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聚焦一带一路峰会/叶得利

近期“一带一路”又开始成为中国和亚洲媒体的热门话题。

自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倡导一带一路政策以来,可以说其在亚洲地区带来的影响力非常大。



中国政府将在本周末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就重点围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经贸合作、能源资源、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环境和海上合作等八个方面,全面的进行研讨交流。

面对如今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中国如何保持扩张一带一路的速度和执行效果值得关注。

尽管早在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已经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但适逢这几年全球经济处于下行阶段,全球地缘政治风云变化不断,一些国家政府处于换届,美韩朝国家之间的争端,如何确保中国政府要推动一带一路的基础建设并非易事。

多元化筹资很重要

习近平在今年初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就向世界展示了“一带一路”三年多来的成就。



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所谓的一带一路“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

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超过500亿美元(2150亿令吉)。

追根究底每个参与的国家如何获得显著的利益,要看合作方如何达到互补互利。目前我们可以预测的是,未来中国政府要推行一带一路的长期建设,贸易融资的资金稳定性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多元化的筹资方式非常重要。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上,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却显得更积极。

据报道显示,亚洲开发银行将与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对于一带一路计划下的项目进行投资合作。

就如亚洲开发银行行长中尾武彦表示,全球保护主义的可能会抬头,因此亚开行与中国展开合作将促进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截至目前,亚洲开发银行已经推进了一带一路的发展,该行与亚投行已经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亚开行在去年和今年同意共同资助三个项目。

两家银行已讨论了如何利用当地货币而非美元来进行贸易融资,同时双方将提供如何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如何确保环境和社会保护等事务展开探讨。

对于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可能对亚洲积极的影响,亚开行与亚投行的合作,将瞄准希望亚洲经济体保持开放贸易的活力,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创新融资模式支撑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600亿美元(6880亿令吉),未偿还贷款达1100亿美元(4730亿令吉)。

而在2014年至2016年底,中国进出口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放贷款5400多亿元人民币(3600亿令吉)。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该行仅在2016年,该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放贷款规模,金额为235亿美元(1011亿令吉),同比增长35.8%。

我们可以预计一带一路的更多项目建设,将会有更多创新的融资模式支撑该项目运转。

反应

 

国际

一带一路峰会难以抗拒
美日朝韩印临时加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蒙古总理额尔登巴特。(新华社)

(北京12日讯)即将召开的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日前对外公布了4位“新来宾”,而美国也最后一刻改变初衷,将派代表团参加本周末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一带一路峰会的4位“新来宾”分别是日本、印度,以及与中国关系闹僵的韩国、朝鲜。消息一出,让外界更加关注最终出席的国家代表名单。



中美双方今天公布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的早期收获,两国发表的新闻稿表示,美方认识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将派代表参加14日和15在北京举行的高峰论坛。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一直对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中国要重塑国际经济规则的举措。不过,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对一带一路则持较开放态度。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今天在记者会上说,美国愿意参加一带一路峰会,证明中美在国际合作议题上的认识是一致的,但两国在具体问题上,还需深化沟通、强化互信。 

针对《联合早报》提问,中方是否视之为中国在外交上的一次胜利,朱光耀表示,中美经济合作是互利共赢的,“没有哪一方的胜利”。 

较早前,中国宣布将有110国共1500多名各界人士出席高峰论坛。到了9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证实,韩、朝、日、印4国也将派代表出席。



朝鲜经济部长赴会

朝鲜因执意开放导弹、核武而让东亚局势变得紧张。在中国近期配合联合国实施制裁过后,中朝两国还掀起了一轮骂战。

耿爽表示,朝鲜将派出官方代表团出席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据韩媒报道,朝鲜将派出对外经济部长金英才与会。

耿指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的倡议,没有所谓的“会员制”。“志同道合者都可加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来使自己受益,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除了朝鲜与韩国,日本也会派出自民党内“二号人物”、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率团来华。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