今已流传百年。欢迎十方人士,瞻仰礼拜。

整片地供养

大觉华寺是一座创建于1900年的古老大乘中国寺院。大觉华寺的上会下因老和尚在100多年前,从中国漂洋过海来到大觉华寺现址,当时这片土地被称为“五甲园”(意即5英亩的土地),方圆一片橡胶园,而会因老和尚在征得地主同意之下,在约1890年建起一间小房子来闭关修行,后得地主发心把整片地供养出来建立本寺。

在会因老和尚圆寂后的日战时期,寺庙被破坏得仅剩四大金刚像;大约在60年前,幸得时任住持妙德法师进行重建。后来在2000年,由现任住持文智法师发起重建计划,最终寺庙在海内外信众之大力支持下再次重建今日之宏伟建筑。本寺为修行道场,每年为信众祈福消灾,所主办活动都以对治大众之心灵作指导依归。

欲知详情,可咨询:03-9285 8105、011-5970 5330 ,或浏览脸书专页:大觉华寺Tai Kuk Wah Si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