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为何人文学家对科技判断更精准/浑水

过去这几年好像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流行语深入人类骨髓,朋友圈开始出现有趣变化,中高层的媒体高管半途出身自学编码研究区块链亲身下手做IT,公关朋友想进修金融科技课程。

职能主导的学术机构因时制宜,相信濑尿虾和牛丸可以沟出人间至味的逻辑,几个系加开几个学额,又或开几个新课程,然后包装成高科技某某某学位向学子推销,全香港一起玩这个游戏,港大文理学士是一个好例子。



可怜传统天文物理要被杀系,然后全香港的文学院和社科院学额向下调整,资源竞争令学系跟风开新学位留人,旧的学位被淘汰,真是相映成趣。

这些流行语式的洗脑,令几代人的人生轨迹出现改变。未必个个知道什么叫未来学,但个个都想从了解今日的科技水平,推测未来的人类科技发展路向,然后找出这几十年的生存之道。

好像解释科技本质的工具知识,马上炙手可热了,如李开复这类科技人,用自身知识和在大公司待过的经验贩卖知识。

不过,我觉得次元更高的是那些人文知识背景的人去讲科技趋势,例如以色列历史学者哈拉里(Yuval Noah Harari)。

他是畅销书《人类大历史》、《人类大命运》和《21世纪的21堂课》的作者。



这人私下不用智慧型手机,而且是人文科背景,他对未来的判断要等未来到来才能验证,但至少这一刻他故事讲得较动听,而且利用人本主义把普罗大众从这些抽象的科技名词拉入生活。

正常科技人讲科技,是讲本行的工具理性,背后的运作机制、概念、应用层次甚至还有一些理论模型和数学,那是硬绑绑的知识植入。

人文学者讲科学是用文明、哲学、历史角度去讲,那些科技背后的艰深理论和数学符号不必懂太多,有一个概念就好了,然后透过了解科技本质去探讨西方哲学史常讲的,几近形而上学的议题。

狡猾才是人的本质

例如:“科技主导演算法,人类透过演算法被动接受资讯,那还有没有自由意志?”、“AI科技发展,超越人学习和认知能力,有无损害人类尊严”、“基因工程与自然法则的关系”等等,人文学家都可以有一套哲学家的解释,一般打工仔很少会独处时反思这些人的价值问题,但藉着科技,为了生存,人文学者把人的好奇心拉回人文学科的范畴。

拉回贴地的生活层面,成为科技人、工程师的不多,我们更不会落手去搞那些科技,通常只能成为旁观者。

既然如此,那么要钻研得太深又不见着有工具价值上的得着,那么我守住自己的基本盘就好了。

文字讯息传递可以配合科技,但文字之间的动人感染人无法被取代。

金融做交易可能会被科技取代,但狡猾的本质,还是人。

来源:hk.finance.appledaily.com

免责声明:《南洋商报》获浑水授权转载此文。
作者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反应

 

灼见

【灼见】预防“独狼”不能靠大数据/陈文坪

一个和睦稳定的社会治安,并非采取高压、强硬手法加以维稳,而是需让人民对不满、戾气有渠道申诉,让那些需要协助或弱势者有地方求助,并获得合理关切以及人文关怀。

前些日子,中国10天内发生3起大规模无差别攻击事件后,中共中央政法委及公检法等司法机关高官过去一周在地方上密集调研部署维稳工作,要求执法部门利用大数据加强风险隐患预警能力。希望执法机关提高对利用科技防范社会风险的重视,更多借助大数据及早发现恶性案件苗头,防止风险扩散。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中国在维稳方面已取得相当成效。新疆地区就是一例。自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后,中方加强了当地社会治安治理,过去10多年来并没有再发生大规模骚乱现象。

大数据维稳防骚乱

社会治安能有效治理,科技监控、大数据发挥很大作用。以前在乡村里,遇上小偷小摸,即使报警,也是难以被抓获。正是如此,一些小偷食髓知味变得更大胆,肆无忌惮。现在,中国到处有了监控器、大数据,警方发现一起,破获一起,小偷小摸的案件也就越来越少。生活在乡村的人们也就安心、安稳多了。

大数据维稳防骚乱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因为有组织的骚乱,都需要时间去筹备、联系。换句话说,组织者需要准备更多资源才能行事。而在谋划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遗漏,留下一些蛛丝马迹。这为大数据获取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然而,发生在社会上一些突发事件,是否可以通过大数据获取?如果不能,那就未必能达到效果。

以广东珠海体育中心11月11日发生越野车撞人事件,导致35死43伤为例,这是有预谋的,但“独狼式”行动的确难以防备。有能力购买越野车的人经济条件并不差,但却做出反社会、反文明、反法律的行为,值得相关部门作深入调查、检讨。

还有,江苏无锡一所高校11月16日发生持刀伤人案,造成8死17伤。更值得探讨教育带给人们什么?教育是否培养学生全人格的发展?

高等教育学府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必须塑造学生全人格的发展。这或许比知识更加重要,也必须重视。毕竟一个全身心发展的人,即使遭遇挫折,也能面对困难,更好地生活下去。

学子进入高校读书,目的就是要改变命运,掌握求生知识与技能,找到更好工作,挣取更高收入,让自己或家人生活过得好一些。

一个人在高校深造多年后,还不顾法律,走向反社会的行为,无疑是人生的悲哀、家庭的悲剧。但大数据能及时掌握吗?大数据能为当局提供及时的信息吗?

公平执法  人文关怀

大数据维稳,虽可防范大骚乱发生,但“独狼式”的行为在案发前是不易从大数据中及时出现的。

因此,建立有效的机制,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扩大社会安全网,提高一线人员的沟通水平,更用心、积极处理各种纠纷,消除形式主义,保持申诉渠道畅通,是社会稳定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中国各地方政府也须提高施政效率,执法部门须公正、公平、公开对待事件的“是非曲直”,及时发布、澄清案情,让信息透明化。重要的是,回归最基本的原则,纠纷调和、执法公正、人文关怀。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