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提高竞争力招揽商家
纳闽金融将税改吸金

慕哈末(左)和阿末希查,一同推介纳闽金融服务机构2016年年报。

(纳闽28日讯)由于全球环境多变,纳闽金融服务机构(Labuan FSA)主席拿督斯里慕哈末表示,将改革税制,以确保纳闽的税务结构可以吸引更多商业入驻。

也是国家银行总裁的慕哈末,周五在纳闽出席纳闽国际商业及金融中心(Labuan IBFC,简称纳闽IBFC)年报推介礼时,对媒体表示,纳闽的税务结构必须更具竞争力,且更符合全球环境。



“我们无疑会检视纳闽的税务结构,确保符合国际需求,预计改革会在下半年结束,届时,我们会再作出公布。”

看好纳闽前景

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降低税率之举,他说,纳闽也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作出改变。

不过,纳闽的税务结构不会特别依赖特定领域或业务,反之会以吸引多元化业务及国家为目标。

“商人总会选择最好的税务结构,但不代表最低的税务就是最好的,这不一定。”



慕哈末解释,效率、立法等,都是重要考量之一。

国际货币基金预测,全球经济今年将增长3.5%,明年则是3.6%;对此,慕哈末认为,经济温和增长对纳闽正面,因此看好纳闽的前景。

价值定位吸引外资

慕哈末称,要维持竞争力,纳闽已不可再依赖低成本模式来吸引投资者,反之,需要有一套不同的价值定位,让纳闽脱颖而出。

为此,纳闽金融服务机构正与国行和纳闽企业合作,展开策略检视,确保纳闽IBFC和岛内的经济,可以取得永续发展。

评估将鉴定附加价值较高的利基领域,并考虑为该金融中心,设下适当的立法和税务框架。

“这可打造及深化纳闽IBFC的业务定位,为投资者创造更高的价值,并进一步为大马经济作出贡献。”

慕哈末也说,纳闽的策略地理位置,靠近本区域11个大城市,覆盖人口达30亿人。

基于可以接触到全球约40%的人口,因此,纳闽IBFC不仅可以连接东盟市场,也是连接亚太和以外地区的重要桥梁。

1万3260公司注册

去年在纳闽国际商业及金融中心之下成立的新企业,有790家,将总数推高至1万3260家,主要是来自亚太区的公司。

负责管理纳闽IBFC的纳闽金融服务机构总监拿督阿末希查也预测,该中心的高净值人士的财富管理计划,如基金会和信托、保险与再保险业务,将继续保持涨势。

基金增13.2%

根据《2016年纳闽服务金融机构年报》,基金会的成立数量持续稳步走高,去年增长13.2%,达188家。

其中,78.2%是来自亚太区的高净值人士。

截至去年,该机构的盈余为310万令吉,归咎于开销走高。

阿末希查预计,今年的盈余表现也将与去年不相上下。

另外,纳闽的保险领域也录得增长,总保险和再保险的总承保保费扬3.3%,报14亿美元(约60.87亿令吉)。

在油价波动的环境下,保险和再保险公司已将焦点,从与油价发展有直接关系工程和海洋业务,转移至其他领域。

去年也是纳闽自2012年以来,录得最高承保赚幅的一年,归功于满期保费走高和索赔减少。

至于银行领域,资产则是连续第三年增长,去年涨幅为7.6%,达510亿美元(约2217亿令吉)。

今年经济可增4.8%

国家银行总裁拿督斯里慕哈末认为,若出口可保持增长势头,加上外围没有突发事件,我国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望趋近于4.8%。

国行最新公布的GDP预测,范围是4.3%至4.8%。

慕哈末说,今年首季的出口表现佳,若势头能持续,加上外围没有拖累经济情绪的事件,特别是地缘政治风险,则GDP有可能趋向预测的高端。

另一方面,国行也将确保利率水平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下一轮会议将在五月初举行,届时会作出公布。”

至于最新的通胀率激增,他说,这已经是预期内的事,相信最后会走缓,因此,国行保持3%至4%的通胀率目标不变。

稳定令吉举措奏效

令吉逐步走稳,慕哈末认为,这反映出国行推行新举措已带来成果。

国行在去年12月2日宣布,出口商必须将75%的外汇所得,兑换为令吉。

当时,国行有提供缓冲期至今年3月,好让企业进行调整。

因此,再经过几个月的冷静期后,相信令吉的供需将会更趋平衡,反映出我国强稳的基本面。

然而,他说,举措将不止如此,未来还会推出更多举措,深化外汇市场。

回顾今年4月,国行也宣布放宽卖空债券的条例。

反应

 

名家专栏

国外好使国内便宜?/胡逸山博士

美国候任(与前任)总统特朗普近日大放矢言,其中就提到假如一些国度尝试以其他货币来取代美元作为国际上最为通用的交易货币的话,那么他将捧出关税大棒,对彼等出口至美国的商品施以100%的关税。

我之前曾详细谈到,为何特朗普上台后,虽然在美国权力分治体系下,可能未能全盘操控美国的货币政策(如形同其中央银行的美联储就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但起码在整体上会寻求偏低的美元币值,以便促使美国制造的商品在国际上更具有出口竞争力,来完成其“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宏愿。

那为何特朗普一方面不介意美元币值的走低,但另一方面又那么介意美元是否维持作为国际上主要交易货币的独特地位呢?这主要是这两者之间,其实并无经济逻辑上的冲突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

这得从何说起呢?可能先从本地社会说起吧。大家在本地社会生活里,坦白说通常对马币币值的高低走向,有着在社会心理学上所谓的认知偏颇。

当马币走高时,我们一片欣喜若狂,尤其是如当下般年底学校放假,大家携老扶幼到外国度假时,马币得以兑换更多的当地货币,花起来当然也就更为得心应手了,譬如得以血拼更多的当地商品等。

即便没有出国旅游或送孩子到外国念书(也就必须兑换马币来缴付彼等的学费和生活费),更高币值的马币也意味着进口到本地的商品会显得更为便宜(相同数额的马币得以进口更多商品)。

经济社会微妙偏颇

有钱人买时装、香水等奢侈品会更便宜,但连中低收入群体者购买一般的日常用品、食物等也会更为便宜,因为在本地许多这些商品也是进口的。

所以大家在社会经济认知上,都有一个微妙的偏颇,认为马币币值高就很好,政府就显得有“做事”,有把马币币值往高处推。

反之,如果马币走低,出国旅游时的花费就更高了,孩子的外国学费与生活费也就更高,搞不好还要好像当年家长自身在外国念书时般,到当地唐人街的华人餐厅打工、洗碗碟、抛大镬、捧餐送外卖等,我见犹怜,令从小宝贝爱儿爱女的家长们心疼不已。

家长们心想新一代的海外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高,甚至可能还不如旧一代,而那都是马币低迷所闯出的祸,那当然义愤填膺,大骂政府无能了。

即便未能负担得起孩子出国念书,甚至也没能出国度假的中低收入群体们,也必须忍受马币低迷所带来的主要依靠进口的必需品的价格的相应上涨,当然也是怨声载道,迁怒于政府为何不设法把马币币值提高了。

急功近利主流文化

在如此的一片马币币值高企好、低迷坏的认知偏颇狂热里,合理马币币值走低的优势,是很难被本地主流社会所欣赏的。

如更低的马币,理论上是能帮助本地的出口商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更能卖出去,如此也就更能带动本地的主要还是依靠出口的经济动力的。

当然,极为讽刺的是,撇开高科技产品不说,本地出口虽多,但进口也很多,甚至更多。而低企的马币,虽然会导致进口商品更为昂贵,但也就变相地鼓励本地必须更为迈向自给自足的经济韧性,自己做来自己用,就无需依赖进口了。

但在本地一片急功近利的主流文化思维下,什么长期竞争力、韧性等通常都抛在脑后,而要马上看到“出国钱好使,本地物价低”的成绩了。以后再续。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