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不清楚定义与变革
逾半大专生不懂工业4.0

陈玲娜(中)和主讲人分享毕业生准备就绪与推进工业4.0课题。左起黄敬盛及莎莉卡,右起王振威及安然。

(吉隆坡15日讯)英迪国际大学与学院与国际数据公司(IDC)白皮书揭示,马来西亚未来的就业人口尚未准备好迎接工业4.0,许多在籍大专生、大学毕业生和家长,都不太清楚何谓工业4.0。

“尽管过去3年来,媒体一再报道工业4.0,但在受访的大专生和毕业生群体之中,都分别有超过半数(63%)的人无法说明何谓工业4.0。



“令人惊讶的是,超过一半(54%)的受访家长同样无法给它下清楚的定义,也无法进一步讨论工业4.0以及为何它与组织变革相关。”

英迪国际大学与学院代总执行长陈玲娜在“毕业生准备就绪与推进工业4.0:英迪(INTI)与国际数据公司(IDC)白皮书”发表和座谈会上致辞时,这么说。

数名主讲人在主题为“大专毕业生是否可以应对明日的数字未来?”的座谈会上,分享看法。

主讲人包括马来西亚普华永道人力资本执行董事莎莉卡、马来亚银行创新总监安然、马来西亚人力资源发展基金研发部研究组主任王振威。

有关白皮书是英迪国际大学与学院与国际数据公司携手对560名受访者,其中包括学生、毕业生和家长,进行了调查。



未接受培训学生没掌握职场技能

“30%的学生认为,他们完全未作好准备加入职场使用工业4.0的技术,这包括当今职场上日日翻新的技术技能。

国际数据公司亚太区研究经理黄敬盛也说,“28%的受访学生指出,在大学里所取得的学术经验,就是他们了解工业4.0的唯一管道,他们未曾接受其它培训,更没有工作经验加强对这方面的认知。”

他说,令人愈发担心的是,大多学生都未接触过工业4.0,或者过于依赖学术课程来建构本身的就业能力。

“对于大学院校来说,这无疑敲响了警钟,促使他们重新评估及检讨现有的课程,究竟能否提供足够的培训并符合现实环境的观点。

“他们需要如何以备妥学生走入未来职场,同时探讨在理论和学术教学以外,还需要给学生做哪一方面的提升。”

学术培训不符职场要求

黄敬盛指出,大专教育对于就业准备仍然重要,但在备妥学生进军职场方面,或许还做得不足够,而学生也对正规大专教育过度依赖。

他说,几乎所有的家长(93%)都认为,大专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前景仍然息息相关。

“家长固然正视其价值,不过,他们当中却有62%认为,现有课程未能备妥学生迎接工业4.0时代,未能与时并进,跟上产业界改革脚步。”

他说,超过四分之三的大专生(78%)和毕业生(79%)分别表示,大专教育仍然很重要。

他补充,大专教育跟求职时是否有能力谈判薪水的关系最为明显。

“这种种的观点说明,大专教育目前被看作是通往职场的渠道,而不是发展未来就职能力的空间。”

黄敬盛说,不同受访者小组的回应,进一步加强上述观点。

“无论是在籍大学生(58%)、大学毕业生(48%)或家长(53%),均把学术培训不符合职场要求,列为大学毕业生面对的3大就职挑战之一。

“至于其他挑战则包括遭资深的同事贴标签、传承结构以及管理高层队伍本身缺乏数字素养。”

批判思考为重要技能

英迪与国际数据公司白皮书揭示,批判性思考才是职场上最为重要的技能。

“各个受访小组(在籍大专生67%;大专毕业生71%;家长56%)均强调这点。”

白皮书指出,41%的大专生、42%的大专毕业生认为,技术性技能是最重大就业技能之一。

“这说明年轻一代虽然承认必须事先掌握以上技能,才可在职场上操作新的科技,但他们却不一定受过训练,也不定充分掌握这些技能。”

须开拓现有技术能力

白皮书指出,年轻一辈或许承认技术性技能的重要性,只是他们还不清楚了解工业4.0的意义。

“因此,无论是在籍学生或是毕业生,都必须开拓他们现有的技术性能力,即从个人的层面扩大到职场上使用。

“这些能力包括应用大数据,机械对机械的连接沟通,以及在同一组织内使用的跨领域技术。”

白皮书说,在家长方面,他们把决策能力列为职场上最重要的三大技能之一(47%),这或许反映了他们较资深的工作经验,因而重视能降低负面效应的正确决策。

相信可助数码转型雇主准备吸纳年轻人才

白皮书指出,对于工商界接纳新一代人才的意愿,出现了各种的混合观点。

“调查结果指出,稍微过半的在籍学生(52.7%)及家长(57.3%)相信,市场上的组织机构已作好准备吸纳新一代的人才。

“这份信念源自于当今的雇主视年轻人才为科技能手,足以帮助他们进行数码转型。”

白皮书说,这样的调查结果产生了更多的关注。

“它说明在籍学生虽然意识到雇主对他们有所期待,但他们并未好好地去了解何谓工业4.0,也未在学术资格以外的范围发展本身的竞争力。”

反应

 

财经新闻

保障毕业生就业 专家吁设最低薪金标准

(吉隆坡26日讯)为解决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市场错配问题,专家呼吁政府设立“毕业生最低薪资政策”,以确保私人领域的薪资更加透明,并加强毕业生的就业保障。

国立大学大马包容性发展与进步研究院(Minda-UKM)特约研究员安华尔博士表示,该政策能够为私人领域的薪资监控提供明确的依据,同时也为求职者设定合理的薪资基准。

“公共领域已经建立了基于职级的清晰薪资结构,但私人界仍需为毕业生设定最低薪资标准。这样,求职者就能知道他们的最低收入有什么保障。”
安华尔接受《每日新闻》访问时,如此提到。

“如果雇主愿意提供更高的薪资,这当然是更理想的情况,但设定最低基准是有需要的。”

此前,统计局报告指出,今年第三季,因技能相关问题而处于就业不足状态的人数同比增长1.4%,达到195万人。

统计局首席统计师拿督斯里莫哈末乌兹尔指出,超过三分之一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工作人口从事的是半技能或低技能类别的工作。

提供跨学科技能培训

安华尔对此建议,大学应该为毕业生提供跨学科的技能培训,涵盖其他领域的能力。

“例如,社会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也应接触诸如科技或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知识。”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