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马季门徒刘伟领衔
“笑留人间”演出高水平

刘伟(左起)赵伟洲及刘全刚,呈献相声《数字与生活》,从数字来谈起生活的种种,趣味盎然。

(吉隆坡2日讯)为纪念中国国宝级相声大师已故马季,从艺60周年而举办的“笑留人间”2016年国际相声艺术交流大汇演,今日在天后宫呈献一场高水平的演出。

活动由马中文化艺术协会、马来西亚儒商协会及马来西亚剧艺研究会主办,中国-东协商务协会(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广东会馆联合会、亚太清华总裁工商联合会、华总-全国华团文化谘询委员会、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北京市东城区第二文化馆、嘻哈包袱铺、台北曲艺团、马来西亚飞蒲文化艺术中心及《说学院》相声艺术中心所协办。



大汇演由马季的得意门徒兼中国一级演员刘伟、中国大师级相声师傅赵伟洲、刘全刚、刘亚津、张国丰、刘金霏及陈曦,加上台湾女曲艺家叶怡均、笛子演奏名家侯广宇、大马演员暨马季海外再传弟子苏维胜及相声老师姚智祥演出。

汇演主持人是来自中国的徐涛,他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FM87.6“空中笑林”特邀主持人;演出吸引1200人观看。

观众踊跃出席观看,现场几乎座无虚席。

黄惠康:马季与大马都姓“马”

黄惠康致词时打趣地说,今年是中国相声大师马季从业60周年,马季与马来西亚很有渊源,除了都姓“马”之外,也先后10次来马讲学、表演,累计停留不下400至500天。



“尤其是1992年1至5月间,马季来马进行近半年的讲学,足迹遍及大马半岛,培养大批相声爱好者。”

他指,马季如今桃李满天下,相声艺术之种也在大马生根发芽。

张盛闻致词时说,华小的非华裔人数达15%,且逐年上升;国小也已开办华文班,而教育部也打算在未来的日子里探讨如何扩大学习华语的平台,让非华裔学生学习华语。

“今天中国的崛起,让华语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语言,也使得华教在我国不再像以往一样被猜疑、打压,今天学习汉语已成为潮流。不仅华人坚持母语教育,现在许多友族也选择把孩子送到华小。”

反应

 

副刊

相声大师
马季的书艺人生

马季《笑满春天》1992

4月2日观赏了马中文化艺术协会所举办的《笑留人间》2016年国际相声艺术交流大汇演,此次演出是纪念中国国宝级相声大师马季先生从艺60周年。

中国驻马大使黄惠康在致欢迎词时说马季,姓“马”,与马来西亚有深厚的渊源,在他来马四百多天,在传承艺术之时,交了朋友、提拔了后辈,对于二地的文化交流所播下的种子更是传为佳话。



马季先生除了以相声这门艺术牵动了大家的心,他在生活中所经营的情谊更是让人怀念。

“笑”是相声艺术最重要的特征,透过“逗”和“捧”两个主要的角色,诙谐的传达生活中的经历。马季的相声不是让人为笑而笑,而是让人笑得发人省醒。让听众从笑声中观照世事、超越自我。

马季认为“我们所说的从生活出发,并不仅仅是一个熟悉生活的问题。熟悉生活,只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最基本、最先决的条件;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分析生活,取舍从生活中截取的素材和用什么形式、什么艺术手段来反映和表现生活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在形式、语言、手法和思维逻辑性都广为普罗大众所接受,他的作品也能经得起考验。他的观察力和生活的内涵与众不同,其相声脚本皆为个人创作,超过千篇。

马季亲笔给陈凯希先生的墨宝:《海鸥》,1992

两年山东专研书法



除了相声之外,马季也在书法上下过功夫。据说文化大革命时,他在书店当文员,常需要抄写书而常有动笔的机会,而真正拜师是则在1981年与当时的书法名师徐晖结下师徒的缘分。

马季曾休假两年在山东专研书法,每天不间断的写了两年。他的作品外圆内方,展现骨气,疏密分明。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对于真性情的掌握比一般人敏锐,来自北京的马季交游广阔,书法也成为了文化和情谊的载体。

书法艺术能流露真性情,而书法家会为某人提字落款,必是交情匪浅。当相声再度在全马巡回演出时,笔者分别在不同的情况下与两个人谈起马季时,两人都感受到马季无私的热情。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提起马季在1992年时所留下的墨宝。

无意之中,书法竟成了友情的最佳印证。90年代初,当时陈凯希先生五十多岁,在吉隆坡叱咤商场;而南马的杨金荣当时16岁,投入书法的领域。

二十多年后,陈凯希先生近80岁高龄,德高望众;而40岁的杨金荣也走入书艺领域,成为专业书法家。

由于与马季有近距离的接触,在陈凯希的印象中马季热情洋溢。1990年5月姚新光极力邀约,马季率领11笑星巡回演出,共走了7个城镇。这也是第一次相声演员踏入马来西亚,身为团长他非常照顾他的团员。犹记得那一年正是海鸥集团创办15周年庆,甚至邀请到马季、赵元等人为座上嘉宾。

为姚新光筹医药费

而杨金荣则提到:马季是位重情重义的人,姚新光是马季的徒弟,他们对相声艺术在本地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姚新光70年代在吉隆坡极力推广相声和话剧,80年代因公被调到巴西古当,他把这份对口说艺术的热情带到新山。他所成立的“飞蒲文化中心”成为推广相声艺术的摇篮。基于这份特殊的情谊,马季的第一次书法作品展正是在“飞蒲”展出,其中也展出书法恩师徐晖的作品。

当马季知道姚新光患病时,他从中国邮寄了草药给姚新光。同时也亲手写30幅书法作品给姚新光,本想为他办展览义卖筹募医药费。然而作品还没有展,就已经卖完了。

未敌病魔,姚新光2004过逝。2006年马季再度到新山,走了一趟他和姚新光曾去过的地方,在马来西亚相声资料室待了整个下午,像是再思索和品味过去曾经度过的时光。

在人情冷暖的时代,透过大师的友人追忆,可以发现除了才华,马季的人情味让人荡气回肠。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