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潮宴双拼

从八打灵总部出发赴了两场“潮”宴。

一家远在新古毛,70岁老板的潮州小菜做得顶顶好,镬气够,价格便宜,4个人吃,有鱼有肉,60令吉有余。



另一家位于吉隆坡,环境高级,香港同名分店有一两家还曾获得米其林推荐,年轻总厨区家华赶上香港最辉煌的年代,因此也学到一手现已少见的高级潮州菜。只是随着经济大环境改变,在消费低迷下,推出高级潮菜之余,也配合年轻人口味推出一些潮菜快餐和粤菜快餐。

“客”味“潮”菜藏四宝

“潮记”说,现在全店最有潮味的就是——梅菜猪肉。咦?梅菜猪肉,听起来就很客家啊!不打不相识,不吃过“潮记”的梅菜猪肉,还真无法猜到它的“潮因子”藏在哪里?

梅菜猪肉(RM11):内有四味,包括少许梅菜、卤猪肉、卤蛋和一块卤豆腐。梅菜和猪肉最快被抢吃一空,也是一流的配粥小吃。
豆腐鱼(RM13):很多人都吃过没有鱼,却有一股鱼香绕舌的鱼香茄子,而豆腐鱼,煎香的鱼油都钻入酱油汤汁中,豆腐虽然经过焖煮,却依然可以吃到它的滑嫩豆腐香,鱼,也保有鱼的焦香。

下午3时,看见“潮记”的店半虚掩着,午餐时段忙得像颗陀螺的主厨兼老板陈耀川累到趴在桌上休息,桌上还有吃到一半的3碟青菜豆腐,虽然有点残忍,我还是吵醒现年70岁的他,做了一个简短的采访,这个暖风沁送的午后。

话题徐徐荡开,陈耀川是在39岁回来守住这家小店,他不在意地说:“在吉隆坡讨不到吃,就回来帮爸爸顾店,以前的菜色都是炒菜居多,咸菜猪肚汤,炒白菜,最初并没有卖鱼,那是我以前在武吉免登一带吃过,回来自己试着做。”说的是店的另一招牌菜“豆腐鱼”。



豆腐鱼就是煎过的马友或者红鲷,老板超大方的,马友红鲷这些算是中等的好鱼,居然舍得切厚厚一片给客人,先煎后焖的煮法,让鱼肉和豆腐充满了酱油浓香,煎过或炸过的鱼,溢发出一股香浓鱼油,风味神似潮式炒鱼,只是炒鱼的肉是砍成块状。一大块焖煮的鱼肉,其中间的肉还是白色未受到酱油浸入,非要蘸酱混酱,稍等它入味。

咸鱼蒸猪肉:虽然咸鱼蒸猪肉让人联想到客家人,可是会在碗中搁了豆腐一起蒸,只有潮州人才会做的事吧!
烧肉炒苦瓜:光看色泽就懂油水够,必然是软而入味。

猪油迫入梅菜中

每桌必点的是“梅菜猪肉”,内有四宝——梅菜、卤肉、卤蛋、卤豆腐。梅菜焖煮得绵烂咸香,我问老板这道梅菜的潮味在哪?他解释,这梅菜的煮法很简单,他一次用7包梅菜(1包3公斤重)放一些猪油渣去焖大约2个小时,至到梅菜膨发及松软,猪油都迫入梅菜中,油水很充足,梅菜也发得很漂亮,一锅煮的是2天的卖量。这煮法和我们常吃的潮式咸菜做法是一样的,分别只是菜换了,但好吃程度一模一样。

卤肉也是好吃到让你停不了口,猪肉的沁甜在香料若隐若现护航下,在舌蕾间绽放。梅菜和卤肉算是盘中的重口味,蛋和豆腐相较起来就偏淡了!

我们一行4人,还叫了叁峇炒蕹菜、咸菜蒸猪肉,一瓶的凉茶,4碗白粥,也是60令吉有找。好吃又便宜,若想要离开吵嚣的城市,看一看绿色呼吸新鲜空气,可以走一走新古毛Sg Chiling瀑布,再到潮记吃一碗粥,养一养胃。

陈耀川就着黑铁大锅,一碟碟慢炒出来的“镬气”小菜,客人都吃了个美人照镜。

潮记饭店(Teo Kee)

No 8, Kedai MDHS, Jln Merdeka,

44000 Kuala Kubu Bharu, Selangor.

013-3253677 / 017-2334093

9am-2.30pm(周二休)

“粤”式“潮”食添层次

来自香港潮州老店潮州百乐2005年7月进驻吉隆坡升禧画廊,一瞬间12年了。最近,宣布会在午餐推出“粤式”及“潮式”快餐,企图吸引更多的年轻上班族在午餐时段涌入这间高尚的餐厅用餐。

卤水鹅拼盘(RM45/小):猪耳朵、猪肠、五花肉、蛋和豆腐,无庸置疑,猪肠和猪耳朵好吃到让人停不了口,第一口是在肉肴的原味中,最先脱颖而出的是肉桂八角、接着有淡淡的陈皮、蒜头和胡椒香。
胡椒咸菜炖猪肚汤(RM25):胡椒猪肚汤常见,但咸菜,更实实在在奠定了它的潮州风味。

潮州老铺卖“粤菜”?区家华解释,年轻人对于粤菜的接受度高于潮州菜。何以见得?“下次你走过潮州粥饭店,探头进去看一下,坐在店子里的平均年龄,应该都是40岁以上……所以我们推出粤菜,不过是给客人多一种选择,不爱潮州菜,可以选粤式菜。”

因还在试验阶段,区家华推出了6道价格定位在RM35和RM45的午餐套餐,主菜是:烟肉汤拉面、港式阳州炒饭、柠檬鸡扒饭、干炒猪颈肉饭和糖醋骨饭。每一份主菜都会伴随一杯纯果汁、一份水果和一份刈肉(肉是烤鸭肉片)。

而我,不好意思,刚好迈进了总厨说的,40岁,懂得欣赏潮菜的一群,如果人在百乐,我还是喜欢区家华的潮州手艺,尤其是看似很简单的胡椒咸菜炖猪肚汤。

兰花菌填姜米春鸡(RM45):近年已少有人愿意烹调的古方菜色,只是拆鸡胸骨就不是一般人懂得的工序。糯米需要长时间浸泡、和姜虾米一起拌炒再塞入鸡肚里,外围的酱汁是用鸡脚熬出来的骨胶和菌类焖煮出来的火候酱汁。
干炒猪颈肉拉面(RM35)

平价海鲜美味诠释

“潮州人的籍贯特质就是节俭,不随便浪费食材,固此潮州人几百年来都很会处理烹调内脏,潮州人向来都吃平价海鲜,贵的都拿来卖,便宜或者卖不出的就留给自己吃。可是,由于他们擅长处理海鲜,因此,纵然是平价海鲜,也能煮出另一番美味诠释。”潮州人在胡椒汤中添入咸菜,不外是当地盛产咸菜,就善加于利用了!

“兰花菌填姜米春鸡”,从前是用1公斤半的鸡,可是为了让2-3人都可以享用,改用春鸡,会将用姜丝爆炒过的糯米塞进鸡肚子里,在浓浓的鸡汁中焖煮,再加上菌类的天然甘醇,焖出来的鸡外有菌香,内被米包围。

当然,大家都会说,潮州菜好坏就看卤肉,可是,吃过本地卤肉和香港潮式卤肉,必须承认,第一口,还是偏爱大马版,但港式版多试两口,味道是一层层在口中漫开的,层次丰富。

所谓潮式快餐,是只要一些简单功序,出菜很快的料理,可以让你在一个小时的休息时段吃饱再赶回工作岗位,其它潮式简食还有:蚝仔肉碎粥、鲳鱼片泡粥、瑶柱肉碎粥、港式阳州炒饭、潮州炒面薄……

梅菜扣肉饭套餐(RM45):主菜之外,还附有一杯纯天然鲜果汁、一份刈肉烤鸭包,以及一份水果。
区家华尝试在潮州菜外,增加一些简单的粤式风味,让踏进潮州百乐的客人有更多选择。

潮州百乐

LG 12, Feast Floor, Starhill Gallery,

181, Jln Bukit Bintang, 55100 K.L.

03-27823856

12noon-3pm(粤式及潮式快餐时段)

反应

 

美食

刘克襄吉隆坡寻美食 油条粿粽何者最爱?

报道|吴梅珍 
摄影|陈奕龙

《南洋商报》策划带着台湾著名自然文学作家“鸟人”刘克襄在吉隆坡老区探食,应该绘制一张怎样的美食地图呢?

刘克襄到吉隆坡诚品演讲,下榻吉隆坡万豪酒店,原想配合他爱徒步探食的习性设计探食路程,却想到文化人抵马,应该带他一探华人籍贯菜的发展。

记者就以他的住宿为中心划出最具特色的籍贯菜代表,福建菜肯定是茨厂街的福建面创始门店金莲记、粤菜代表则是一代粤菜宗师坐镇的百里鲜、潮州菜首推潮州老二……电邮往返与刘克襄讨论,最后决定3间都去。

 

热爱传统糕粿

端午节将至,老二潮州(简称老二)棒出应节“粽子”。可是一进入店内,刘克襄即被色彩斑斓、形形色色,标示着潮州名字的潮州粿给吸引了。尔后不管桌子陆续棒上一道道卤味、粿杂、甘望鱼鱼饭、豆爽、芋泥都堵不住、拉不回刘克襄专注于研究潮州粿的心思。

他弯着脖子想了一下,轻缓说道:“潮州菜馆在台湾虽然不多,在台北中山北路就有一家非常著名的,有卤味,但就没有在柜台摆卖粿点。”

带着刘克襄一路走来,他似采对大小炒有些冷淡,再回想他当日下午特意去找了一碗摩摩喳喳解馋,猜想此君就好传统糕点甜品。果不其然,不久后即见他在脸书上帖文:油條、油条、油炸鬼,宣示他爱油条。

关注食安问题

看过刘克襄的著作《男人的菜市场》,再看他在蕉赖11哩新村早市巴刹油条摊口技巧性的探问:“是否有用硼砂……”并解释他问的理由是:“硼砂属于某一膨胀剂,加入油炸脱水过程中,油条质感会变脆及硬。如果再用不好的油来高温油炸,就会产生不好的物质。”

老板的回应是:“他们几乎不用硼砂,也不用碱水。加上,多人购买食用,委实无必要用硼砂延长食用的时间。”

对比台马两地的油条,刘克襄的看法是:“早年,我们在台湾吃到的油条,往往偏于硬脆,明显跟硼砂有关。我吃当地(马来西亚)油条,几乎都是软的,口感柔和。乡下的巴刹,素来较脏乱,但油条显得不凡。”

不难推敲,刘克襄的“食经”是经由徒步探索自然生态、铁道旅行,延伸至食材研究,重点并不在食物的好吃与传承,偏重的反而是一般作者较少撰写关注的食安、环保、栽种方式、品种和环境的对接产生的因果,由微细之处探究,从一座菜市场观窥城市,勾勒出一个城镇核心的绿色地图。这才是刘克襄的饮食笔触。

潮州粽与粿

在老二看到粽子,刘克襄兴致勃勃掏出手机分享图片,那是他从酒店步行至富都巴刹的沿途发现的,他惊叹说:“吉隆坡的城市里居然能看到台湾原住民用来裹粽子用的粽叶——血桐。”

这棵树可长高至10米,有着莲叶庞大的叶子,印象中在富都汶莱西路“中华施诊所”邻近一带见过。只是刘克襄不说,一株株高耸入天的大树名字就“血桐”。

血桐名字由来是因为树干受伤后流出的树液,氧化后变成红褐色,娟娟滴落如血。而其树冠及叶子如伞,英文名就叫:“大象的耳朵”(Elephant’s Ear)。话说台湾原住民也会裹粽,在当地找不到竹叶,就近取血桐来包裹。

甜咸“双烹粽”

话题转回本地粽子,潮州人的“双烹粽”就得提一提!

“双烹”就是甜咸两种口味融于一粽的意思。不管在中国或者其它华人地区,粽子就分成甜粽和咸粽,偏偏潮州粽既要有咸也要有甜,就是在咸肉粽中加了甜腻的红豆沙!

想来是很违和感,但厉害的是潮州人为了让甜咸共鸣会用猪网油包实红豆沙,此工序除了让红豆沙聚集于一处之外,猪网油的油香在烹煮过程混入红豆沙中,成了“甜咸”对话的协调者。

潮州人坚持咸甜粽“两烹”的说法,有人推敲这可能和潮州在清代中期成为中国蔗糖生产的中心有关系。潮州人爱“甜”也可能与此有关。

薄皮粿的来源

刘克襄对于“潮州粿”的纠结也揪出一个本地人一直以为的薄皮潮州粿居然是客家粿伪装的。或者也可以说是潮州人来到南洋,接触到其它籍贯人制做的菜粿皮薄馅靓更受欢迎,发生的文化转变。

“老二潮州”第三代负责人蔡启贤说:“我们称这类皮薄的菜粿为无米粿,意即这些糕点中的成分是没有米的成分。无米不算是潮州粿,最多可以联想到客家粿。无米听起来也是薯(Ubi)马来文的读音,说明它是无米兼薯粉制品。怎么说现下很多薄皮菜粿没有潮州基因呢?潮州人吃东西,徒的不是享受,而是求饱。

“我们的潮州粿皮是用粘米搓揉出来的皮感,质感厚实,一个顶饱。”

夜敲老二门

忘了告诉刘克襄,老二潮州刚在2023年11月获《吉隆坡槟城米其林指南 2024》——米其林入选餐厅。因这家餐厅从老板到食物都自带个性,有没有奖项加持,它都自带发光。

周六的老二,一位难求,蔡启贤一夫当关,人前人后都要照应协调。蔡启贤一天有三又二分之一的时间都待在老二潮州,永远是第一个到餐厅,最后一个离开。刘克襄不愧是记者出身,甚至后来还当上中央通讯社董事长,他留意到晚上9时30分过后,员工纷纷离开了,独留蔡启贤!

蔡启贤的一人时光,这位威士忌爱好者就会为自己倒一杯威士忌,享受独处时光。当他知道刘克襄也爱品酒小酌,两人就此杯光斛影……今日夜晚是属于老二潮州的人情味。

传统不嫌工序多

老二在40年前从杂菜饭档蜕变成餐馆的经营模式,菜色多多少少受到南洋一带的文化影响,它的“南洋化”是独有的,应该被看见。

譬如老二潮州不只是收集了五湖四海的潮州手工菜,目前80多道菜肴中,有近20道是其它籍贯因为人们嫌工序太多,不愿意再推出的手工菜,譬如粤式老菜八宝鸭。

蔡启贤将八宝鸭带进潮州馆子就用潮州人的手法制做,粤式人用烩工,他就卤造,还将鸭的内脏如肝、砂囊变成“八宝”中的馅料之一,取代了糯米的存在。

此外,老二菜色也多元,譬如有少见的鱼皮、鱼鳞胶、粿,感觉就是一个潮州菜大汇菜。

【老二潮州餐厅】 

6, Jalan Brunei, Pudu, 55100 Kuala Lumpur 

012-214 1077 

11am-9.30pm(周三休) 

下期预告:福建面,让刘克襄很好奇!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