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支持信件没“已付款”字眼
霹2县会恐遭重复索款

近打河木桥3条横梁的其中一条,几乎断裂。

(怡保18日讯)政府部门采购管理的审计发现,有县议会在一些付款券或已付款的支持信件上,没有盖上“已付款”的字眼,恐怕会被有心人再用来收取款项。

今日出炉的2015年总审计司报告系列一指出,去年9月至10月针对吉辇及宜力县议会的采购管理审计发现,某些付款条规没遵守,如迟发货单、迟供应及支持信件没有盖上“已付款”的字眼。



报告建议所有已付款的文件及付款券,必须确定有盖上“已付款”的字眼,避免重复收款。

吉辇县会答应避免重犯

报告也指出,宜力县议会有完成应有的程序,不过吉辇县议会有多达90份(占32.5%)的文件没有盖上已付款字眼,有关文件其实已支付11万9981令吉的费用。

吉辇县议会今年3月3日回复,它已采取行动重新盖印,同时设定每两个月至少检查一次,避免重犯错误。

此外,吉辇县议会有30个(10.8%)价值共3万2657令吉的采购,宜力县议会29个(16.5%)共值4万1391令吉的采购,没在预定时间内获得供货。



延获供货的时期从4至35天(吉辇)及8至63天(宜力),原因是负责的官员没跟进。

公众不理关闭桥梁的告示牌,继续过河。

近打河木桥几断裂公众不怕死照渡河

横梁快断裂,视死如归的公众照样渡河,公共工程局唯有争取拨款建新桥。

中霹雳阿亦君令的A046近打河木桥在去年10月的审计中被发现其一横梁几乎快断裂,公众却继续使用。

木桥原本只能承担不超8吨的重量,但运载油棕的罗里及超过8吨的重型交通工具也使用。

用以阻止重型工具进入的栏杆,亦被人拆除。

年杪将重建

工程局过后置放“前方桥梁已关闭”的警示牌,不过,还是有交通工具在桥上行驶。

中霹雳工程局今年2月再度关闭桥梁,计划今年杪使用第11大马计划下的拨款,兴建一座新桥代替。

霹18政府部门11获五星

霹州18个政府部门中,11个获五星级(表现特优);2个部门表现良好;5个表现满意。

获高分的是曼绒县议会、霹州发展机构、怡保市政厅、霹州秘书办公室、霹州秘书署、金宝县议会、太平县属与土地局、州农业发展机构、安顺市议会、城乡规划部门以及高乌县属及土地局。

非伐木区的政府地出现木材堆,显示有人砍树。

森林局缺交通工具难监管上霹木材被偷损失14万

森林局官员欠缺横渡万汀湖的交通工具,无法有效监管,上霹雳木材被偷,损失14万2799令吉。

审计司是检查执法行动报告时,发现业者未经批准下,在非伐木区砍了20棵树,也在水道缓冲区砍4树,还开辟跨越伐木区边界,51公尺长的森林道路。

25万万汀湖安置浮桥

2名业者也在天孟莪森林保护区非法砍伐79棵树及在缓冲区砍伐4棵树,使政府损失56万4801令吉,业者去年2月已被令停工及上庭面控。

森林局透露,霹政府已批准25万令吉拨款,在万汀湖安置浮桥,也将在天孟莪建造大本营,并获得6个无人机、40个相机、直升机及租用侦查用途的交通工具,加强监管。

审计司也发现,一群非法伐木者在拉律马当邦督丹绒的第18间隔区,砍伐304棵树,估计损失为15万695令吉。

森林局已在该区重新种植树苗,案件仍在太平法庭审理。

永续食物生产园计划参与者违反条例,把肥料与农药放在一起。

仓库变员工宿舍肥料农药同一室

仓库变员工宿舍,存放的肥料也与农药同处一室,既危险又不卫生。

霹州自2003年起推展的永续食物生产园(TKPM)计划,在迪迪干东的参与者被发现把仓库改为员工宿舍及办公室,且违例将肥料与农药存放在一起。

农业局过后已发信指示清空仓库,并把肥料与农药分开存放。

审计司也发现有些参与者未经批准,把政府提供的蓄水池,一改为二,农业局已下令将它封掉。审计司要求农业局加强监管,确保参与者不随意更改有关设备。

反应

 

言论

总审计司报告弊端周而复始/曾达威

《2024年第三系列总审计司报告》指出,在第12大马计划下的项目中,有169个项目出现进度延误问题。

总审计司报告的初衷是揭露问题并推动整改,然而年复一年的报告却不断暴露出相似的弊端,令人不禁纳闷相关部门是否有在吸取过往的教训。

《2024年第三系列总审计司报告》指出,第12大马计划涉及的8593个项目中,共有3942个项目正在实施,1434个处于后期实施阶段,3085个处于预实施阶段,132个处于无效状态,意味着很多项目仍在起步或尚未有显著进展。所谓无效,意味着这些项目并未产生预期的效益,甚至耗费了宝贵的公共资源。

除了项目延误,总审计司报告还披露第12大马计划中的预算超支问题。报告显示,2021至2023年期间,项目支出金额高达2319亿2000万令吉,超过批准的2227亿5600万令吉拨款。

疏于监督管理疏漏

这种超支现象不仅反映出预算管理上的疏漏,也加剧了国家财政的压力,可能危及长期发展计划的实施。政府在拨款与项目预算之间的失衡,不仅是财政管理的问题,更可能影响公众对政府问责和管理能力的信任。

尽管每一份总审计司报告都会提出数百条改进建议,然而问题却依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在于监督和问责机制的不足。

各部门在项目延误、预算超支或无效运作的情况下,并未承担足够的责任,相关的官员与管理层也未受到应有的惩处。如此一来,报告中的问题一再重复,公共项目的管理依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加强问责严厉惩罚

为了有效遏制这种局面,政府必须加强问责机制,并严肃处理失责的官员。只有通过强而有力的问责,我们才能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整改,避免资源浪费和公共项目的延误。

对于屡次出现问题的部门与管理层,政府更应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以儆效尤。

此外,政府可以采用现代化技术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政府可以实时监控项目进展,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技术,增强资金流向的透明度,减少非法挪用的可能性。

政府也可以设立公开透明的项目资料平台,让公众参与监督,从而进一步提升项目的执行力与透明度。

总审计司报告周而复始的弊端,反映出政府部门项目管理模式的深层次问题。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展开系统性改革,重新审视并优化现有的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

严格来说,每一个公共项目都需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进度管控,确保从项目规划到实施都受到有效监督。

唯有通过有效的监督、问责与结构性改革,我们才能确保公共项目的顺利推进,同时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确保国家的长期发展目标不会落空。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