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医萨刀无创手术医治震颤症

人体复杂的神经系统始终难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因神经系统所引起的疾患,医学界在努力研究和破解的同时,也不断研发应对方案,从传统的药物治疗,到新时代的超音波烧灼术,以改善和治疗各种震颤症状,是继开刀手术和放射线之外,让病患有个较为“安心”的另一项新选。 

知多一点: 医萨刀原名来自于英文的“ExAblate”,包含外部(Ex)和烧灼(Ablate)两字合成,中文称为超音波脑神经治疗仪,目前主要用于神经失调所致的震颤,比如三叉神经疼痛。

全称“超音波脑神经治疗仪”或“经颅磁振导航超音波聚焦术”(Magnetic Resonance-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MRgFUS)的“医萨刀”(ExAblate),将原本在传统上多用于检查的超音波,在聚焦能量之后,成为治疗神经系统疾患的新利器,特别是针对已对药物治疗没有反应或效果不显的原发性震颤患者,增加新的选项。



聚焦式超音波偷窥

台湾彰滨秀传纪念医院一般外科黄汉斌医师简单解释,医萨刀是利用非侵入式“磁振导航聚焦式超音波”,利用搭载着1024个高频率超音波射源的聚焦式超音波偷窥,将设定的能量精准地聚焦在原发性震颤的病灶或需要治疗的范围,进行视丘(Thalamus)VIM处,使聚焦位置的组织加热到特定稳度,继而达到烧灼手术的效果,并且利用磁振造影动态地测量温度变化与热烧灼情况。

比起传统手术,医萨刀是不需开脑,也不适用辐射、不需全身麻醉的无创手术,大幅降低感染及出血风险。

他指出,在手术过程,患者意识清醒,只需4点头皮麻醉,手术后可快速改善病症,是目前用于原发性震颤的先进、精准、安全的治疗选项。

黄汉斌医师

短时间即见效果



在治疗过程,医疗及操作人员将把病患的头部固定在治疗仪上的头盔,将聚集的超音波能量加热到治疗的有效稳度,再经由头盔传递到脑部,加热烧灼,以达到改善震颤的作用。

在加热过程可能会出现不适情况,但震颤症状在治疗过程通常会随着温度上升而改善。医疗团队也会随时评估病人神经学症状,以及震颤改善情况,治疗之后短时间即见效果。

在亚洲,台湾于2017年引进医萨刀,并已成为常规原发性震颤手术治疗新方案,全球多国也积极进行相关适应症研究和临床实验,包括帕金森氏症颤抖、帕金森氏症僵硬、肌张力不全、神经性疼痛、强迫症等等。

医萨刀中文名称含义——“医”是“先进科技的医疗仪器和技术”,“萨”是“如菩萨般悲天悯人,为由颤抖症状的患者带来全新、安全的治疗方式”,“刀”则是“丽人能够迅速斩除症状,效果于治疗后快速见效”。
医萨刀的治疗原理是以多个高频率超音波源,将设定的能量精准地聚焦在病灶或治疗部位,经由固定在头部的头盔,传递到脑部进行加热烧灼,以达到改善震颤的作用。
医萨刀目前用于治疗原发性颤抖,相关实验包括帕金森氏症颤抖、帕金森氏症僵硬、肌张力霸权、神经性疼痛、强迫症等等。2016年美国FDA核准使用,台湾于次年即引进这项治疗新方案。

烧灼治疗与原发性震颤

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简称ET)是最常见的神经疾患之一,也是常见导致震颤的原因之一。医学中所谓的“原发性”指的是单一症状,没有具体的潜在原因。

黄汉斌指出, 当一个人脑部过度发电,就会造成震颤。一般的、单纯的震颤,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各种不便,尤其自尊心受到影响。

至今为止有各种治疗震颤的方案,包括药物、手术和放射线治疗,但许多人对于涉及“切割”形式和具有“辐射”的反射线治疗,始终存在负面或抗拒心理。

随着超音波烧灼术的出现,被视为手术和放射线之外,更让人安心的震颤治疗新方案。虽然同样是烧灼原理,但和质子及其他放射线治疗的最大不同,就是非辐射照射,而是凝聚超音波能量,找到颤抖的病灶,经由烧灼方法,去除病灶。

烧灼治疗与三叉神经痛

来自柔佛新山的陈瑞强(49岁,程序编写员)于 2010年开始出现嘴角抽痛症状,和绝大部分人一样误以为是口腔牙齿问题,到一般牙科诊治。

在抽取牙根之后,疼痛依然没有消减,辗转到各大医院专科问诊,最终确诊是相当普遍却不知病原为何的“三叉神经痛”。

在那之前,他从未听过三叉神经痛,也对此疾一无所知,尔后到新山的专科诊治,仅以药物治疗,最初疼痛情况受到控制后,一度欣喜,以为终于摆脱困扰,岂料需要长期服药,一旦停药就疼痛复发。

疗程仅30分钟

就这样服药长达5年,药量持续增加,疼痛也一年比一年加剧,间中到各大医院求诊,并尝试各种传统医疗和偏方,依然只靠药物控制。

“虽然不至于要命,但持续恶化的疼痛却很困扰,影响情绪和生活,不论吃饭或睡觉也感觉疼痛,那些年也因食欲不振及精神欠佳而暴瘦。”

直到机缘巧合下,经一名中医推荐他到台湾接受烧灼术治疗才摆脱多年的噩梦。

“当时是在清醒的情况下,用导航系统和影像技术,准确地找到三叉神经痛源,经由针管烧灼阻断痛源,治疗过程仅约30分钟,之后停药至今。”

尽管此疾患有30%复发率,而烧灼术也有“接受治疗的病灶痛处会遗留仿若麻醉药未完全消退的麻痹感”的后遗症,但对健康并无影响。

与传统开脑手术治疗最大的不同在于,患者若复发,可再接受烧灼术治疗,而开脑手术则不能重复采用。

台湾嘉义长庚医院副院长杨仁宗医师

可重复接受治疗

台湾嘉义长庚医院副院长杨仁宗医师简单解说,三叉神经烧灼治疗是经由“手术中实时影像导航系统及电脑分析定位新技术”的辅助,实时阻断痛源的无伤口治疗方案。

病人在局部麻醉下,医疗人员将细针准确地放置到卵圆孔内的三叉神经节,同时接受射频热凝治疗,即可解决病人三叉神经痛问题。

与现有的其他治疗方案不同,烧灼治疗可在疼痛复发时,重复接受治疗,对于年龄较大、或排斥开脑手术的病患,提供治疗新选项。

均有中下脸部疼痛症状

有90%的三叉神经痛患者集中于年龄40岁以上,绝大部分是60岁至70岁的老年族群。统计盛行率约为每10万人当中就有15人患有三叉神经痛。

大部分三叉神经痛患者会有“中下脸部疼痛”症状,而且疼痛症状会因为咀嚼、冷风、稳度变化而加剧。

70%至80%患者会先向牙科求诊,最后因无法治愈而辗转到神经科确诊及治疗。

目前为止,药物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要方式,其中又以抗癫痫药最为有效,但药物治疗对一些患者无效,或因药物而引起副作用,则将转向外科治疗,包括开脑守护隔开压迫神经的血管、伽马刀或三叉神经烧灼治疗等等。

三叉神经患者陈瑞强
原发性震颤是常见脑神经疾患,也是成人最常见的震颤类型。

下期:肿瘤分析法

反应

 

副刊

奥密克戎变体来势汹汹

本地冠病确诊病例持续攀升,庆幸的是我国未有奥密克戎变体,且医疗系统目前能应付。

病例增加与许多人不戴口罩、假日到来、人们出游活动增多或有关。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宣布,美国发现的奥密克戎变体成为成长速度最快的变异株,命名为JN.1,号称“最长命病毒”。

据称,JN.1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具有较多的突变位点,这可能使其传染性更强。
这个有35个突变的变异株BA.2.86的子系JN.1,已在多个国家爆发。

·JN.1背景及特点

JN.1被分类为奥密克戎(Omicron)系的亚变体。

根据CDC的报告,JN.1与BA.2.86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刺突蛋白只有一个变化,被认为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谱系。

这一新变异株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避能力,即传播性增强。

感染JN.1变异株可能出现发烧、流鼻涕、头痛等症状,与其他变异毒株相比并无显著区别。
然而,由于其突变,感染后康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疫苗是否应对?

幸运的是,最新研究表明,2023-2024年的冠病毒疫苗似乎对这个最新变异有效,已接种过强化针的个体面临较低的风险。

专家也呼吁公众采取缓解措施,包括:

·接种新疫苗;
·改善室内通风;
·在公共场合戴口罩;
·勤洗手。

尽管JN.1的公共卫生风险较低,但一些专家警告说,应密切关注变异的传播,并随时调整防控措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