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研究:861年后有一颗接近
小行星撞地球几率增倍

最新研究发现在过去近3亿年来,地球被小行星撞上的次数有所增加。

(华盛顿18日讯)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地球被巨型小行星撞击的次数增加逾倍。

《科学》17日刊登的研究报告说,在过去2.9亿年来,小行星撞地球的次数,比之前7亿年增加了一倍。



尽管如此,小行星撞中地球,平均每100万年或数百万年才会发生一次。因此领导研究的多伦多大学行星科学家马斯鲁尔,呼吁大家毋须太过担忧。

美国太空总署编制了一份威胁地球的大型太空石块名单,显示地球眼前未有重大威胁。目前对地球威胁最大的小行星,阔1.3公里,861年内会移至离地球很近的地方,但有99.99%会与地球擦身而过。

马斯鲁尔表示,这只是或然率的游戏,小行星撞地球仍然极少,相隔很久才发生一次。

马斯鲁尔及英美的科学家编辑了一张清单,列出地球和月球上直径大于20公里的撞击坑位置和年份,发现有29个撞击坑在不足2.9亿年前形成,只有5个在2.91亿年与6.5亿年前之间形成。

多伦多大学另一位行星科学家格连说,由于地球超过七成面积是海洋,加上旧冰川填平一些巨坑,因此所见的巨型撞击坑相对较少。



反应

 

国际

中国发现小行星 命名“锺南山星”

(北京11日讯)中国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2008年发现的编号“325136”小行星今(11)日在珠海横琴被正式命名为“锺南山星”。

据了解,中国此前已使用古代的张衡、祖冲之、沉括及现代的钱学森、钱三强、袁隆平、屠呦呦等人命名小行星,借此表彰在科学领域做出的贡献。

《广州日报》报道,“锺南山星”最初由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于2008年3月2日发现,并在2012年4月获得了325136号的永久编号。

2021年5月,经过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的推荐,紫金山天文台的申请,以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正式批覆,这颗小行星得以以锺南山院士的名字命名。

在轨道数据上,“锺南山星”的轨道偏心率为0.199,轨道倾角为13.159度,半长径为2.541天文单位,代表这颗小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为3.73亿公里,且它绕太阳一周需要4.05年的时间。

在轨道上,“锺南山星”以每日158万公里的速度高速运行,由于距离地球有数亿公里,因此在地面上观测时,它在星空中的移动显得相当缓慢,此外,这颗小行星与地球的最远距离可达6.05亿公里,而最近时则只有1.55亿公里。

新闻来源:ETtoday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