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联国:损害生物多样性
过度开发危及粮水供应

研究团队打捞起一堆包括遭遗弃的渔网和塑胶垃圾。(欧新社)

(麦德林24日综合电)联合国发表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最新科学报告指出,人类过度活动损害自然生态,警告全球所有地区的动物及植物物种正急速下降,洁净水源也大幅减少,危及粮食、食水及能源供应。

据报道,来自全球各国的官员及科学界人士聚首哥伦比亚的麦德林市,出席联合国生物多样化会议,由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逾550名科学家编撰的研究报告在会上发表,并获得129个国家的政府接纳。



报告指出,污染、气候变化及焚林开辟耕地,成为对自然生态的最严重威胁,令全球生物多样化程度不断下降。

研究报告涵盖美洲、亚太地区、非洲、欧洲和中亚地区,预计若趋势持续,到2050年,美洲的动植物物种将较现在减少15%,亚洲到2048年将没有渔获可供商业捕捞。

此外,在仅于欧洲出现的物种中,约28%正备受威胁,而非洲到本世纪末,可能失去半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报告其中一位作者沃森认为,生物多样性下降,意味可供应人类的食物和洁净食水减少,将危及全球各地的经济、食物保障及居民生活。

在叙利亚的小城,男孩用水罐装水,但这里的水不卫生。

自然方案应对缺水问题



全球目前有将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缺水地区。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的几乎每条河流的水污染情况都在恶化。

这是联合国本月19日在于巴西利亚举行的第八届世界水论坛上发布的《2018年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的论点之一。这份报告强调,必须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水资源挑战。

这项水论坛从3月18日至23日举行。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资源相关活动,论坛由世界水资源理事会主办。

报告说,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消费方式转变等因素,全球对水资源的需求正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而这个速度在未来20年还将大幅加快。

尽管目前农业仍是最大的用水行业,但未来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需求量将远大于农业需水量。

对水资源需求的增长最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

一只骨瘦如柴的北极熊在垃圾桶中觅食。

中国印度增长占70%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创新高

全球碳排放量2017年达到历来最高水平。

国际能源机构公布的数字显示,碳排放量经过3年水平发展没有增加之后,全球二氧化碳的水平去年却增加了1.4%,相当于32.5亿吨。

该组织的报告指出,导致碳排放量创新高,一方面是全球国家在改善能源效益上仍未满足需求。

其次是去年全球经济发展强劲,对能源需求增加,当中大部分由化石燃料来满足了需求,另外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应用也取得了可观的发展。

在碳排放最多的国家中,印度和中国两个国家占了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70%。

相反多个主要经济国家,包括英国、墨西哥和日本等,这些国家在碳排放量上呈现下降。其中美国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跌幅最大。

报告又表示,从全球层面而言,经济强劲带动能源需求上升,化石燃料满足了大部分要求,再生能源也有很好的进展,但措施仍然不足够。

2017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正好反映目前的措施远远不足。2017年之前的3年,能源效益整体有2.3%的增长,去年却相反减慢了1.7%。

联国关注中国“海绵城市”

在联合国发起“国际水行动10年”计划之际,中国的“海绵城市”计划成为联合国的关注焦点之一。

新华社报道,联合国在日前发表的报告中说,为应对日益增长的节水需求,中国近年发起的海绵城市计划旨在回收70%的雨水。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即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中国自2015年起启动“海绵城市”试点。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国城市20%以上建成区要自然存储70%的雨水;2030年,全国城市80%以上建成区要达到这个指标。

此外,报告还提到,乌克兰正试验用人造湿地过滤制药企业排出的污水,印度为涵养水源正展开森林再生计划。

随着对淡水需求的不断上升,气候变化影响加剧,世界许多地区面临水资源压力。

联合国数据显示,目前全球40%的人口受水资源短缺影响,超过20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设施,90%的自然灾难与水资源有关,80%的废水未经处理便被排放到生态系统中或未得到循环利用。

太平洋垃圾带续扩大  

超越德法西3国面积

太平洋海面上飘浮着全球最大的垃圾岛“大太平洋垃圾带”,正持续扩大。最新研究发现其覆盖范围已增至逾155万平方公里,面积超过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两倍,并且大于德国、法国与西班牙领土面积的总和,较原先估计高出16倍。

该报告的作者莱博汤表示,海风与洋流将垃圾带入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亚州之间的中心地带,并形成巨型垃圾带。

莱博汤表示,在20世纪90年代初,研究人员就发现,漂浮的垃圾汇集在那里。这些垃圾主要来自环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包括亚洲、北美和南美的国家,被洋流和季风带到这里。

根据《科学报告》报道,总部设于荷兰的海洋清理基金会召集6所大学,以及航空传感器公司的科学研究团队联手,同时派遣超过30艘船只、飞机,进入“大太平洋垃圾带”考察,经历3年完成测绘。

考察期间,队伍在岛上收集了120万个塑胶样本。

数据显示,8%是塑胶废弃物,如鱼网、玩具、甚至马桶座等,由塑胶废弃物分解而成的塑胶微粒估计重达8.8万吨,高达1.8兆粒,相等于500架珍宝客机的重量。

其中瓶子、绳索和胶袋为垃圾带最常见的物品,捕鱼网通常占一艘研究船能乘载的垃圾重量的一半。

团队首席科学家、海洋清理基金会海洋学家朱莉娅·瑞瑟表示,大部分垃圾的体积都很大。他们过去认为大部分垃圾都是由较小碎片组成的。

瓶子、塑胶桶、绳索和胶袋为垃圾带最常见的物品。(欧新社)

趁垃圾未分解应早动手

基金会发言人杜波依斯表示,他们有一种紧迫感,在清理收集垃圾的过程中,早些动手要容易得多,因为大部分垃圾的尺寸比较大,还没有变成更小颗粒之前,比较容易收集。

他说: “这是一颗巨型定时炸弹。我们必须在它分解成更小尺寸之前完成收集,太小的垃圾难以收集,并且会危及到海洋生物。”

研究团队认为,当垃圾带中的大型塑胶废弃物分解,变成细小的塑胶微粒时,就可能被海洋生物误食,这会对海洋生态造成严重破坏。

莱博汤认为,处理海洋垃圾带的工作不应只停留在清理,“我们需要国际共同努力,重新思考人们使用塑胶的方式,在状况更恶化前采取行动”。

垃圾岛漂浮于美国加州和夏威夷之间的海域,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发现,主要在海水漩涡式流动的环流区聚成,“大太平洋垃圾带”为人类已知5个垃圾带的其中之一。

塑料制品从1950年代才开始出现,因此无法确切知道它在海洋中存留的时间。如果不管不顾,塑料垃圾可能会在那里停留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

莱博汤表示:“塑料可能停留在海洋中的时间仍是个未知数,有人认为它可能永远留在那里,除非我们开始动手清除它。”

不幸的是,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站出来,去清理这些垃圾,因为这些海域属于国际水域,所以私人资助的非盈利性研究机构,如海洋清洁基金会就率先开展了清理垃圾的行动。

海洋清理基金会派遣超过30艘船只,进入大太平洋垃圾带考察。

海洋清理基金会创办人  

构想浮动栅栏收集垃圾

海洋清理基金会的创办人斯莱特是在一次潜水时,意外发现海中的垃圾竟然比生物还多,当时他的朋友还打趣地把塑胶袋比喻成水母。这让他开始研究清理海洋的方法。

斯莱特17岁那年在TED演说平台发表“清理海洋”构想,他设计了一座长12米,类似魟鱼形的浮动栅栏,可以将塑胶垃圾挡下,而海洋生物仍然可以从栅栏下方通过;在洋流的作用下,所有被挡下的塑胶垃圾会被集中到一个定点,就可以一起进行回收处理。

该构想一经发表就引来许多关注,也募得了数百万美元的款项。但也有不少人批评,认为这个构想太过于天马行空。

反应

 

财经新闻

环境部:履行气候承诺 洋灰业应采低碳技术

(吉隆坡5日讯)天然资源与环境永续部建议洋灰行业,考虑采用二氧化碳去除和碳捕捉、利用及储存(CCUS)等低碳技术。 

部长聂纳兹米表示,采用CCUS技术可减少洋灰行业的碳足迹、履行气候承诺、实现低碳未来,以及遵守国际措施。 

他今天在第26届东盟洋灰制造商联合会(AFCM)技术会议、论坛暨展览致开幕词时表示,碳定价等其他推动措施的作用可为企业采用CCUS技术提供经济奖掖,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实施成本。

确保长期竞争力

他说,通过采用循环经济原则,如将废物流重新用于替代原材料和燃料,该行业每年可以将近300万吨的废物从填埋场转移出去,从而创造更永续的生产循环。

他强调,采用绿色科技和致力于永续发展,对于确保洋灰行业的长期竞争力至关重要。

“大马政府仍然坚持去碳化,并在国内外层面与伙伴密切合作,促进工业去碳化,并将为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和全球净零排放目标做出贡献,在2050年实现全球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聂纳兹米指出,2025年财政预算案的其中一个亮点是,从2026年起,对能源及钢铁业征收碳税,不过洋灰并没有包括在内。

“预算案也将大马定位为区域能源转型的领导者,通过奖掖激励绿免投资、对生态友好型项目实施免税,以及扩大可再生能源。”

此外,他说,大马洋灰生产商已投资超过2亿令吉,用于空气污染控制系统,显著改善了我国的排放水平和环境成效。

“过去20年来,业者投入了大量资金来现代化生产工厂,通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高效设备减少煤炭和电力的消耗。”

第26届AFCM技术会议、论坛暨展览于本月4日至7日在吉隆坡举行,此次活动汇聚来自本区域和全球的行业专家,分享在实现全球气候和永续发展目标的迫切需要背景下,洋灰行业的发展。

东盟经济共同体 优化生产分销网

聂纳兹米说,东盟经济共同体在建立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及区域竞争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降低包括洋灰在内的商品关税,东盟经济共同体促进了东盟之间更高效、更具成本效益的贸易,为洋灰产品创造强大的一体化市场。

“货物、服务、投资和熟练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使洋灰行业能够优化整个东盟的生产和分销网络,增强规模经济和竞争力。”

他表示,大马希望将东盟的经济伙伴关系扩展到该本区域以外,主要举措如东盟-海湾合作理事会和2025年中国峰会等重要倡议,这些倡议将扩大东盟的经济范围。

“在庆祝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解决洋灰行业和其他难以消减的行业所面对的可持续性挑战,尤其是碳排放方面。”

东盟洋灰制造商联合会(AFCM)主席拿督杨淑卿致词时说,自1979年成立以来,AFCM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本区域洋灰生产商开展合作和知识交流的重要平台。联合会的使命为促进创新,应对行业挑战,推动永续发展实践,从而定义洋灰行业的未来。

“随着东盟快速城市化,洋灰行业仍然至关重要,它为支持数百万人生活的基础设施提供材料。”

杨淑卿说,在马来西亚,洋灰行业在支持国家发展方面继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人均洋灰消费量在本地区名列前茅。

“洋灰不仅塑造了我们的自然景观,也为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做出贡献。”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